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本文运用2008—2010年我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管理层并购行为更加理性化为切入点,探讨了企业内源融资能力与并购可能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治理质量在内源融资能力和并购绩效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随着管理层理性程度的增加,内源融资能力越强,并购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并购绩效越好;同时,在公司治理质量高的公司样本中,内源融资能力对并购绩效的正向影响会加强,说明内源融资能力是驱动并购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管理层持股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公司治理质量对并购绩效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有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文献表明,公司的控股股东一般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从中获取种种隐性收益。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交易中,控股股份与非控股股份在转让价格上的差异,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水平约为流通股市价的4%,相当于非控股股东的非流通股转让价格的28%。研究还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越强,则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便越高;而公司流通股规模越大,则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便越低。同时,公司负债并不能成为约束大股东掠夺行为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1998—201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行业冲击与市场时机理论对中国并购浪潮的解释。结果发现:行业冲击对并购浪潮的驱动作用不显著,股票市场时机显著驱动并购浪潮;行业资产负债率越小,该行业并购浪潮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这说明融资能力显著影响并购浪潮。研究启示是,改善融资环境,提升企业并购融资能力,有助于促进中国制造业的产业整合。  相似文献   

4.
肖健 《产经评论》2013,(6):47-55
2002年Cording提出并购价值悖论,引起了学界对此命题的关注与研究热潮。本文借鉴社会冲突理论,对并购交易过程中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冲突行为进行理论建模,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冲突行为如何影响并购价值创造的作用机制。结论如下:在公司并购过程中,管理者可能会选择冲突,也可能选择合作。这主要由并购规模、激励水平、社会保护力量和冲突技术水平等因素决定。一般地,并购规模越大,管理者更倾向选择冲突。此外,激励水平越高、社会保护力量越强和股东的冲突技术水平越高,管理者越倾向选择合作。并购交易中管理者与股东的冲突模型较好地解释了现实中为什么有些并购交易能够创造价值而有些并购交易却损毁公司价值,为解释并购价值悖论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计提土地增值税准备金的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越高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计提准备金的可能性越低;毛利率越高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计提准备金的可能性越高;并且,公司规模对计提准备金有正向作用,规模大的公司计提准备金的可能性越大.国际四大事务所审计和采用股权激励对是否计提土地增值税准备金有一定影响,但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05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通过并购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越强,将对并购绩效产生负向影响;中小股东对大股东制衡能力的增强,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自利性并购,将对并购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有偿转让给民营上市公司与转让给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业绩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7.
公司并购是资本市场的永恒焦点.本文以2007-2010年沪深两市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国有上市公司并购中的高管代理问题.实证结果发现并购频率与并购规模对高管薪酬的不同部分其影响具有差异化:并购频率对高管显性薪酬总额有显著正影响,分别与货币薪酬正相关、与持股薪酬负相关;并购频率对高管隐性薪酬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虽然资本市场对公司频繁并购给予负面回应,高管持股薪酬下降,但高管货币薪酬的上升会抵消这部分下降的幅度,高管依然可通过实施更多的并购来提升显性薪酬总额;并购规模对高管显性薪酬、显性薪酬的两个组成部分(货币薪酬和持股薪酬)、隐性薪酬皆有正影响.国有上市公司高管通过操控并购频率与并购规模进行权利寻租.  相似文献   

8.
选择2009—2017年我国A股高科技产业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技术并购能否给收购公司带来技术创新效应,以及收购公司成长潜力水平对技术并购与技术创新效应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从两维度区分不同类型技术并购以检验其技术创新效应差异。结果发现:技术并购能够显著带来技术创新产出效应和技术创新促进效应;收购公司成长潜力越大,技术并购带来的技术创新效应越显著。此外,相对技术进入型并购,技术巩固型并购更能给收购公司带来显著技术创新效应,而国内技术并购与跨境技术并购带来的技术创新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选择强相关型转型和弱相关型转型的企业在转型之前,其公司特征和行业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公司业绩越好,国有股比例越高,公司规模越大,经营风险越小,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和外部资金越丰富,越倾向于进行强相关型产业转型;反之,则倾向于进行弱相关型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10.
行业机会、政治关联与多元化并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我国转轨时期的制度背景,认为我国目前存在的行业机会,以及企业注重建立政治关联会促使企业多元化并购的发生。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6年间发生的399起多元化并购和768起相关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用Probit模型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原先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越低,越倾向进行多元化并购;目标行业的利润率越高,越倾向进行多元化并购;另外,企业的政治关联越高,越倾向进行多元化并购进入到与主业无关的、高利润的行业中。  相似文献   

