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国内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案例为样本,研究了国内资本市场上定向增发折价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定向增发中的特殊增发制度安排以及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的支持,是定向增发折价存在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增发对象为大股东的定向增发有着更高的折价,同时,在面向大股东的定向增发中,以非现金的其他资产为增发方式的定向增发折价更高,这说明定向增发折价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大股东支持上市公司的补偿。  相似文献   

2.
运用财富再分配效应理论,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方式下两类股东的财富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公开增发方式还是定向增发方式都会使非流通股股东财富增加,而且公开增发价格和非流通股股本越大,其财富增加越多。但定向增发方式下,非流通股股东财富增加值也在缩小,意味着流通股股东利益受损害的程度有所减弱,从保护小股东利益的角度应提倡上市公司采用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  相似文献   

3.
定向增发类型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本文以2006年实施定向增发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就不同类型的定向增发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定向增发对公司业绩有提升作用,对控股股东定向增发的公司业绩提升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2006—2011年公开发行与定向增发新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股票增发前后一年股权结构与股票流动性的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开发行与定向增发新股之后股票流动性显著下降;股权结构对于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在公开发行与定向增发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大股东持股比例变化与股票流动性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股东人数的变化与股票流动性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2006-2011年公开发行与定向增发新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股票增发前后一年股权结构与股票流动性的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开发行与定向增发新股之后股票流动性显著下降;股权结构对于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在公开发行与定向增发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大股东持股比例变化与股票流动性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股东人数的变化与股票流动性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6.
外部因素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偏好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定向增发的发行条件较低;二是定向增发具有其他相对比较优势;三是定向增发有助于上市公司实现特定战略目的。目前,在为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创造有利的制度便利的同时,还应对定向增发制度中不合理的环节进行完善和健全。  相似文献   

7.
非公开发行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外关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折价、发行动因、短期市场反应和长期绩效等都有较多的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假说;国内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定向增发折价和定向增发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变化情况等方面。现有的有关研究更多侧重于实证研究,且对国家及地区差异研究不够;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偏好、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不够系统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时发行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普遍存在较高的折扣率,大股东机会主义是造成定向增发高折扣率的重要原因。文章通过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过程的分解,以定向增发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价累积超额收益率和发行价与基准价之比直接度量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并检验其对增发折扣率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向大股东进行低价增发的事实,在基准价格确定以后,大股东可以通过调整发行价与基准价之比来实施其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达到攫取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的目的。而在询价机制引入后,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9.
以沪深两市定向增发新股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证券分析师预测偏差程度作为情绪与异质预期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投资者情绪高低和异质预期差异大小与定向增发新股长短期公告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投资者情绪与异质预期作用下,投资者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题材宣告后普遍能获得正的短期累计超额收益和负的中长期购买持有超额收益;在短期内投资者情绪低落情况下的定向增发公告效应低于投资者情绪高涨情况下的公告效应,在中长期内则相反;当投资者情绪与异质预期两者交互叠加作用时长短期公告效应变化更为强烈.从定向增发模式来考察,整体上市的公告效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1998—2007年符合增发条件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司资产规模越大,资产负债率越低,净资产收益率越大,增发中请越容易获得证监会的批准,而产权性质与上市公司增发申请能否被证监会批准并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上市公司而言,定向增发相对于一般增发股份来说,筹资成本较低,过程简便,增发指向性强,自《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定向增发已经成为公司筹资的一种主要方式。本文阐述了定向增发的含义、作用,着重分析了定向增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A股新股增发为研究对象,对新股增发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流通状态下新股增发对所有老股东都有财富有负效应,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分裂的二元结构下,非流通股股东和新增发股东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率,流通股股东收益则受到较大损失,而且流通股股东的超额收益率与利润增长率和折扣率显著正相关。从增发的时间效应看,流通股股东在增发公告出现显著短期负效应的基础上,中长期内仍然出现较强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产生的争议不断,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能否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成为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问题。基于此,从企业创新的角度出发,选取2007~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有利于企业创新,并且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都有提升。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可以通过“内部金融市场”机制、“监督效应”机制促进企业创新,而“掏空效应”机制则会抑制企业创新,三种作用机制中“监督效应”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方式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采用定向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已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追逐的热点。发行定价是定向增发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如何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合理性进行分析鉴别已成为投资者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2007年至2009年成功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数量与股价变动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增发数量内生于其增长机会,增长机会越大的公司增发数量占发行前总股本的比率也越高;股市对上市公司的过度增发会做出显著的负面反应,但仅有微弱的证据表明谨慎增发会导致股价下跌;公开增发的上市公司较之于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具有更多的过度增发倾向,且股价反应也更剧烈。  相似文献   

16.
以驰宏锌锗面向大股东定向增发为案例,对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将股改与定向增发捆绑于一起的真正原因进行剖析,结果显示:大股东通过将股改和定向增发捆绑于一起来操纵定向增发发行价格和利用低质资产认购股份,巩固了其在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地位,获取了控制权收益,从而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另外,作为市场运行机制规则制定者的政府所设计的非公开发行制度存在的缺陷致使大股东利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方便地通过定向增发这一关联交易"谋求"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侵害了小股东的利益,加剧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17.
近期我国上市公司频频推出增发新股再融资计划,引起股市剧烈动荡。分析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对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的影响,指出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原因,应完善上市公司新股增发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以驰宏锌锗面向大股东定向增发为案例,对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将股改与定向增发捆绑于一起的真正原因进行剖析,结果显示:大股东通过将股改和定向增发捆绑于一起来操纵定向增发发行价格和利用低质资产认购股份,巩固了其在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地位,获取了控制权收益,从而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另外,作为市场运行机制规则制定者的政府所设计的非公开发行制度存在的缺陷致使大股东利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方便地通过定向增发这一关联交易“谋求”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侵害了小股东的利益,加剧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考察增发长期价格效应的盈余管理观,以股权分置改革后实施公开增发和向大股东定向增发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公司盈余管理对两类公司长期股票业绩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开增发后长期股票业绩显著为负且与增发前操纵性应计利润负相关,向大股东定向增发后长期股票业绩显著为正且与增发前操纵性应计利润负相关,结果支持增发长期价格效应的盈余管理观,也证实中国上市公司增发过程中存在大股东利益侵占。  相似文献   

20.
2005年4月起,中国股票市场开始了股权分置改革,到2006年底,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都股改完毕。在此过程中,通过向母公司或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进而实现收购的案例层出不穷,定向增发个股也作为一种概念进行了炒作。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公司定向增发纳入资产后的绩效来时这一现象进行评述,并对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掘,提出更趋完善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