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娟 《商界》2006,(10):I0006-I0007
茅侃侃.瘦得像一根竹竿.脸色青黑,打扮嘻哈。每天睡4小时.“眼神深邃得像梁朝伟”。未婚,右手无名指上戴的两个白金戒指,一个是老妈送的,一个是女友——“lp达人”送的。和大多数城市里的年轻人一样,今年刚刚23岁的茅侃侃.爱搞怪爱唱歌.最疯狂的时候。曾在KTV从晚上8点一直唱到凌晨6点.然后精神百倍地去上班。  相似文献   

2.
和城市里大多数白领一样,陈楠的钱包里“内容”很简单:为数不多的人民币,还有若干张银行卡。在咖啡厅里请服务生结账的时候,陈楠用手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服务生立即会意。这个动作恐怕是当下最时兴的结账“暗语”了,意思就是——“刷卡”。  相似文献   

3.
冬天的故事     
们在追问“新兴市场如何诞生世界级企业”的时候,一直是就“成长”本身在追问。我们很少意识到,企业总是在经济周期里成长的。成长中的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生机盎然的气候,还有充满着肃杀和萧条之气的环境。企业不能一厢情愿地希望在“卓越”的季节里“追求卓越”。企业即使有幸诞生在“黄金时代”,也要意识到任何“黄金时代”都不可能是绵绵无绝的。企业只能在不断更替、吉凶不定的季节里求生存和发展。所谓卓越的企业,其实是无论在黄金时代,还是在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甚至在黑铁时代里,都能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台风来到的时候,连锗都在天上“飞”,但这样的“飞”显然不是“卓越”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平凡 《华商》2014,(6):47-49
晚上,北京的夜色像墨汁落在宣纸上一样慢慢洇开,当挂钟敲响十二下的时候,这个城市里的大多数人已经闭上眼。 此时,天文学博士林宇却站在门头沟东灵山上,支好三脚架,放上相机。引诱他离开市区夜行至此的,是头顶的浩渺银河和璀璨群星——这是他想用镜头捕捉的不可思议之美。与此同时,他的女朋友孟繁依正在空旷的东三环边上挥汗如雨。她将在夜里长跑几十公里,涤净所有的负能量。 孟繁依和林宇郝是都市新兴的“夜游族”。这个独特群体的特点是在深夜外出活动,在黑暗中体味繁华都市的“寂莫”一面。而这独一无二的黑夜,则见证了孟繁依与林宇浪漫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5.
公司的性格     
周彦 《创业家》2004,(1):36-37
菲科特在和她营销公司的客户打交道的时候,逐渐意识到大多数客户对自己公司的感觉存在偏差。“我经常和他们在电话或办公室里探讨,是什么让他们的公司与众不同,”她回忆道,“但是身临现场,到他们工厂的时候,现实情况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6.
孙洪杰 《商界》2006,(5):79-79
很长时间里,我们企业习惯了模仿、创新不足、差异化缺失,从而导致了战略战术的雷同。因此,当我们呼吁“价格战该休矣”的时候是如此的无力,因为价格战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而更是一种雷同化行为的结果。当我们的企业在两败俱伤的时候,波特的“战略就是塑造差异”对我们很多企业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如梦初醒。  相似文献   

7.
张娅 《商务周刊》2010,(24):73-73
记得是今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和出差在外的老爸通电话,突然电话里传来一阵诡异的音乐。老爸难道也与时俱进泡吧去了?我忍不住问:“这什么声音啊?”老爸淡定的回答:“刚转到放新红楼梦那台,正演元妃省亲呢。”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在群里看到“鸿儒”这个名字的时候.就让记者想起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句陋室铭里的经典。仔细想想,能起这么一个名字的人,一定是那种淡泊沉静,与世无争的人.冈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甘居陋室而仍怡然自得。  相似文献   

9.
兰若 《三联竞争力》2006,54(8):63-65
刚上小学的时候,铅笔盒里只有几支单调朴素的铅笔,比自己大三岁的哥哥,早已有了一支黑色的墨水钢笔。晚上一起聚在灯下,盯着他用钢笔写作业,心中便很艳羡。哥哥很护着自己的笔,不肯让我染指。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在可口可乐公司任职数年,几天前的星期六晚上与原公司市场部的一位同事相聚,分别时,他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现在我还得去查店,要到北京市区所有的联华‘快客’便利店检查促销活动执行情况。”我吓了一跳,现在即将午夜十二点,还要去查店?原来在可口可乐公司的时候,虽然经常有加班加点的时候,但从来没有周六十二点开始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50岁的姜昆在充斥着年轻人的互联网行业里如鱼得水,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和语言,即便在言及上市的时候也有一种姜昆式的幽默.姜昆不简单 找姜昆挺难。第一天打电话约采访的时候在外地,第二天在北京办公室开了一天的会,第三天在拍片现场.第四天去了澳门,在记者截稿之前终于没有见到面。电话里的姜昆很职业,和印象中那个说相声的姜昆不太一样。也许“相声的姜昆”给人的印象太深,以至于“网络的姜昆”有点让人无法习惯。 作为非信息产业人士,姜昆在 1997就已经成了“网虫”早得令人惊讶。姜昆的网名叫“笨苯”,但不管是做娱…  相似文献   

