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利用对江苏省342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了产业链定位、分工和集聚效应对于企业创新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处于产业链终端环节企业并没有表现出特定的创新优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中的终端集成环节并未形成相应市场势力或集成创新能力;分工活动(以供应商数量作为度量指标)与创新强度之间呈现较为复杂的U型非线性关系;集聚效应并未对我国微观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未成为激发集群创新动力的有机载体。针对以上实证结果,基于我国经济转型背景和企业微观层面行为特征,我们就产业链定位、分工与集聚效应三个因素与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内在关系与作用机理,结合统计性分析进一步进行了剖析和解释,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可行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产业分工细化与经济中介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济中介作为产业分工细化的产物是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分工利益的获取。本文运用经济学的专业化分工理论分析经济中介从产业分工中内生的原因及条件,讨论专业化分工产生的中介服务的特点以及分工网络对经济中介业发展规律的影响,并试图对经济中介的产生和现代经济中介业的市场结构提供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3.
产品内国际分工拓宽了经济开放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分工参与度.但处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不同生产环节的企业所获收益却并非一致。本文对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收益分配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得出结论——各分工环节的市场结构决定了其所获收益,并通过对笔记本电脑产品内分工体系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组织变革中的企业内分工--对Becker-Murphy分工模型的扩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在亚当.斯密分工理论基础之上的经典的企业组织形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了动摇。团队生产、多任务的小组(或者个人)的生产组织形式开始在企业中出现并不断扩展。然而这种组织变革的发生难以用传统的分工理论来解释。本文通过对Becker-Murphy分工模型的扩展,说明组织变革发生的原因。发现在分工深化的同时协调成本的上升,以及协调成本背后知识的分工与整合,是企业内分工或者说企业组织变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移动通信业新一轮重组完成后,国内主要电信运营商均着力于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中谋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抢占竞争优势.而随着移动通信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和复杂性的加剧,对产业链进行纵向整合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研究移动通信产业链纵向整合模式,主要考虑产业链各参与者之间的组织模式与利益协调问题,运用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的有关理论讨论不同产业链纵向组织模式下的均衡解和产业链整体缋效,并利用Slapley值法合理协调各参与者的收益分配.最后,通过计算和仿真模拟比较不同组织模式下参与者的个人效用和产业链整体绩效,讨论分析参与者的博弈选择和产业链的稳定性均衡.  相似文献   

6.
整合与企业并购效益的关系、计算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文首先分析了整合与并购收益的关系,指出整合的有效性是关系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然后着重论述了用成本收益法对整合与企业并购效益的分析和计算,指出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企业并购的收益和成本最终取决于整合收益和整合成本;最后,探讨了通过整合实现企业井功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企业是一个人格化的通过分工、协作与协调实现生产的实体组织,它是生产性与组织性的统一。企业起源与发展的动力起初可能来源于生存的压力,后来是追求分工经济利益的欲望,企业直接起源于社会协作的困难,其实质是在一定分工、技术和制度条件下的组织创新,作用机制是企业内的分工与协调和企业间的分工与协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企业的边界无非就是企业组织的分化与整合。  相似文献   

8.
价值网络重构、分工演进与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如何冲破"瀑布效应"的难题。本文建立了一个价值网络分工深化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分工水平是产生瀑布效应的根本原因。发展中国家要突破瀑布效应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必须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重组建立自主发展型的价值网络,推进分工深化,才能摆脱价值链被俘获的处境,掌握产业结构优化的主导权。本土的产业链系统集成商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它需要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选择具有一定分工迂回程度的产品,发挥分工带来的新比较优势,才能逐步实现资源和能力的积累,最终获得竞争优势。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政府政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产业链的本质是打破资源流动空间约束的一种整合资源的机制。面对资源约束强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客观环境。产业链整合必须从资源驱动型向资本与知识驱动型转变。产业链演化表现为在资源、资本与知识相互作用下上升或下降的非线性结构态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演化特征。每一次转型都需要跨越势垒.而资本与知识则在其中发挥决定作用。只有当资本与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推动产业链进化成高度有序的动态共生系统。产业链整合是产业链演化的重要途径。纵向、横向、侧向的三维整合路径实现了产业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的演化突破。作为产业链整合主体的企业。通过资本与知识驱动可以拓展资源空间,扩大企业边界。为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提供更广义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产业链的本质是打破资源流动空间约束的一种整合资源的机制。面对资源约束强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客观环境,产业链整合必须从资源驱动型向资本与知识驱动型转变。产业链演化表现为在资源、资本与知识相互作用下上升或下降的非线性结构态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演化特征,每一次转型都需要跨越势垒,而资本与知识则在其中发挥决定作用。只有当资本与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推动产业链进化成高度有序的动态共生系统。产业链整合是产业链演化的重要途径。纵向、横向、侧向的三维整合路径实现了产业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的演化突破。作为产业链整合主体的企业,通过资本与知识驱动可以拓展资源空间,扩大企业边界,为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提供更广义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创新药物研发产业链与专业化分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创新药物研发产业链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能力薄弱的原因,探讨了专业化分工对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立足我国创新药物现状、结合国际形势的,以专业化分工为主线的创新药物研发模式。  相似文献   

