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大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产品愈加的复杂化,企业不断面临着产品伤害危机,程度较轻的产品伤害危机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严重的则会导致企业的销售额下降,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使得企业面临着倒闭.创建产品伤害评估理论体系,进行危害评估,对提升企业产品品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产品伤害危机是指偶尔出现并被广泛宣传的关于某个产品存有缺陷或对消费者具有危险的事件.本文阐述了产品伤害危机的概念及分类,并从归因视角、消费者视角、品牌资产视角以及管理视角梳理了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产品伤害危机中顾客年龄与其购买意愿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正  李蔚  李珊 《生产力研究》2007,(16):64-66
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产品伤害危机会影响顾客的购买意愿,但尚不清楚不同年龄的顾客对同一个产品伤害危机的购买意愿程度是否相同。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顾客年龄差异可能会影响顾客的购买意愿;而且,老年顾客的购买意愿受损程度显著强于青年顾客和中年顾客。本研究深化了产品伤害危机中对消费者行为的认识,为深入研究顾客年龄差异对产品伤害危机中其他营销变量的影响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产品伤害危机对消费者—品牌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经历衰减、恶化、脱离和终止的演化过程。在断裂过程中,消费者的心理发生变化,对品牌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在产品伤害危机下,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的实质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消极变化的过程,这个变化过程受到促进因素和延缓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产品伤害危机下,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再续经历了从反省、补偿、沟通、接受到恢复的动态过程。消费者与品牌关系再续实质是利益机制和情感机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益机制是品牌方通过补偿投入和吸引投入,弥补消费者的危机损失,带给消费者促销利益,消费者受到品牌感知利益的吸引而与品牌恢复交易关系。在品牌关系再续的利益机制中,感知风险、感知损失和品牌比较起着调节作用。品牌关系再续的情感机制是品牌方通过补偿投入和情感投入,使消费者对补偿感到满意和恢复品牌信任,从而修复品牌情感,实现关系再续。在品牌关系再续的情感机制中,补偿期望、公平性和责任归因发挥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现有文献和深度访谈结果引入危机过去时间、危机处理方式、企业社会责任、品牌知名度和外界舆论等五种产品伤害危机后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因素,研究不同危机程度下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五种因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均存在明显影响。在高度危机下,危机过去时间的相对重要性最高;在中度危机下,品牌知名度的相对重要性最高;在低度危机下,危机处理方式的相对重要性最高。企业可以通过分析产品伤害危机的严重程度,采取合理的方法减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产品伤害危机处理作为企业管理实务的重要内容,对重获消费者满意、重获消费者信任和促进品牌资产恢复具有战略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危机企业所重视。全面了解产品伤害危机的类型及其处理方式的选择与品牌资产恢复的关系,对企业更好的进行危机处理,保留消费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产品伤害危机的负面溢出效应广泛存在,如何才能阻止或降低危机的焦点品牌带来的间接影响呢?实证结果发现:就竞争品牌应对产品伤害危机的负面溢出来看,区隔策略最优,否认和缄默策略无显著差异;相对于高品牌承诺的消费者,危机更容易对竞争品牌低承诺的消费者产生负面溢出,并且随着消费者承诺水平的增加,竞争品牌应对策略对负面溢出效应降低的影响相应增大。以上发现为积极应对产品伤害危机的负面溢出效应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10.
