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五”期间,我省扶贫开发面临着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稳定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为贫困地区群众建立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实现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致富,为下个世纪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稳定扎实基础的艰巨任务。如何紧紧抓住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机遇,在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基本农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增加效益的方针,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贫困地区支柱产业开发的经济格局,依托支柱产业开发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就全国总体而言,劳动力供给进入以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为特征的“刘易斯转折点”,在这一由无限供给转为有限供给的新阶段。本文引入生产可能性曲线,以贵州贫困地区的调查数据为例,分析贫困地区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态势,得出如下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有着不断外出务工的趋势和概率,而且在较长时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不断扩大,从而其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态势是具有可持续性的。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是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的最后一年,贵州省的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扶贫开发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全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仍相当落后,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展程度低等多种致贫因素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全省贫困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既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背景发生巨大变化,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相似文献   

5.
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给贫困地区带来的可喜变化千方百计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是党中央农村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贫困地区群众消除贫困 ,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的重要保证。从80年代中期开始 ,百色地区各级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以解决群众温饱为中心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 ,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 ,加大工作力度 ,积极带领群众开发当地资源 ,发展商品生产 ,建立和发展了一批既富民又富县的支柱产业基地。其中种植甘蔗60多万亩、八角70多万亩、八渡笋20多万亩、油桐140万亩、果树7…  相似文献   

6.
1984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党政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贫困地区解决温饱不稳定。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弱;文化教育落后,人口增长过快等原因,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任务还相当艰巨。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又面临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7.
我国贫困地区农户的减贫增收任务十分艰巨,由于我国贫困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因此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实践有望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本文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户纳入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意义以及目前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供应链所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供应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从鹰潭实际来看 ,要做好结构调整这篇文章 ,必须着力 6个突破 ,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一、培植壮大龙头企业 ,努力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有新突破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壮大支柱产业 ,形成区域经济特色 ,创新经济组织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是新阶段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一是加大对现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想方设法从乡镇企业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老…  相似文献   

9.
“七五”期间,国家每年以大约40亿元的资金对全国贫困地区进行投资与开发。近5年来,共约以200亿元巨额资金集中注入,这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生态系统的改善等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力,从而促进了贫困地区的全面发展,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均衡增长  相似文献   

10.
正支柱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对于发展地区产业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的主导和带动作用。农发行支持贫困地区支柱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大,先导性强的朝阳产业,也是新疆“十一五”规划发展的六大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该文主要以新疆塔什库尔干县为例,针对以开发主体为研究对象的现有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的得失,创新地构建出符合塔什库尔干县旅游资源开发实际的综合型开发模式。该模式以富民作用最大化为目标,同时追求旅游资源的最佳配置及企业利益最大化、政府利益最大化,力求为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找到一条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推进农村“三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正处于一个发展新阶段,面临战略性结构调整,能否顺利完成这一任务,事关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实现的成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这也是我国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为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为全面实现这一工作目标 ,必须认识农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基本特征以及所应采取的工作方略。一、基本特征(一 )国际化。农业产品从品种、品质、价格到所能实现的价值都与全球经济相联系 ,农业和农村经济效益日益受国际市场制约。一方面 ,我国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受到国际市场强烈冲击 ,另一方面又为我国农村经…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江西省地矿局发展支柱产业的实践经验。江西省地矿局选择地质找矿、工程市场、矿业开发、多种经营为其支柱产业 ,通过为地方经济发展搞好地质服务、结构调整、以矿产、房地产为重点寻找经济增长点等项措施 ,做强做大支柱产业 ,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文章还介绍了该局发展支柱产业的六点体会和下一步发展支柱产业的两个思路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巴西、印度及泰国的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战略及相应的开发政策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对两种战略产生的背景和开发政策实施过程的分析,揭示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一般规律。一、贫困的概念及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现状。二、基本需求开发战略。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先后选择了这一战略,“绿色革命”是其核心内容。它对解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却未能解决  相似文献   

16.
<正>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民生问题,关系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计,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些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及农业和食品行业最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在探索解决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并已开始在许多方面付诸实践。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已成为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工作的宏观策略已经从单纯救济、援助转向经济开发,实践表明这种转移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对微观执行基础的选择和扶植上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结果出现了现实中自相矛盾的现象,即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宏观策略与执行这一策略的微观基础不协调,使得国家对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措施在执行中变形、扭曲,降低了开发效益。 目前直接把贫困户作为整个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微观执行基础至少有两个弊端,一是抑制了勤劳能干农民的积极性,因为勤劳一些的,年收入达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指出:“扶持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是党在农村一项长期的经济和政治任务,从1991年开始,贫困地区要在解决大多数群众温饱的基础上,转入以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的扶贫开发阶段……”。如何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战略任务,启动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力,促其尽快脱贫致富?通过对苏北老区盐城的一些贫困乡镇进行调查研究,我们感到,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是贫困地区治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怎样才能开发智力,发展科技,振兴贫困地区经济、文化?笔者认为有五点: 第一,要进行开发智力、发展科技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对山区农民智力开发、科技普及的认识,真正把科学技术为农村经济服务作为一条重要方针,克服重政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安顺市自开展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抢抓国家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在巩固“八七”扶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开发式扶贫,以解决温饱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整体推进全市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02年底,全市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84544.88万元,实施项目948个,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360元上升到1414元;贫困地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农村社会稳定;通过发展种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