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世纪初的通货膨胀治理,奠定了此后我国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基本思路,规划了其基本政策选择;而且为此后通货膨胀的发生、发展埋下了伏笔。深入地考察可以发现,近10年来的三次通货膨胀是一体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新时期我国通货膨胀发生、发展的"三部曲"。本文所分析的,就是上述全过程。本文分析了2003~2004年我国通货膨胀发生的背景、特点,梳理了政府的主要对策,指出:"轻总量、重结构"是通货膨胀治理政策的明显特征。这样的政策组合在当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赢得了成功"点刹车"的赞誉;但并未彻底消除通货膨胀产生、发展的根源。新一轮经济增长具有的若干新特点,在迟滞通货膨胀发生、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具体如:规模经济效应带来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大规模的投资补贴压低了边际生产成本;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回旋空间;劳动力素质的提升缓解了劳动力供给的瓶颈制约;先是在实业领域,后是在股票房地产领域,"高投资回报"预期对消费产生了一定的迟滞和替代作用,等等;但也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快速积累,具体表现在:"亲资本"的政策导向导致了大规模的生产过剩,为股票、房地产泡沫化埋下了伏笔;收入差距的拉大和偏低的利率水平,导致大量资金涌入股票房地产市场,加剧了股票、房地产价格高估的局面;持续的房地产价格高估带来以房屋为基点的利益调整,成为推动通货膨胀的重要推动力;等等。结果,在短暂的高增长、低通胀之后,以流动性过剩为表象,以资产价格泡沫为特征的新一轮通货膨胀便更迅猛地发展起来。股票、房地产泡沫破灭、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使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硬着陆"的风险。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中以"4万亿投资"计划最有代表性)。但在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演化成了货币供应的"大跃进"。结果,在刺激经济运行实现"V"形反弹的同时,资产泡沫被重新吹起,并引发了新的、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本文对2010年以来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做了系统分析,指出,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只是初步的;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成本推动特征。综合判断,本轮通货膨胀已走过前半程,目前正处在通货膨胀的后半程;今后一段时间,"结构性物价上涨"局面将会改变;均衡的、温和的物价上涨将成为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本文提出了治理通货膨胀的若干政策建议,主要是:树立持久作战思想,坚定不移反对通货膨胀;坚持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导各方力量消化成本压力;理顺价格,完善机制,让市场发挥作用;政策设计要充分考虑激励共容,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完善国有资本预算,加快国有资本布局的战略性重组;打击市场操纵,维持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2.
恶性通货膨胀是对经济持续增长的重大挑战。本文梳理了20世纪巴西经济增长路径,详细分析了巴西恶性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及其政府的治理手段。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比中国和巴西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的差异,本文从货币发行、财政资金收支、税收和汇率等多种政策的搭配使用,以及统筹管理社会信用规模总量等方面对中国治理通货膨胀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需求拉动型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之争是2007年中国通货膨胀问题争论的焦点,通货膨胀类型的差异隐含着治理通货膨胀的不同政策选择。本文基于2000年之后超额工资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而非超额工资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变化的主要因素。基于分部门工资数据的研究结果亦未发现超额工资存在对通货膨胀的显著响应。基于上述结果本文认为,2000—2007年中国尚不存在"工资-通货膨胀"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4.
以国际视野调整治理通胀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际经济视角,系统地分析了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与热钱棘轮效应加速通货膨胀,利差和汇差及外汇管理漏洞加剧了棘轮效应,地方政府追求GDP,对棘轮效应推波助澜;人民币供给激增,导致国内流动性丰裕,游资炒作推高物价;投资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拉动通胀;房地产价格上涨和要素成本提高推动通胀。因此,需要以国际视野、疏堵并举、内外并重治理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重点是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紧缩作为一 货币流通现象,物价的持续下跌是其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来看,我国近期治理能货紧缩的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政策效应的进上步发挥,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当,会出现新一轮的通货膨胀,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估计形势,有选择地采取措施,作为进上步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6.
黄达 《金融评论》2011,(5):1-10,123
针对近年来全国各界对通货膨胀的关切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提法,本文认为有些认识和思路值得反复理清,包括:如何界定通货膨胀及如何看待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如何匹配;中国可能期望的,也是难以避免的通货膨胀率是什么水平。文章提出治理通货膨胀要服从核心任务,应建立现实的通货膨胀观念,并在对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提法进行多视角诠释的基础上,给出了控制物价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历次通货膨胀不同。本次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造成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并存。因此,要治理它就得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时下手,我国目前应该采取供给扩张、需求紧缩这样的政策组合。需求紧缩应该主要依靠量化货币紧缩政策,供给扩张主要依靠降低企业税收等政策。  相似文献   

8.