12.
给高利民打了 100个电话,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正在开会,如果转移呼叫,他的语音信箱也总是满的。第 101次电话里,高利民说他今年“整整做对了9个月”,在这样充满了诱惑和杂乱信息的年代,有9个月没做错已经是了不起了。高说这9个月是“1,2,3,…8,9月”,10月里公司有一些变动和调整 2000年里,凡是提到证券之星和高利民的文章都会提到“嫁衣神功”。在读过的所有武侠小说里,高对《绝代双骄》里燕南天修炼的嫁衣神功印象最深。这一派功夫必须毁掉身上所有的原有功夫从头练起,才能另创新高。高认为,在互联网上…  相似文献   

13.
方棱 《广告导报》2004,(4):45-47
作为广告人,我们每天都在和“卖点”打交道,很多时候,面对的是同质化严重的产品。有经验的广告人是善于在同质化里找出差异的,但面对铺天盖地的“概念”战,人们也开始扪心自问,广告人是否只是在广告传播这一环节发挥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做着亡羊补牢的工作?我们是否可以在企业产品研发的时候就开始介入,并最终帮助企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的一次经历让我悟出了高端服务的真谛。2009年4月26日,当我走进青岛的一家连锁酒店准备住宿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早已经饥肠辘辘,但是附近没有吃饭的地方,我就只好办完入住手续后,准备到房间泡面吃,电梯到了17楼,在走廊里看见一个服务员正在服务台旁的厨房里做吃的,  相似文献   

15.
吴晓波 《中国电子商务》2007,(4):I0027-I0027
在过去的十年里,打造中国的世界级公司一直是一个被高调宣扬的梦想。但今天当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不争事实的时候,“什么时候我们才可能拥有一家世界级的公司?”这又成了中国商业界所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尴尬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浙商》2006,(3):43-45
见到范伟的时候,她刚刚从台州赶回杭州,为了拜访两位潜在客户.她一大早就自己开车赶去台州,来回整整12个小时的马不停蹄让这个平时精干、优雅的女人看上去显得颇有些疲倦,喝了一口汤.她才稍微松了一口气:“累死了,这才是我今天的午饭啊。”时钟指向晚上9点。  相似文献   

17.
在上海杨浦区一间显得有点简陋的办公室里见到章铸的时候,他正往特快专递的大信封里装一些电路板和零配件。“客户急着要用,等钱汇到再寄就耽误生产了。”  相似文献   

18.
林莹 《中国广告》2010,(3):108-108
跟许多茫然的大学生不同,喜爱中文的范怡执著地感觉“广告应该跟文字有关”,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就一心一意地想投在4A广告公司门下。大学里好玩的实践“热身”给了她很多更丰富的见识和履历。做项目,做文案策划,搞制作,拍片……使得她每每更新自己简历的时候,都搞不清该从何算起。  相似文献   

19.
笑一笑     
《光彩》2002,(8)
恋爱都是这样的镜头一:“今天晚上咱俩吃点什么?”“随便。”“吃火锅吧。”“不行不行,吃火锅脸上要长痘痘。”“那咱们吃川菜。”“昨天才吃的川菜,今天又吃……”“那吃海鲜去。”“海鲜不好,吃了怕拉肚子。”“那你说吃什么?”“随便。”……镜头二:“咱们吃完饭干嘛?”“都行。”“看电影如何?好久没看电影了。”“电影有啥好看的?耽搁时间,看完电影好好的一个晚上就没了。”“那打保龄球,运动运动。”“大热天的,运什么动啊?不嫌累啊你?”“那找个咖啡厅坐坐,喝点水。”“算了,晚上喝咖啡影响睡眠。”“那你说干嘛?…  相似文献   

20.
彭涵 《商》2014,(28):298-298
“在路上”要打仗了。在路上总裁唐一波能坐下来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已是晚上11点;而其联合创始人、CM0浦明辉则抱着电话转战了两个会议窒.才在人声鼎沸的公司里找到个安静的角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