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农村社会养老基金的筹集与管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迎春 《当代财经》2004,(11):34-36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呈老龄化趋势,而传统的养老保障方式面临极大的挑战,全面引入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势在必然。在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农村社会养老基金的筹集与管理。为了解决农村社会养老基金的筹集问题,国家可以考虑将国有资产出售和国有股减持、农业税、国家财政拨款、发行社会保障彩票等途径为农村养老保险方案筹集资金,同时应改进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办法,拓展基金投资渠道,实现农村社保基金的保值与增值。  相似文献   

2.
养老保障是文明社会的重要课题,农村养老保障则是当前中国需要破解、攻坚的难题。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性表现为模式上的可持续性、保险经费来源的可持续性、部分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的可持续性。文章创新之处:第一,划分三种层次的农村养老机构。第二,计划生育政策需功成身退。第三,捐赠和不法收入可注入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第四,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龄应调高到65周岁。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养老最主要和最突出的是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我国现有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已严重影响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十分紧迫.文章从法律制度层面提出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以期促进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保障全体农民老年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当前,农村土地养老功能弱化、养老风险加大,社会养老逐渐成为农村社会的公共需要。本文通过探索国家财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支持的必要性入手,找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偏低;政府没有补贴农村养老保险费;养老基金难以实现保值增值;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不规范。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确定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政府要补贴农村社会养老基金;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要实现保值增值;保证农村养老保险事业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中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中国与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区别和面临的共同问题,提出了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对中国的借鉴之处:政府应承担起建设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重任、加强农村养老保障的立法、循序渐进地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村土地承包权基金、确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程度还在加深。据中国老龄人口研究所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老龄人口将占到总人口数的1/4左右,因此,老龄化问题将是中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养老问题的核心是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问题,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养老保障的进程,因此急需解决存在的问题。当前,美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运作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是较为先进的一种模式,因而它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通过对美国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来探寻完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速,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于过去的"老农保"、"地方新农保"具有其优越性,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基金筹集方式入手,分析目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完善新农保基金监管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国家为保障农村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设立的专项基金。社保基金的安全与否事关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社保基金安全问题是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构建非均衡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保障水平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实践结果,提出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均衡经济增长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是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均衡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政策应该是不同地区分类选择,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分批推进。  相似文献   

11.
从"国企"改制透析"国银"改制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湲 《当代财经》2002,(4):28-31
明晰的金融产权结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要求;而资本充中率则涉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我国银行与证券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回归既是国际潮流,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制度变迁的最终选择。我国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应选择选择的混业经营模式,即这种混业经营模式巳不再是单纯地追逐利润,而更多的是竞争所迫或业务开拓所需,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实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根据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生产要素在财富的生产中所作的贡献产生的一种分配形式。“要素所有权”是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它决定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是“按要素分配”原则存在的依据,“要素贡献”是按要素分配原则的最终决定因素。在按要素分配理论中,正确认识“要素所有权”与“要素贡献”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是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徐翔 《开放时代》2011,(3):46-60
"家国论"可谓儒家政治学说最根本的部分,它往往也被认为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最大障碍。本文由乔治·莱考夫的道德政治论出发,借由其关于基于家庭的两种道德模式——"严父模式"与"慈爱父母模式",考察儒家(孔孟)的"家—国"观。作者试图指出,儒家的家国观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民之父母"观念更接近莱考夫理论中反权威的"慈爱父母模式"而非"严父模式"。由此,作者尝试从权利和道德两个面向重审"国之本在家"的意义,及其可能启示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4.
张宁 《经济学家》2003,(2):78-87
本文探讨了全金融的基本概念,指出了全金融运作模式和全金融产品的基本特征。作者认为,全金融具有目前任何金融混业经营运作模式或单个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强大金融功能,是世界金融未来的新形态;全金融运作模式是世界金融未来的主导运作模式;全金融产品是全金融运作模式生存和发展的微观基础,是世界金融未来的主导产品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传统的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呈现出两种特征,即政府的“全能”与城市化的“失灵”。政府的“全能”表现为行政干预因素在对城市规模确定、城乡要素流动和城市化道路选择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化的“失灵”即表现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曲折、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的要求和低于世界同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从复杂性科学角度出发,阐述“三个代表”在探索中国社会系统演化中的复杂性思维,指出“三个代表”为中国社会系统自组织进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经济"与"知识产业"和"知识经济"息息相关,它们一脉相承,有着继承和演进的历史关系。"新经济"之新主要呈现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四个方面。新技术是"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新产业是"新经济"的主要载体,新业态是"新经济"的经营状态,新模式是"新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产业联合、业态融合等方式形成的新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偏私或偏公的观念,已难以对所有权社会化的趋势作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所有权本身的逐渐衰落和约束的逐渐弱化,使得所有权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超越"公"与"私",实现公与私观念的更新,建立现代社会化的产权制度就成为所有权变革的价值取向.这对于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许成安同志《对“价值”和“剥削”范畴内涵的探讨》一文的主要观点提出了质疑:一是许文在“价值”的内涵方面要人们“温习”所谓的马恩的两段话,一段根本不是马克思的话,而是被马克思批判的阿·瓦格纳的话,一段虽是恩格斯的话,但其本人后来已多次作了自我否定。许文提出这两段话表现出了调和不同价值概念的倾向,显然无助于“深化价值理论研究”。二是许文对“剥削”范畴的理解偏于文化、道德、法律乃至“词性”,而未作为经济学范畴来认识,同时对剥削在今天的历史正当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陈晓易  王玉荣  杨震宁 《技术经济》2020,39(7):140-146,158
以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依据,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从组织层面和行业层面的视角探讨了组织惰性和行业敏感度对该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组织惰性减弱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行业敏感度阻碍了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进而提升企业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