企业产品伤害危机发生后对消费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企业该如何选择恰当的应对策略进行修复值得研究。针对不同辩解程度的产品伤害危机,基于两个实验探讨产品伤害危机的可辩解程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以及采取何种广告修复策略(公益广告vs.商业广告)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修复效果是最优的。实验1发现,产品伤害危机的可辩解程度越低,消费者购买意愿则越低。但是,这种影响关系受到产品类型的调节作用:对于非食品产品,上述影响关系是成立的;而对于食品产品,消费者购买意愿不再受产品伤害危机可辩解性的影响。实验2进一步发现,对于不可辩解的产品伤害危机,公益广告(vs.商业广告)带来更好的消费者购买意愿修复效果。但是,这两类广告修复策略对可辩解产品伤害危机中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修复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产品伤害危机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恢复过程会表现出一定的特性和共性。在"高介入"购买情境下,消费者购买意愿能否恢复,主要由感知风险、感知损失、剩余品牌情感共同决定。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结果表明,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积极的外部响应能够缓解消费者的感知风险;感知损失越大,感知风险也越大;感知损失会削弱消费者的品牌情感,而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维系这种情感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产品伤害危机下,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受到消费者个体、企业、竞争品牌和社会舆论等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对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过程产生直接影响,又通过认知作用机制和情感作用机制产生间接影响.这些因素对产品伤害危机下的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过程产生延缓或促进作用.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中,责任归因、感知价值、感知风险和品牌情感起着重要的中介变量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预制菜消费正快速增长,然而一些产品信息缺乏规范化管理,甚至出现菜品标识不详细、食材误标识以及发布虚假信息等问题。结合缺陷伤害、监管失灵和外部澄清理论,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数据,构建产品信息缺陷伤害假设模型,对538个预制菜的消费者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信息缺陷感知损害受到信息缺陷损害前因的影响,产品危机和心智伤害分别受到中间变量感知损害、感知信任的影响,监管失灵和外界澄清分别正向调节了感知损害、感知信任与产品危机之间的影响程度。鉴于此,生产企业在管理方面可以制定清晰有效的预制菜信息缺陷管理政策,根据特殊情景制定信息危机解决方案并建立心理弥补机制;在宣传方面可以利用优质宣传平台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企业信息和信任感知。  相似文献   

14.
产品伤害危机被定义为产品被发现是有缺陷的或危险的广为宣传的事件。本文通过检验在产品伤害危机中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图四个关键因素(品牌、组织响应、原产地形象、外部影响)的重要性,为组织管理者在危机发生后如何将危机造成的不利后果化为最小提供指南。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使用了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危机严重程度高或低情境下,还是在不同性别情境下,组织响应都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图最重要的因素,而原产地都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图最不重要的因素。一项发现特别值得注意:女性在危机严重程度高和低情境下、男性在危机严重程度低情境下,外部影响与购买意图负相关。基于本研究的发现,讨论了管理含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负面口碑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消费者对负面口碑的反应机制及其调节变量,特别是对产品伤害危机情境下负面口碑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发现了以往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后续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对品牌的事前信念主观地影响着其对品牌危机事件的认知和判断。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品牌关系质量设为品牌事前信念,研究在不同品牌关系质量下,消费者对产品伤害事件的反应特征及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在遭遇产品伤害后更加关注产品伤害事件的责任归属问题,而对事件发生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结论揭示出高品牌关系质量对偶然发生伤害事件的企业品牌起到暂时保护作用,低品牌关系质量会扩大企业品牌在伤害事件后的负面市场效应,有助于企业了解消费者的危机反应特征,为企业采取恰当的品牌危机管理策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解决好自身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就已是对世界的一种贡献,而致力于解决全球粮食危机更是使得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大部分国家和全球民众消除误解,更加了解开放的中国,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和国际影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经济到外交,更好地融入到全球化的大潮中,维护国家利益,少树敌人、广交朋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特别是通过解决粮食危机的合作,积极推动地区的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19.
2002年9月1日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在处理校内学生伤害事故时,大多从该法律的规定中寻求解决的途径。但在制定本办法时,教育部明显偏袒学校方,使得学校在学生受到伤害时没有起到应有的救济义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该办法越来越不能体现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精心培育?相反,一旦学校伤害事故发生,受害者家属往往感觉孤立无援,他们非但感觉不到国家教育体制发展带来的诸多利益,甚至于怀疑国家整个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合理性、针对性和广泛性。  相似文献   

20.
企业产品召回的多视角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音  黄敏学 《经济纵横》2012,(4):121-124
近年来,产品召回已成为许多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较少且多涉及召回制度和企业召回行为技术层面,而国外学者的研究多基于成熟市场,因而在指导国内企业决策和实践方面尚有局限性。本文归纳研究了影响企业产品召回策略的因素与产品召回对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基于此构建了国内企业产品召回的综合分析框架,同时就国内市场背景下的企业召回策略进行了探究,继而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