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信贷等5大核心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均出现回落趋势,有的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来看,这是近10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首次出现整体增速“滑落”的迹象。对此,业内专家们指出:拼土地、拼劳力、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制造业的效益开始下降,库存上升,亏损也越来越大”,这是根据上半年统计的数字得出的结论。这也是近10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首次出现整体增速“滑落”的迹象。对此,业内专家们指出,从表面上看,这是宏调调控的正常反应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代价,但实质上却表明:拼土地、拼劳力、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香港:掘金长三角会展旅游 《沪港经济》记者:香港的主要业态是服务业,而旅游业又是香港服务业的重要支柱,长三角地区是否是香港会展旅游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黄浦 《中国经贸》2009,(5):86-89
长三角铁路建设今年“牛劲”十足每天投资1.5亿元 2009年,长三角铁路建设”牛劲“十足。继去年完成3467亿元建设投资任务后,今年上海铁路局在长三角地区的投资规模计划近600亿元,平均每天投资15亿元,成为经济“寒冬”中“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主力军之一。预计经过4年的持续努力,铁路“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侯祥鹏  冯彩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18-22
长三角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的分析及其与全国的对比表明,长三角地区正逐步摆脱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从粗放式、外延型向集约式、内涵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同时也正遭遇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瓶颈”。长三角地区在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方面仍有待努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主任刘金宝日前就中美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问题上达成协议,发表以下看法: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协议,大大提高了中国今年成为WTO成员的机会,这将提高WTO的代表性,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香港将得近水楼台之便,获得多方面的好处。主要包括:一、随着出口条件改善和进口限制减少,中国对外贸易将加速发展,香港的转口贸易地位将得到提高;二、中国投资环境将进一步显著改善,成为最吸引外来投资的国家,这将提高香港作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服务中心的地位;三、随着内地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特…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对香港的投资一、祖国大陆在香港的投资自1949年以来,大陆在香港的投资不断递增,1979年大陆推行经济改革之前,香港一直是大陆与外界联系的窗口,大陆的外贸素来通过香港进行,香港除了是将产品转口到大陆的货物集散地外,还是大陆产品的重要市场。据估...  相似文献   

8.
《上海经济》2009,(10):76-76
作为中国经济最强劲的发动机之一,地处东南沿海的长三角地区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显示出坚韧的自我修复能力和壮大能力。上半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经济上半年的整体状况明显好于年初预期,企稳回升的势头日渐强劲,前景可期。与此同时,企业家信心指数上升、投资和消费增长、调整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9.
大事记     
《沪港经济》2007,(7):11-11
香港服务业一年投粤逾373亿;上海地方国有资产逾8400亿元;长三角口岸外贸和海关税收占全国4成;上海今年2000万补贴节能项目;去年香港在内地投资202.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SVAR模型,分上海、浙江和江苏三个行政区域对各产业投资对长三角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①上海的一、二、三产业投资均提高长三角产出和居民消费,对长三角就业增长率有不显著的负影响;②浙江和江苏的第一产业投资在短期中可以提高长三角产出和居民消费,但对长三角的就业影响有限;③浙江和江苏的第二、三产业投资,在大幅提高长三角产出和居民消费的同时,也对长三角就业的增长率有积极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均呈现递增趋势,随时间推移,可较好地提高长三角经济整体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这曾经是上个世纪后半期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由于,珠江三角洲得改革开放的风气之先,因此,珠三角的经济活力被最早焕发出来,并北上影响到包括长三角在内的各个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浦东开发的进展,长三角的经济也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再加之长三角地区经济融台的势头优于珠三角地区,因此,长三角地区顶替了原来由珠三角占据的位置,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搂来,长三角提出了打造世界第六城市群的口号,区域之间的融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大到产业在各地域的分配,小到交通卡的互联互通,长三角再度显示出先行一步的气势和风范。然而,珠三角地区也不甘心“慢半拍”,通过CEPA的整合,原来的珠三角将以更大的包容性将包括香港在内的区域整合进来,形成大珠三角的概念,区域内城市的经济功能也加快了融台的速度。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谁将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人们拭目以待。由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国的近三分之一,所以,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对全国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两个地区有什么样的作为。关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竞争,并不是着眼于两个地域之间的角逐,而是着眼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关系如同是赛场上一个队内的两个队友:竞争并共同前进着,其目的是带动整个队伍的成绩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今年十月份三家外商独资企业在河口落户河口经济合作区由于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很多外商前来考察洽谈项目,10月份又有三家外商开办的独资企业安家落户在经济合作区,他们是:香港的“金隆服装有限公司”、台湾的“伸杰木材加工厂”和香港的“南华香调料有限公司”。注册...  相似文献   