12.
“龙头企业”、“产业七寸”与产业链培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产业链一般可分为产业“龙头”、产业“七寸”和产业“配套”三个环节,与此对应,形成了各具特色与功能定位的“龙头企业”、“核心企业”与“关联企业”及其在产业链培育中的“需求拉动”、“创新驱动”和“传导”三类机制。就产业链的培育与创新而言,与产业“七寸”和“龙头”环节相对应的核心企业和龙头企业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一国或区域的产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完全取决于其是否掌控着产业的“七寸”和“龙头”环节。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通过产业技术的三类创新和品牌创新,培育、打造“核心企业”与“龙头企业”,提高对产业“七寸”与“龙头”环节的控制力;产业链的创新与升级是三类技术创新方式有机整合的结果,实现产业链创新与升级的关键是围绕产业“七寸”与“龙头”环节,抓原始性技术创新与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交流体制的转换,社会经济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以致市场与组织之间界限模糊的社会网络成为企业的典型形态。同时,企业网络化发展导致了企业集群的出现,集群内的企业通过良性的竞争与合作深化了分工、增进了协调收益。与网络化的协调机制相适应,现代企业的规模具有不断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从分工到模块化:经济系统演进的思考   总被引:60,自引:8,他引:60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模块化”的概念已开始成为经济学、经营学专家之间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甚至,人们认为:“模块化”极具可能彻底改变现存产业、企业结构、经济系统。本文以分工和模块化的关系为切入点,在综合比较模块化和分工差异的基础上,阐释了分工结构与模块化结构两者的联系。进而,从主导资源变动角度揭示了经济系统结构性演化的路径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城乡劳动力市场由分割走向一体化是重大的制度变迁过程,其实质是政府、企业、城乡劳动力多方的利益博弈过程。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条件在于外部利润的存在以及各利益集团的成本-收益比较。要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必须从这些条件的影响因素着手。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高速经济增长与协调分工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过程中,后起国家可以利用模仿与“学习效应”(包括技术模仿、生产组织方式模仿、管理模仿等)获得“加速的成本下降”,而“加速的成本下降”可以使后起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明显快于先行国家.因而在潜质上具有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工业化初期,工业体系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企业互补投资,由于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极强,资本市场和市场价格难以负载未来信息.市场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协调工业化早期所必须的分工.从而产生“协调失灵”现象。东亚国家都利用了各种不同程度和方式的政府干预成功地解决分工“协调失灵”问题.因而产生了具有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市场体制.但这种体制也潜藏了较大的弊病.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时代的企业运营——从脑体合一走向脑体分离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本文利用微观分工的理论 ,指出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脑体产业分离的重要趋势 ,分析了脑体产业分离和脑体产业再分离的内在原因 ,既而指出了脑体产业分工在地域上的规律。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在脑体产业分离的全球化时代 ,企业如何应变局势 ,如何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以及如何融入全球分工网络。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一般均衡及超边际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制造组装环节和品牌营销环节的内生分工模型来探索全球价值链的"空间逻辑"。研究表明:促进制造组装环节与品牌营销环节空间分离的主要动力有两个:一是发挥各个区域的外生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整条价值链的生产效率;二是充分利用各个区域的专业化经济,尽量降低整条价值链的固定学习成本。而要实现制造组装环节和品牌营销环节的空间分离,需要制造产品以及品牌服务的区域间交易效率提高到一定的临界值,其中,品牌服务在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方面的"正反馈效应"对上述两个环节空间分离的实现起着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模型衍生的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