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促进国家高新区进一步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按照国务院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国家的灵魂,是民族兴旺的引擎。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政府作为自主创新的主导,政府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创新发挥好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使企业保持持续自主创新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灵魂,也是民族兴旺的引擎。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如何通过建立和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使企业保持持续自主创新的强劲动力,是实现“中国创造”,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徐晶 《财务与会计》2007,(10):29-30
2006年1月9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正式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到2020年,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年投入总量将超过9000亿元,投入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纲要》提出自主创新是新时期中国科学发展主旋律,并明确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本文以哈药集团为例,从财务视角探讨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如何提升企业财务能力,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增强国际竞争力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十多年来,国家高新区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丰硕、高新技术企业集中、民营科技企业活跃、创新创业氛围浓厚、金融资源关注并进入的区域,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促进国家高新区进一步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制定本意见。  相似文献   

6.
<正>2月9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文发布。4万多字的《规划纲要》,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未来15年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新华视点”记者就此“连线”采访了一些权威人士,对《规划纲要》的亮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财会通讯》2006,(11):I0064-I0065
为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的有关规定,现将有关企业技术创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明确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进一步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实施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促进国家高新区在"十一五"期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总体目标。为了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中央明确提出,创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近日,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国家的灵魂,是民族兴旺的引擎。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明确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政府作为自主创新的主导,政府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创新发挥好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使企业保持持续自主创新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特制定如下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3.
高新技术企业税务筹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一琳 《财会通讯》2008,(2):103-104
为进一步营造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发[2005]44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同时,2006年9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4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其中包括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加速折旧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4.
《财务与会计》2006,(10):40-40
为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规定,对企业当年提取并实际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在不超过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构架。”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把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及发挥各主体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作为战略重点。提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2年的两会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趋势,在《画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国家创新体系要求"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十二五”科技规划》)已向全社会正式公开发布。《“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制订,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着力凝聚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智慧,描绘未来5年我国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9.
<正>一、当前我国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培育的政策平台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将自主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 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为确保《纲要》的实施,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若干配套政策,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保护知识产权等十个方面提出了60条具体措施。国务院还要求,各有关部门要依据配套政策的相关要求制定必要的实施细则。至此,自主创新在我国已由战略理念上升到具体运筹层面,成为国家当前及未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自主创新为何要以企业为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