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推介     
《老区建设》2008,(14):1-1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到现在,我国广大农村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我们必须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骨干教师高笋元在其文章《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出路》中从微观层面上来把握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法律制度方面来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本期推介     
《老区建设》2009,(4):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教师赵素燕和山西省地勘局的李耿为在《革命老区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策略分析》一文中,从文化建设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入手,总结出当前革命老区的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将新农村文化建设纳入老区发展总体规划;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活动;广泛开展兴建文明镇、文明村活动;利用好农村科普室、文化室;以县镇为中心对农村文化进行辐射和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城乡文化结合,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相似文献   

3.
本期推介     
《老区建设》2013,(6):1-1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这是在党的全会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学雷锋常态化”的要求。2012年3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要求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分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全琼瑛,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分院政治辅导员魏军在《弘扬雷锋精神与学雷锋常态化研究》一文中提出,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当前,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而走出的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它是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途径,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同时这条道路的成功开拓也开启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期推介     
《老区建设》2011,(14):1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意识、勇于担当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南昌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中共江西  相似文献   

6.
本期推介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东华理工大学08级硕士研究生王英、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副院长何建华在《科学发展观构想提出的依据说述论》中认为,探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必须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这本身就是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杰出贡献。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增强了世界社会主史的实力,扩大了世界社会主史的影响,提升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发展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坚定了各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信心,极大鼓舞了世界上相信和追求社会主义的人们,将极大地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形态,并用新的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经历了我国一代代领导人的探索。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以及意义,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利益以及意义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导下,从中国国情出发而走出的一条独立自主,不断改革、发展、创新的道路,即"中国模式"。这种"中国模式"之路不但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成功典范,同时也为整个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和理念。  相似文献   

11.
杨根乔 《乡镇经济》2010,1(1):30-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充分显示了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具有世界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它已经越出了一国的范围,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独特优势,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经验,无疑为其他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1982年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全面的阐述,提高了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坚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4.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于它对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和发展,产生出了传统社会主义道路。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表明了党的各代领导集体是社会主义传统的继承者和维护者,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15.
《浙江经济》2008,(4):6
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30周年。3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走过了光辉的历程;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出了浙江这颗灿烂的明珠。通读浙江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史,最突出的是两个大字:发展。而30年的变化,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几代领导人在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路上,结合中国具体的时代国情,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文化的发展面临着更严峻的任务,如何使文化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不断发展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对我国当前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童经纬 《宁波通讯》2007,(10):52-53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成熟,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包括道路、理论和制度在内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蕴涵及创新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的世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它蕴含着宽广的全球视野,对于凝聚全球共识、推动世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理论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经济价值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经济关系理念,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经济系统治理思想,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生态经济实践路径,国际社会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生态经济全球共建思想等,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涵,突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为解决全球生态经济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在其指引下,我国为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实践示范,为推动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转型提供了方向引领。  相似文献   

20.
陈印 《宁波通讯》2013,(3):68-6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要求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