由于治理全球金融危机的扩张性政策刺激,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自2009年11月开始由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变。原材料价格、农产品价格、股价、房价急速上扬,这些使人明显地感受到前段时间的经济衰退正在演变成资产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回顾中国经济理论界对通货膨胀的研究,探讨当前外汇储备过高和产能严重过剩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的机制。最后,就如何缓解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9.
周健 《财经科学》2012,(9):95-101
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刘易斯转折点”来临后,普通劳动力工资和农产品价格将呈现上涨的趋势.那么其与“刘易斯转折点”之间是否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否也与此有必然的联系?理解通货膨胀的根源,对于把握未来通货膨胀的趋势,制定通货膨胀治理政策乃至其他相关政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此,本文对这些相关问题作分析,得出我国“刘易斯转折点”与通货膨胀在实际经济中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作为“刘易斯转折点”中的通货膨胀现象仍须引起重视,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刘易斯转折点”中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邹璇 《发展研究》2010,(9):43-47
由于治理全球金融危机的扩张性政策刺激,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自2009年11月开始由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变。原材料价格、农产品价格、股价、房价急速上扬,这些使人明显地感受到前段时间的经济衰退正在演变成资产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回顾中国经济理论界对通货膨胀的研究,探讨当前外汇储备过高和产能严重过剩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的机制。最后,就如何缓解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货紧缩是一种周期性现象。它的出现 ,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危险已经过去。只要条件成熟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就可能再次爆发。因此 ,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治理通货紧缩时 ,应当从供给入手 ,而不是简单地扩大需求 ,以达到既治理通货紧缩又预防通货膨胀反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发生使价格信号失真,资源配置扭曲,是通货膨胀福利损失的真正症结所在.本文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度量方法、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对实际经济的影响以及治理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货币政策等几个方面回顾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研究成果.为减轻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对经济系统的危害,建议我国货币当局建立通货膨胀预期调查数据库,并把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作为监督宏观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指标予以重点关注和有效控制,评价货币政策效果时把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指标作为一个参考依据.更为重要的是,控制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应成为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理论和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采取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试图通过二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作用于经济而解救失业;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在采取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后,经济快速复苏的同时也遭受了通货膨胀的侵扰,促使其积极治理通货膨胀。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两国政府对待通货膨胀的不同态度,不仅会关系到全球经济的复苏状况,还将使世界各国面对更加复杂的经济形势。因此,有必要对通货膨胀进行再研究,尤其是对其中的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再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的经济理论工作者曾公开提出,采取通货膨胀政策“可以实现国民收入的强制性储蓄,为基础工业积累一部分资金”,“抵消收入分配倾向于消费的不利影响”。我们认为,这是脱离实际的空想,是一厢情愿的事情。通货膨胀对储蓄具有极大的破坏效应,在持续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下,不可能增加储蓄、积累资金。对这种“通货膨胀有益论”的观点,如不加以澄清,将直接影响到各项治理通货膨胀政策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治理通货膨胀应该重视财政政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由包括流动性过剩、成本推动和国际通货膨胀输入等因素形成的.其中,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对我国的宏观调控带来了严峻挑战.货币政策不仅对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无能为力,而且在货币数量的调控方面也存在诸多局限.相反,财政政策不仅可以实施需求调节,而且还可以对供给面产生影响,因而能在治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前治理通货膨胀应该更加倚重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国内外学者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研究文献为基础,重点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发展、政策实施条件、中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构想等几个方面开展论述,进而对中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提出创新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不同货币层次、汇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论证了M1是通胀的成因;准货币不是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基于该点,分析了储蓄保值计划的作用机理及其可行性.在汇率方面,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但是汇率的系数不显著,说明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不能将汇率政策作为基本工具来使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rkov区制转移模型的通货膨胀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就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货膨胀的路径动态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国通货膨胀路径中存在着显著的"高通胀区制"和"低通胀区制",宏观调控政策对于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在此情况下,正确判断通货膨胀所处的运行区制就成为确保经济调控政策科学有效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32—1976年瑞典社民党主政瑞典,这一时期瑞典的失业率总体来看是很低的,这主要得益于该党促进“充分就业”的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这些政策主要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团结工资政策以及建立集体谈判机制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巩固了瑞典社民党的执政地位,促进了瑞典失业率的下降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是,这些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效率,助长了通货膨胀现象的发生与恶化。  相似文献   

20.
<正> 近两年来,人们已较为普据地认为,现在存在着“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如何理解、证实和衡量潜在通货膨胀压力?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形成的原因和释放的条件是什么?这些已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成为对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和政策选择的一个重要根据,成为研究通货膨胀的新课题。本文拟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