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建立了一个包括制造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和顾客在内的三阶供应链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vensim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影响牛鞭效应大小的因素,并论证了VMI对牛鞭效应的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个包括制造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和顾客在内的三阶供应链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vensim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影响牛鞭效应大小的因素,并论证了VMI对牛鞭效应的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3.
需求预测策略和订单策略对供应链系统的牛鞭效应会产生影响.对由零售商和一个外部供应商组成的单级供应链系统,假设顾客需求满足ARMA(1,1)模型,零售商采用均方根预测误差最小的需求预测方法,研究了推广的OUT订单策略对控制牛鞭效应的作用.通过在OUT订单策略中增加控制参数,获得了零售商的订单和顾客需求的方差比,分析了推广的OUT订单策略中的控制参数对牛鞭效应的影响.解析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对控制参数的适当选择可以有效控制牛鞭效应.  相似文献   

4.
祝兵  陈慧 《财会月刊》2011,(2):59-61
本文以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作为基本分析依据,探讨单一制造商与零售商如何通过实施VMI模式,以减少"牛鞭效应"带来的供应链双方的库存风险。  相似文献   

5.
刘超 《物流科技》2012,(4):60-64
首先讨论了供应链中由于信息的不共享性而产生的牛鞭效应。其次讨论在两级供应链中下游零售商,在面临需求平稳时,采用指数平滑法进行短期需求预测,量化分析了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的简单供应链中零售商和供应商在需求信息预测阶段和信息处理阶段的牛鞭效应,得出建立供应链企业信息共享系统,可以显著减弱牛鞭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接着对案例企业构建企业信息共享系统作出讨论,对构建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战略联盟:降低牛鞭效应的最佳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琨  刘凯 《物流技术》2002,(12):37-38
1牛鞭效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发现有些商品的顾客需求较稳定,变动不大,但是上游供应商往往比下游供应商维持更高的库存水平。这种越往供应链上游走,需求波动程度越大的现象,称为“牛鞭效应”(theBullwhipEffect)。一般情况下,零售商按照自己对顾客需求的预测向批发商订货,由于存在订货提前期,零售商在考虑平均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风险库存,这样使得零售商定单的变动性比顾客需求的变动性要大。批发商接到零售商定单再向制造商订货,如果批发商不能获知顾客需求的实际数据,它只能利用零售商已发出的定单进行预测,这样…  相似文献   

7.
供应链上最终用户的需求信息随着向上游的前进过程波动程度越来越大,这种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降低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文章在需求ARIMA(0,1,1)模型下,研究由一个生产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简单供应链系统中,信息共享对牛鞭效应的影响。分析得出信息共享可以减轻牛鞭效应,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信息共享对牛鞭效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Fransoo和WouterS的牛鞭效应测量模型,分析了国内XX饼干的特定案例,从生产商和零售商两个环节上对牛鞭效应作出测量,指出牛鞭效应的显著与否,首先与产品本身特性相关,其次与企业在供应链上所处位置相关。并且对其所采取的对策从结构性策略和决策性策略两个层面做了框架分析,指出仅仅依靠决策性策略无法完全解决由于供应链本身组织结构和产品特征所导致的内生的牛鞭效应。  相似文献   

9.
利用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理论,在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所组成的周期订货供应链系统中,建立了延迟需求信息和即时需求信息下的制造商日平均库存模型,并分析影响两者库存量差异变动的因素,提出库存策略中牛鞭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制造商的周期服务水平(CSL)以及零售商和制造商的订货时间差所导致。  相似文献   

10.
牛鞭效应是一种在企业经营中广泛存在的普遍现象.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针对此现象.本文通过包含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两级供应链中的需求预测问题的研究分析得出,在供应链成员问实行协同预测、共同处理需求信号是减小牛鞭效应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生产商回购合同与需求不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商回购合同已经被广泛看成一种渠道间成员共担风险的一种方式。在生产商回购合同中,生产商决定最优的批发价格ω和回购价格s。在给定ω,s的条件下,零售商决定向生产商最优的订货量Q,本文通过对生产商回购合同的分析,从而得出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以及生产商所采取的最优策略。同时给出了生产商使用回购合同的的条件以及分析了市场需求不确定对生产商和零售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春明  张彤  王少军 《价值工程》2006,25(10):49-51
定价策略是逆向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基于一个制造商是领导者而一个零售商为跟随者的主从定价策略,建立了求解Stackelberg主从对策的利润优化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  相似文献   

