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经的基础,这是我们早就认识的道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与其它产业相比,其发展速度较慢,农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这是否意味着农业基础地位的削弱?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进一步的研究。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马克思指出:“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食物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食物是由农业部门生产的。食物的直接生产者为社会提供的剩…  相似文献   

2.
农业弱质特性与农业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发展的目标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农业生产和各种农产品的社会供给,特别是增加保障食物供给;(2)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务农者)生活水平;(3)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避免大的供求波动和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3.
1989年《农业经济问题》第6期发表的阎嘉德同志关于《国民经济基础刍议》一文,否定《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一个观点是:“‘自然基础’不等于‘国民经济基础’”。他引了马克思的一段话“重农学派正确地认为,一切剩余价值的产生,从而一切资本的发展,按自然基础来说,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农业劳动的生产率的基础上的……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  相似文献   

4.
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基础问题的实质,是确定农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之间的本质联系,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认识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业基础地位的规律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受时空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是一条普遍规律;另一种观点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个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一切国家的普遍规律,笔者执后一种观点。本文就有关“农业基础论”的几个问题,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农业都是支撑其国民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部门。正是由于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起到一个基础作用,各国经济学家从各个角度都对农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首先,从国外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看:梅尔从农业现代化角度将农业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传统农业阶段、低资本技术农业阶段和高资本技术农业阶段。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速水次郎从农业技术制度变迁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速水农业发展阶段论”。他将农业发展分为3个阶段:以增加生产和市场粮食供给为特征的发展阶段,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政策在该阶段居于主要地位;以着重解决农村贫困…  相似文献   

6.
我们通常用“民以食为天”来阐明食物安全对于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 ,也是食物消费大国。解决我国的食物安全问题 ,对中国对整个世界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我国食物安全水平现状《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以来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推动了食物需求持续增长 ,全民营养状况得到全面改善。1、农产品数量稳步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 ,…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增加农业投入陈耀邦当前,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大力发展农业,努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按照“八五”计划、社会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1995年国家计划安排粮...  相似文献   

8.
刘娇 《农业经济》1996,(11):22-23
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刘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中提出,“农业劳动的生产率是一切剩余劳动的基础.因为一切劳动首先而且最初是以占有和生产食物为目的的。”在我国早到新石器...  相似文献   

9.
一、宏观目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 农业的剩余劳动,是一切经济生产剩余劳动的基础,是一切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分工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因此,土地规模经营的宏观目标(社会目标),必须是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经营人员的个人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农产品总商品量,使农业人员平均(个人)农产品商品量所供养的非农人员不  相似文献   

10.
1、过去,我们长期为农产品供给不足,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愁,因此,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论点很容易被人们理解。现在,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足,甚而出现卖难的问题,人们对农业是国民济经基础的看法可能要改变了,以为基础的问题解决了,可以放松了。 应该看到,目前的农产品卖难只是一种暂时现象,随着经济体制和价格、工资制度等方面的改变,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和人民消  相似文献   

11.
一、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农业支持与保护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实施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政策措施.更确切地说"农业支持与保护是指政府为使农业有效支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稳定提高,保障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通过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价格及市场贸易、科技推广等环节实行支持与保护: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护农民利益为出发点而采取的一系列支持与保护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称(徐逢贤)."  相似文献   

12.
一各种产业保护的政策目标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增长或按比例增长,中国倡导农业保护的政策目标也不应例外。显然,没有国民经济增长的失衡,也就没有产业(包括农业在内)保护的必要。由于中国农业增长的相对滞后,以致拖累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步伐,在中国倡导农业保护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当谈到农业保护的经济实质——它直接决定了农业保护政策的价值取向和作用范围——或简单地说农业保护的经济标志时,理论界就表现出相当大的分歧。目前至少流行这样三种观点:其一可称作“国际贸易的农业保护论”,认为我国农业保护的经济实质(或标志)就是实现国内农产品价格水平高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  相似文献   

13.
农业基础论新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基础论新析孙自铎一、农业基础论的三种理解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问题的争论,集中到一点就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特定的历史现象,还是一个永不改变的普遍规律。这种非驴即马的截然对立的观点,固然表现出理论上的彻底性,然而却把讨论...  相似文献   

14.
推进农业“两个转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何晓莉陈国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生活达小康和比较富裕,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今后1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九五”期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供给,以适应人...  相似文献   

15.
论农业生产行为现代化和农产品营销行为现代化与新疆经济发展袁超一、更新农业现代化的观念,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农业生产行为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农业产品营销行为的现代化。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衣食之源,人类社会生存之本,也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独立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之所以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及各种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17.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基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说:“超过劳动者个人需求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基础地位最终通过农业的基础作用体现出来。当前,我国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断...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一是农产品供给与农业劳动力供给“两个充裕”并存。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由供给制约变为需求制约。同时,农业劳动力剩余也凸现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转化加工率“两个过低”并存。三是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综合效益“两个不高”并存。优质品率过低,增产不增收,农业综合效益差。四是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两个减缓”并存。“九五”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乡镇企业发展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尤其是农产品供求格局的变…  相似文献   

19.
我国能养活多少农民?——21世纪中国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关注一个农民可以养活多少人 ,关注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 ,也关注提高土地生产率。原因很简单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既依赖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供应的持续增长 ,也依赖从农业向其他部门转移的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各种资源 ,因而依赖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同时 ,过去由于长期以来实际存在的农产品供应不足 ,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增加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应就能增加农民收入 ,因而农业、农民、农村 (简称“三农”)问题是统一的 ,与农业部门被赋予的“基础”地位或职能也…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按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是毛泽东思想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它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社会用来生产小麦和牲畜等等所需要的时间愈少,用来进行其他的生产——物质和精冲的生产的时间就愈多”。这就是说,任何社会,工业和其他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切社会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因此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就首先着重恢复农业,他反复强调:“整个国民经济的根本问题,就是无论如何要认真地、切实地立刻改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