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经济波动会对进出口贸易和消费投资产生影响,经济周期与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变化是否存在内在的相关性有待严谨的实证分析。文章基于1991~2012年我国的两个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利用1980~2013年我国经常账户余额和世界相对于中国的GDP增长率数据,构建SVAR模型,分析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常账户余额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周期与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对GDP增长率的信息冲击会导致经常账户余额持续波动。  相似文献   

2.
经常账户失衡格局下的世界经济共生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出口导向的亚洲经济体依赖美国市场来弥补需求,消费过度的美国依赖亚洲的廉价出口和官方储备来抑制通胀和实现低成本融资。这二者形成共生模式,经常账户失衡是其枢纽。这一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结构性变化,即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膨胀。经济全球化造成的竞争加剧和廉价出口抑制了商品通胀,为货币扩张政策提供了空间,后者转而推动了金融膨胀。基于金融膨胀的负债消费扩大了美国的需求、进口和经常账户赤字。但失衡格局不断腐蚀美元信用,使得共生模式不可持续,因此渐进式调整符合双方利益。  相似文献   

3.
赵夫增 《亚太经济》2006,(2):2-6,18
出口导向的亚洲经济体依赖美国市场来弥补需求,美国依赖亚洲的廉价出口和官方储备来抑制通胀和实现低成本融资,二者形成共生模式,经常账户失衡是其枢纽。但失衡格局不断腐蚀美元信用,使得共生模式不可持续,因此利益各方将会追求渐进式调整。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济波动会对进出口贸易和消费投资产生影响,经济周期与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变化是否存在内在的相关性有待严谨的实证分析。文章基于1991~2012年我国的两个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利用1980~2013年我国经常账户余额和世界相对于中国的GDP增长率数据,构建SVAR模型,分析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常账户余额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周期与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对GDP增长率的信息冲击会导致经常账户余额持续波动。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成为经济研究者、国际机构和各国中央银行经济学家以及商务经济研究报告竞相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构建了经常项目影响因素的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应用该结构性模型考察了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政府财政收支以及对外净资产等经济变量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利用52个国家或地区1980年到2004年经济数据就理论模型所关注的经济变量对经常项目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对解决当前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大量资本从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从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特点来看,应该正处于通过外国资本的流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阶段,然而事实上,自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双盈余"--"储蓄盈余"和"经常项目盈余"。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入手,分析其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进而为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产生提出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70~2008年这39年间的国际经济数据考察经常账户盈余调整的国际经验后发现,经常账户盈余国家与赤字国家在数量上是不对称的,世界各国中,经常账户处于盈余状态的是少数,处于赤字状态的是多数;全球性经常账户高盈余状况不是一个持久和普遍的现象,通常仅持续4~5年;在全球范围内,经常账户盈余发生大幅快速调整的现象并不常见,但是一旦发生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因国家的收入水平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全面影响的事态,首推全球经济失衡。尽管全球经济失衡已延续多年,但中国作为一个刚刚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发展中国家,只是近年来才真切感受到它的影响,而且被强加了矫正失衡的责任。文章将从全球经济失衡这个大环境中,找出一些应对措施,力求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加健康和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影响美国经常账户持续逆差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美国持续经常账户逆差是私人投资需求过旺、私人消费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赤字扩大、实际利差减小以及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由于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导致中国经济严重失衡,而造成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的根源又在于中国金融结构的不完善,具体表现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国有银行主导型.国有银行偏好给国有以及大型企业贷款;而中小、非国有企业的贷款需求不被重视,因而这些企业不得不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从而形成我国经济的高储蓄、高投资局面.企业储蓄增加还会导致工资水平下降,从而造成居民的消费能力不足.这是导致我国当前内部经济失衡的重要机理,因此,解决中国内部经济失衡的关键在于完善中国的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霸权的地位及其对危机的影响是国内外学界存在较大争议的一个问题.本文从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体系论视角,分析了美国在牙买加体系中的金融霸权,其金融霸权不仅催生了房地产泡沫,为金融危机在美国国内生成创造了条件,而且也导致危机在全球迅速传播,从而演变为自1929年-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大危机.为制约美国的金融霸权,全球金融治理已提上议事日程,但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双顺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璇  郭旭 《中国经贸》2010,(6):13-13
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双顺羞不断扩大,这是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衔的具体表现,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与全球经济失衡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美国基于美元霸权的金融核战略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逐渐成为世界本位货币。凭借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得以在长时间内维持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谋私,而让全世界来为其分担这些政策实施的成本。为了维持并加强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被我们定义为金融核战略的货币和金融政策。在该战略的实施下,美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成功地打击了一些对其构成威胁的潜在竞争对手。近年来,美国已逐渐将矛头瞄准了经济日益强大的中国,为了应对美国的金融战略,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回归固定汇率;调整税率平价;慎重对待金融自由化。  相似文献   