13.
对于双源渠道供应链系统中零售商和制造商的信息共享问题,引入市场需求不确定信息作为信息共享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Stackelberg主从对策,构建了四个考虑信息共享的双源渠道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了零售商和制造商在是否分享市场不确定信息和是否运用于商务活动的博弈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零售商和制造商都会尽可能去获取市场需求不确定信息,并且制造商会把此信息充分运用到电子商务市场来提高自己以及供应链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4.
定量研究当零售商具有促销策略时的渠道协调。在此种情形下,渠道成员独立决策时线形契约无法促成渠道协调,通过博弈模型分析,给出一种协调数量折扣价格契约,并对渠道协调后的利润分配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制造商促使该类渠道达成协调的数量折扣有无穷多个,在一定条件下渠道成员双方利润均会增加,并给出了算例分析。同时根据数量折扣形式,对传统的“入场费”问题进行了再讨论,得出了“入场费”与渠道协调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出“入场费”在实践中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制造商不知道零售商的损失厌恶信息,基于Stackelberg博弈方法,研究损失厌恶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决策、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企业与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如果制造商高估零售商的损失厌恶程度,导致制造商的批发价格下降、零售商的订货量增加,对零售商有利,但对制造商不利;反之,如果制造商低估零售商的损失厌恶程度,导致制造商的批发价格增加、零售商的订货量下降,对制造商与零售商都不利。所以,零售商希望制造商高估零售商的损失厌恶程度,而制造商希望准确估计零售商的损失厌恶程度,该结论符合人们的直觉判断。  相似文献   

16.
黄松 《价值工程》2014,(20):22-25
本文研究了存在顾客惰性时的零售商的最优定价与存货决策问题。假定产品的销售分为正常销售阶段和清仓处理阶段,顾客在确定最优购买时机时会战略性地比较提前购买和延迟购买时获得的期望效用,同时顾客也可能存在延迟购买的消费惰性。利用理性预期均衡分析,分析了存在顾客惰性时零售商的最优定价与存货数量,并且比较了战略顾客行为下和顾客惰性下的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和存货数量的关系。研究表明,顾客惰性的存在减少了零售商的期望利润,降低了零售商的最优销售价格,同时也降低了零售商的最优存货数量。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由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组成的三层供应链系统.研究需求受库存水平影响的供应链协调问题。首先在非合作的情况下确定各个参与者的利润和零售商的最优订购量;然后用收益共享契约来对供应链系统进行协调。得出一个协调策略.研究结果证明该模型不仅能提高零售商的利润.还能提高分销商和制造商的利润。通过研究分析给出各个协调参数的有效值域;最后。给出一个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18.
回购契约在易逝品供应链协调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易逝品的市场需求为随机需求情况下,研究了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回购契约;分别分析了零售商和制造商在没有协调情况下各自的最优决策以及在回购契约协调下双方的最优决策;推导出了在回购契约下零售商的最佳订货量。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在回购契约下双方的最优决策能使供应链的整体利润达到集中控制下的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9.
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non‐cooperative and cooperative strategies with respect to manufacturer and retailer coupons. In a model with one manufacturer selling its product to one retailer, it is found that the retailer can achieve 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equilibrium in retail markets by issuing coupons to demanders with higher elasticity. Although facing only one retailer, the manufacturer can also achieve the same 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equilibrium by issuing coupons directly to demanders of higher elasticity. However, when only one firm issues the coupon, both manufacturer and retailer coupons can help alleviate the channel profit loss due to double marginalization. If the manufacturer and the retailer non‐cooperatively issue coupons, then the subgame‐perfect Nash equilibrium outcomes are equivalent to those under the successive 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Moreover, cooperative strategies between the manufacturer and the retailer can eliminate double marginalization, achieve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effect, and lead to higher profits, consumer surpluses, and social surpluses than non‐cooperative coupon strategie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在第三方回收存在规模效应的情况下,文中建立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回收渠道决策模型。比较了三种回收渠道中回收率、零售价、批发价以及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关系,以及通过算例分析了规模效应对第三方回收率以及供应链上各成员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规模效应较大时,第三方回收渠道优于制造商和零售商回收渠道;在第三方回收模型中,回收率随着规模效应的减小而减小;规模效应较大时,第三方分得最多的再制造利润,其次是制造商,但随着规模效应的减小,利润逐渐转移到零售商那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