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海西州国土主体为柴达木盆地,由于自然环境禀赋,水资源承载力成为海西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文章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确定权重,建立起水资源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耦合的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海西州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为0.4,水资源承载力介于较弱与一般等级之间;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评价等级为弱,是...  相似文献   

2.
新疆尉犁县地处塔里木河与孔雀河下游,农业是尉犁县的主要经济产业,水资源匮乏问题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尉犁县农业用水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水资源短缺,在缺水地区特别是城镇、工业和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水资源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既可解决污染问题,又可使污水得到有效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紧张状况,是个一举两得的措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生水的应用推广对于破解我国的水资源危机意义重大,必须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这是今后发展城镇供水,做好城镇节约用水工作,治理城镇水污染所必需遵循的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严重缺水地区,2013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全国各省中居第26位,未来10年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加重,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本文从山东省近几年的水资源情况、供水用水情况、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山东省目前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尚存在水资源严重匮乏、开发利用程度有待提高、水污染严重且污水处理设施不足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建议,以促进山东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比较分析——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呈现出"二马拉车,投资驱动"的典型特征:投资偏高、消费偏弱,出口偏低.长期的趋势分析表明:消费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椎动力,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不够理想,出口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断走低的消费率和偏低的出口水平是制约中部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充分发挥地方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中又好又快的发展起来,就必须解决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结构,协调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主流之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走向集约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吉林省民营经济目前的发展来看,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尚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因此,应探索正确的集群发展途径,克服这些因素的制约,促进产业集群快速成长,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万象     
泛吸收国内各大油田的技术服务队伍参与陕北石油开发。洞悉陕北石油发展石油既是稀缺性的战略资源,又是经济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基础能源。有专家预言本世纪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石油和水资源。改革开放以来,陕北石油经过20年的规模开发,现已跃升成为陕西省的一个大产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繁、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有限水资源的社会特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水越来越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浙江虽然地处降水丰沛的“江南水乡”,但同时也是水资源较为紧缺的省份。  相似文献   

9.
随着灌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以金沟河流域信息化建设为例,进一步验证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化、数字化等手段,建立现代化的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优化配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承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宁东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和水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煤炭工业发展和水资源匮乏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宁东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梳理宁东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回顾了取水许可制度、取水定额、水资源税、水权转换等水资源政策。将水资源作为社会经济资源要素,识别了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产业、政策、技术等问题,为宁东地区水和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有针对性、可落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郭安翔 《中国石化》2005,(12):49-52
水资源日益成为稀缺性资源,中国面临着更为紧迫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压力,供需关系失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瓶颈,对水资源的战略管理是我国能源资源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价格杠杆——水价的调节作用,水价偏低是造成人均耗水指标激增与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工业企业利用国家水资源管理政策,科学合理地制定水价,有效使用水资源,节水减排,是真正体现经济效益提高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235亿元人欠款是怎样降下来的?──访冶金部经济调节司司长单亦和近几年来,全国工业企业人欠货款直线上升。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又比前年增加了1430多亿元,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特别是制约国有经济发展的难点。而冶金行业在清欠中独辟蹊径,采取适合...  相似文献   

13.
对优化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营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已成为提升中国经济增速的重要力量.然而就全国经济整体来讲,民营经济的发展还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必须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要营造优越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完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生态环境和体制环境;大力改善民营企业内部结构,改进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王华  陆艳 《水利技术监督》2010,18(4):11-13,29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多,长江三角洲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区域跨界水资源冲突不断。长江三角洲区域跨界水资源冲突不但影响社会长期稳定,而且制约区域整体以及冲突各方经济发展。解决长江三角洲区域跨界水资源冲突可以通过建立高效、公平、公正的行政处理机制;建立民主、科学的跨界水资源冲突协商机制;构建水市场机制;还可以通过公民诉讼方式。  相似文献   

15.
淡水资源是人们生活和企业生产一刻也离不开的重要资源,但国内很多地方都面临水资源缺乏的困境,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大连石油化工公司在市场供需矛盾中发现商机,结合企业临海并与大型炼化企业联系紧密的实际,积极探索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坚持“互惠互赢,以诚求成”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非均衡发展倾向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已成为一对尖锐的矛盾。高速的经济发展往往是以损失环境资本为代价,导致人与自然关系趋向不和谐的非均衡状态。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自然、社会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过程,如果仅以其中的某一因素作为发展的标准或评价指标,势必形成忽视其它因素作用而使系统整体失调的局面,导致对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共同制约,破坏社会经济系统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推动着天津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煤炭的使用又使天津的发展面临两个方面的制约:其一,天津是非产煤地区,煤炭需求完全依赖外埠,天津煤炭需求受制于外埠供应.其二,天津的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SO2更多的来源于燃料煤的燃烧,SO2治理效果成为天津环境质量的制约因素.如何在保证天津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煤炭利用的减量化,改善大气质量,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夏津县水资源缺乏,水的问题是长期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解决城区居民饮水和工业及村村通工程用水问题,改善城区及农村居民的饮水水质,使人们告别浅层苦咸,深层高氟的饮用水,2007年开始投资建设了夏津水库、供水水厂工程,对于推动全县经济的快速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夏津县水资源现状,水库水源以及市场预测...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日益短缺,水污染日趋严重,水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作为用水大户和排污大户的石化企业,更要重视水资源,把节水减排问题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认真研究,立即行动起来,花大力气,下苦工夫,扎扎实实抓好节水减排工作。这既是节约宝贵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需要,又是石化企业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非解决不可的问题。 一、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 1.世界面临严重水危机 世界人口的迅猛增加和工业的高速发展,导致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近3倍,淡水消耗量增加了约6倍,其中工业…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河北省1978—2011年间的财政支出和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得知,河北省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通过建立格兰杰因果检验,并且分别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河北省经济增长是财政支出的原因,而财政支出却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因此,我们得出了财政支出仅能调节经济,而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柱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