14.
根据跨期均衡分析方法,经常账户是否具有平稳性,为全球经济失衡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提供了一种研究视角.论文选取了20个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体的经常账户作为样本,在IPS检验和MW检验的基础上,采用递归式面板单位根检验,来验证经济账户的平稳性及这种平稳性的稳健性.结果发现,2007年经常账户的平稳性出现突变,这意味着全球经济失衡呈现出不可持续的状态,从而为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寻求了一种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经常账户失衡的调整: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80至2005年期间全球范围内106个国家或地区的经常账户失衡调整进行了研究,通过界定经常账户失衡进行调整的事后标准进而识别出经常账户赤字或者盈余的不同调整期间。在对经常账户调整期间合理识别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经常账户失衡调整的国际经验,并且利用Probit模型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些经济变量对于经常账户失衡的调整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本文借助于近30年的经常账户失衡调整的国际经验,结合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情况对经常账户收支盈余调整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期而言,生产率几乎意味着一切。那么,近三十多年的全球经济失衡与世界各国生产率变化有关吗?为此,本文立足生产率视角,基于一个由18个OECD国家1970~2010年度面板数据组成的数据样本,利用PVAR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生产率冲击对经常项目失衡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生产率对经常项目造成正向影响的一个重要传导机制是,生产率的变化导致实际汇率贬值进而改善经常项目。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生产率冲击是解释一个国家经常项目变动的关键变量。稳健性分析结果表明,冲击效应的大小、持久性与国家的开放度以及该国经常项目失衡方向有关,相对而言,开放经济体中的冲击效应更大,逆差国家的冲击效应更大。本文研究对认识全球经济失衡的产生根源、发生机理以及纠正全球经济失衡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7.
新型国际分工、国际收支失衡与金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很多学者认为金融发展包括金融一体化、金融深化和国家之间的金融异质性是这次失衡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动力或源泉促进了国家在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分工.具有金融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容易产生经常项目的赤字,具有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容易产生经常项目的盈余.全球数据的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国际分工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全球失衡指的是当前美国等少数国家拥有大量经常项目逆差而另一部分国家拥有大量顺差的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被认为是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大隐患,多数专家认为,应该通过汇率调整等手段予以消除。调整汇率是否可以减少顺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现状、原因及适时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1年开始,美国结束了83年的经常账户顺差局面,除1973年、1975年为小额顺差外,由此进入长期巨额的逆差时期。1980年以来,按官方公布的数据,平均每年有1000亿美元左右的经常账户逆差。1981~1987年和1991~2000年为两个高速增长的时期,1987~1991年经常账户逆差有所减少。从1992年开始至今,美国经常账户余额已持续15年呈逆差状态,特别是在2000年后增速加快,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常项目账户持续出现顺差,尤其是2001年以来顺差额更是飞速增长。本文在对我国经常项目收支进行结构分解的基础上,从资金流动、汇率与宏观经济波动、储蓄-投资缺口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的角度分析我国经常项目顺差飞速增长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根源。最后,在对我国经常项目收支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战略调整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