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涂强 《经济纵横》1997,(10):52-55
西方第五次企业兼并风潮浅析□涂强1994年以来,一场波及全球的企业兼并浪潮凶涌澎湃,大有一浪高过一浪之势,而今年8月1日开始生效的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更是将此次兼并推向高潮,使之成为令世人瞩目的世界性经济现象之一。据统计,1994年全球企业兼并成交额...  相似文献   

3.
吴佳 《商周刊》2012,(2):50-52
五年召开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被誉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风向标。每次都会对中国下一步一系列重大的金融改革政策和方向“定调”,今年也不例外。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12年1月6至7日进行。为筹备此次会议,早在2010年初,包括中财办、中编办、国研室、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在内的20个部委办局“总动员”,分头领衔由国务院直接部署的“15项重大金融课题”。之前关于会议的种种猜测也有了答案。  相似文献   

4.
刘冲  周瑾芝 《财经研究》2015,(8):105-117
政府担保在金融危机期间如何影响储户的挤兑行为,对该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从储户行为的视角认识政府担保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作用.1935年的“白银风潮”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金融危机,为研究上述问题提供了绝佳的自然实验.文章利用总行设在上海的银行1932-1935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实证检验了“白银风潮”期间政府担保对储户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担保显著降低了银行遭遇储户挤兑的概率,并且促使银行吸引更多存款流入;储户从不受政府担保的银行提取存款转而存入受到政府担保的银行,由此引起的存款再分配效应避免了整个银行体系的崩溃.文章还发现,具有政府担保的银行在危机期间投放了更多信贷,这对经济的复苏起到了推动作用.文章对于我国的金融安全网从隐性政府担保向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转型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5.
肖文兴 《经济师》2009,(3):12-14
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起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具有必然性。此次危机在新兴市场上产生的是放大效应,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全球化的加剧与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导致金融危机频发的根本原因,中国存在着潜在的金融危机。文章从六个方面提出维护中国金融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1994年12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宁波分行作为宁波第二家股份制银行正式落户宁波,立刻成为沪甬金融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它不仅首开两地金融界共同服务当地经济、联手拓市之先河,而且在当地率先推出公司金融、个人金融、本外币结算以及东方智能卡、现金存款机、...  相似文献   

7.
<正>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备受瞩目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党的二十大后召开的首次金融工作会议,是时隔六年之后再次召开的我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也是2023年3月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我国金融监管框架进行最新调整之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这是首次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命名的会议,凸显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上、实践上还是在制度上,这次会议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都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第一,坚定一条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相似文献   

8.
郭军 《资本市场》2012,(10):86-88
<正>中国银监会和国家发改委于2003年6月颁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在此次大讨论中.中国银监会于2012年1月颁布《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两次监管的目的均在于构建合理的银行收费制度.引导,规范银行收费行为,以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构建合理的银行收费制度,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既是开发与利用金融消费资源的内在需要,也是银行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9.
<正> 神奇的个人利益 在苏联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曾经有过三次旨在利用对个人利益关心的政策调整。每次调整都有助于扭转社会危机局面,促进经济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一次是1921年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在此之前苏联实行的是军事共产主义,直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在粮食政策上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生产粮食,采伐运送木材与个人无直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袁东 《经济导刊》1997,(4):29-34
做市商制度对我国债券市场建设的启示□财政部国债司袁东一、做市商制度与场外市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是金融体制改革的进展,如何将一些发达市场的经验和机制引入我国,是很有意义的。目前人们正在热烈讨论的做市商制度,涉及到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问...  相似文献   

11.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20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这份长达1500页的法案包括一系列银行及金融业限制措施,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保护、加强针对大型银行的监管,并力保纳税人无需为日后救助金融企业而买单.有媒体称,这次法案通过将拉开70多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金融监管改革的序幕,必然对世界金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也给中国金融改革和金融监管制度、监管体系的构建完善带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底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此次危机之所以能造成如此大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对金融创新的过分运用以及对风险的忽视。虽然在此次危机中,我国受到的影响和牵连不大,但危机造成的严重后果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于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原始创新型人力资本制度理论,以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研究了六项人力资本制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联合效应及互动关系。研究表明:任何单一制度都不是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也不足以构成充分条件,只有多项制度的组合才能有效提高创新绩效。我国存在五种引致高创新绩效的人力资本制度路径,这五种路径可以进一步归类为金融本位模式、创新者本位模式和绩效维持模式。金融本位模式中,发达的人力资本信用制度客观上保护了超常型默示知识,部分替代了产权制度和定价制度的功能;创新者本位模式中,保障制度、产权制度、定价制度三者间存在互补关系;绩效维持模式中,培育制度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产权制度的缺失,但由于人才流失而难以持续。本文补充和发展了中国原始创新型人力资本制度理论,并为各地政府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问题,即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银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解决该问题的不同制度安排,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的宗旨之一.此次金融危机表明,这一问题不仅远未解决,且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反而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5.
1840年后,中国金融业在经济近代化中的作用和影响逐渐加大,而外部因素的作用使得近代金融的发展很不稳定,外源性的金融风潮不断爆发并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带来冲击或伤害。近代中国外源性金融风潮爆发的原因及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金融制度变迁与企业风险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荣 《当代财经》2000,(11):48-53
本文从微观角度切往,力图通过对金融制度变迁的粗线条描述,尤其是借助于两种金融制度风险配置特征的比较分析,阐释一个基本观点:企业风险有必要也有可能借助于一定的金融制度安排来解决,但不能仅仅依赖金融制度安排。沿着这一逻辑线索,依次论证以下命题:首先,金融制度的变迁从根本上是内生的,而特定的金融制度安有一定的外生性;其次,经由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方式与经由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各有利弊,都存在风险,第三,目  相似文献   

17.
一、广东两次抢购风潮背景第一次抢购风潮发生在2月10日。由于惧怕非典型肺炎疫情的传染,各地相继出现了群众抢购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罗红霉素和白醋、医用口罩等商品的现象。一些不法商家趁机抬价,致使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价格暴涨。这次抢购风潮的发生,反映出了人民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更珍惜自身的生命,因而风潮的发生并不是非理性的。风潮发生后药店的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及商店的白醋都一度脱销。到了2月12日上午,这次风潮就基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影响中小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效应和机制。影响效应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缓解传统金融中存在的结构性错配,驱动中小企业可持续增长。特别地,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增长的促进效果在较长一个时间序列上都稳健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提升内部积累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固定资产投资优化产业升级两个路径有效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的优化发展、中小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实施存款保险发展金融事业●朱劲松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于本世纪30年代初。当时由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各国都出现了银行倒闭的风潮。在美国,倒闭的银行竟占了全部银行数目的1/3,从而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由美国率先,在1933年...  相似文献   

20.
从1905年到1911年,围绕着粤汉铁路的利权问题,民族资产阶级和清政府之间发生过一系列纷争。其中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较大的,先是有1905年收回粤汉路权运动,后又有1911年的保路运动,均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对1906年广东爆发的一场绅商争取粤汉铁路商办的大风潮,则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其实,这次风潮不但作为联系前后两次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