11.
傅强  徐海龙 《技术经济》2010,29(3):60-64
本文构建了一个在投资成本与收益不对称的情况下基于增长型实物期权的企业并购两阶段博弈模型。该模型使用二叉树期权定价方法确定企业并购中产生的增长型实物期权的价值,考虑了并购各阶段的投入成本、投资收益、风险中性概率、无风险收益率以及企业并购时产生的相互影响效应等因素,分析了成本占优或收益占优的两企业间在公司并购中的行为模式,得到了两企业项目并购成功所对应的临界收益和临界成本以及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自由现金流量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解释公司并购失败的理论很多.本文认为,针对高自由现金流同时低成长性的公司来说,自由现金流所带来的代理成本对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3年436次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高自由现金流低成长性的上市公司并购总体绩效为负,说明并购并没有给这类公司带来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并购是科技型企业的重要成长方式,并购中的组织学习对科技型企业提高并购绩效至关重要。利用生存回归方法,分析科技型企业并购经验惯例和并购绩效反馈对连续并购决策的影响,探究并购中组织学习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并购次数多、并购绩效反馈好,则企业作出连续并购决策的概率大,好的并购绩效反馈会强化并购次数对连续并购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绩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融内涵提升与外部成长于一体的技术并购,在经济转型期日益受到企业的青睐。对2002~2004年我国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中185起并购事件的研究表明:技术进入型并购短期内导致公司经营绩效下滑;而技术升级型和技术互补型并购提升了公司经营绩效。进一步的因子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并购前的非流通股比例、股权集中度、每股未分配利润以及公司规模等因子,对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绩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郭冰  吕巍  周颖 《财经研究》2011,(10):124-134
文章以2004-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的1 480起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事件历史分析方法研究了公司治理和经验学习对企业连续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并购管理程序熟练程度和以往并购绩效反馈都会增加连续并购决策的发生概率;(2)国有股权、管理层持股比率的增加、CEO和董事长两职合一会促进企业连续并购的发生,而具有较高独立性的董事会则可能会降低企业并购的发生概率;(3)国有股权、管理层持股比率、董事会领导结构和董事会独立性会强化经验学习对并购决策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6.
控制权收益作为国有控股公司高管激励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巧平 《经济管理》2006,(20):55-60
本文将控制权收益分解为隐性收益和显性收益。结果表明,显性收益占控制权收益的9%左右,隐性收益仍是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首要激励因素。研究还显示,隐性收益和控制权收益与企业规模和经营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显性收益与企业规模和经营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呈显著的负相关;隐性收益还与公司资产负债率呈显著的负相关。最后,提出将自我隐形激励转变成市场显性激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知识与信息:学习成本与交易成本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文献梳理和分析的结果显示:随着对知识和信息认识的深入,交易成本理论不足以解释知识转移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问题;不管是隐性知识,还是显性知识,都不等同于信息;知识的获取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既需要耗费时间,也需要消耗资源,从而构成学习成本。交易成本理论以信息不对称假设替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知识与信息均匀分布假设,并引发了所谓的"信息范式";而在知识不对称且信息不对称假设下所探讨的学习成本概念,则意味着对隐性知识显性化、SECI模型、企业核心能力、战略联盟、产业集群以及国际间技术转移组织形式等问题的研究,将拥有一个逻辑一致的经济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2003—2008年我国1617例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反事实分析法,研究了并购公司的并购支付方式———现金支付和股票支付对其在并购当年和次年的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金支付和股票支付对并购方绩效的影响基本相同;在两种并购支付方式下,并购当年和次年都出现增长的能力是营运能力,但其在并购次年的增幅小于并购当年,现金能力在当年有所恶化,但在次年得到改善;与现金支付方式相比,在股票支付方式下,并购方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更优,但偿债能力则相对较差,并购当年的现金能力相对较差,但在并购次年其改善幅度更大。最后推测我国国内上市公司的并购动机主要是业务拓展和战略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