13.
《江苏改革》2003,(5):20-21
加快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将最终在三地的投资和国民经济发展领域直接地、具体地体现出来;对投资和经济建设的带动,也是这一战略的落脚点。浙江和上海、江苏一样,在投资和经济建设领域,围绕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出衔接、配套、融合的若干准备和启动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上海国资》2023,(3):51-53
<正>以开路先锋姿态,积极探索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三角投资公司”)作为首家总部注册并入驻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上海市属国企,坚持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主战略,以示范区为发展起步的主战场、主阵地,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主业主责,努力打造专注于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投资和投资服务平台。自成立以来,公司已在示范区负责或参与多个项目,以开路先锋姿态,积极探索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铁路建设今年"牛劲"十足每天投资1.5亿元2009年,长三角铁路建设"牛劲"十足。继去年完成346.7亿元建设投资任务后,今年上海铁路局在长三角地区的投资规模计划近600亿元,平均每天投资1.5亿元,成为经济"寒冬"中"拉动内需、促  相似文献   

16.
南通洋口港是我国长江口北侧除渤海湾曹妃甸以外唯一达到17米水深以上的一条天然航道,且直通外海贯通太平洋国际主航道,这种深水港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都相当稀缺,可开发建设成国际性枢纽海港。南通洋口港的动工,标志着江苏将结束无大海港历史,这里将成为继苏通大桥之后又一个新的投资热点,成为江苏特别是苏中、苏北经济发展的一架大马力发动机。大桥经济、港口经济聚集在这片土地上,建成上海的副港,成为长三角北翼起飞的希望所在。如今,新加坡金鹰集团拟在港区投资17.7亿美元,建设LNG液化气轮机电厂。香港皇裕国际有限公司与江苏洋口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江苏洋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南通洋口港区,计划总投资50亿人民币来建设洋口港区的基础设施。亚洲最大的风电项目也落户这里,温州工业城也正在围垦当中。有关部门预测,洋口港区及其配套工程将可容纳逾千亿的项目投资规模。可以说,长江口北岸一场不可逆转的变局正徐徐拉开帷幕,长三角的引资战中,又来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后发者。  相似文献   

17.
《海外经济评论》2004,(33):13-14
【香港《信报》】从各种迹象来看,当前大陆的宏观调控触动了很多地方政府和大企业的利益,引起反弹是意料中事,其中以沿海省份,特别是长三角经济区受打击最大,原因是南方的珠三角向来是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和国外融资渠道多,内地的紧缩政策影响不大,再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窗口”,华南经济区可以说基本不受当前的宏调影响;相反,在长三角的上海却受到宏调的直接冲击。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动机。该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及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地位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长三角的发展重点及定位进行论述,指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制约因子及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及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9.
王荣华 《沪港经济》2007,(7):25-27,24
沪港经济合作历史悠久,成绩显著。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沪港经济合作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最佳时期。香港在上海的对外开放中创下了一连串的“第一”:第一个来沪投资制造业,第一个进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个投资房地产,等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跨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浦东对外开发开放的力度加大,香港对国内的直接投资所经历的变化对浦东新区的投资已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视。截至1997年5月底,香港在浦东共投资项目2028个,占浦东投资项目总数的44.4op,总投资83、84亿美元,占总数41.sop,协议吸收港资52.92亿美元,占协议外资总额的40.sop,均排名第一。浦东已成为香港的主要投资地区。统计资料表明,浦东是香港对内地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从1990年开始香港在浦东的投资每年平均增长10op以上,特别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香港对浦江的投资比重急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