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息之后,中国经济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今年5月之前,中央采取严厉的紧缩性宏观调控措施,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的增长率都一直在持续不断地下降。在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增长率都已下降到与1999年相当的时候,央行提高利率,会增加企业融资的财务成本,减少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将进  相似文献   

2.
声音     
张燕生: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是例行公事;左小蕾:热钱流入与利差无大关系 近期仍会加息;曾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冲击小于加息;汤敏:央行近期加息有一定的可能性;哈继铭: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  相似文献   

3.
我国央行自去年启动加息周期后连续五次上调了基准利率,其调控宏观经济的意图非常明显,在全球性加息浪潮涌动的整体氛围下,央行近期频繁使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结合加息背景下的经济运行指标与宏观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央行加息政策给宏观经济带来的积极成效和其自身所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央行自去年启动加息周期后连续五次上调了基准利率,其调控宏观经济的意图非常明显.在全球性加息浪潮涌动的整体氛围下,央行近期频繁使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本文结合加息背景下的经济运行指标与宏观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央行加息政策给宏观经济带来的积极成效和其自身所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在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前,7月6日央行突然宣布加息。这是一次迟到的加息,同时是一次犹豫的加息。并不能说明央行试图通过连续的加息进入货币紧缩周期,恰恰相反,是央行稳定货币政策的反映,我们将为目前犹豫的加息付出代价。今年年中CPI处于高位,达到6.4%,下半年通  相似文献   

6.
强化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汇率并轨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就失去了自主性,变成了主要受控于国际收支的"被动积极型"货币政策.其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目前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中,外汇占款发行成为极其重要的渠道.在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净出口和外资净流入最终会体现为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给,而中央银行是一定要出面释放人民币以收购这些外汇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外贸的逆顺差不是央行可以决定的,外资流入中国的规模也不是央行能控制的,结果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就顺理成章地接近于央行所不能控制的.  相似文献   

7.
近期,央行加息的传闻不断。就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来说,加息有加息的充分理由,不加息也有不加息的种种道理,两种观点一直都在激烈交锋。加不加息最终取决于高层的取舍,也正因如此.对于加息的传闻,央行方面一直“不予置评”。按经验判断,加息的可能性偏大,若果真如此,这对A股市场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8.
从宏观层面看,央行是否加息,需要观察经济增速是否正常,以及通货膨胀预期是否稳定两大因素。如果经济增长超速,通货膨胀膨胀抬头,那么加息的必要性就会大为增加。从经验角度看,央行是否加息需要具备两个最低条件。一是货币市场资金利率,已经超过一年期定期储  相似文献   

9.
另一只靴子     
《武汉金融》2007,(2):1
<正>2007年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至此央行在2007年已经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人民币利率,却自去年8月以来一直没有变动。加息,虽然受制于国内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压力、外资大量流入,但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大,已成为了央行的“另一支靴子”。这支靴子何时落下,落得轻重如何,成为国内外媒体竞相猜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目前预测的宏观经济图景:贸易顺差降低、信贷投放减少,货币增速下滑,实体经济基本稳定,外部升值压力加大,因此4月央行的货币政策趋于中性,实施加息或准备金调控的大动作可能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
《西南金融》2004,(12):60-60
10月28日,中国央行继1996年以来首次加息,意味着中国在利率上升周期迈出了第一步。此次加息既体现了宏观经济运行的需求,亦体现了央行在金融系统弊病未解之际,实施货币政策时的无奈——暗藏在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将加息的迫切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外资的流入,可促进本国资本的形成和经济的增长。但外资的大量涌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如国内需求的增加,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提高及通货膨胀的加剧,实际汇率的升值各经济项目的逆差等。1994年和1995年的1—5月,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余额分别为337.76亿美元和120亿美元,间接投资和短期资本也呈现出很大的顺差。这些大量涌入的外资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了以下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专家看法     
夏斌:央行要当机立断尽快收缩货币;易宪容:外资炒房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祸害;巴曙松:加息政策受侵蚀应出台更严厉紧缩措施;摩根士丹利:商品泡沫可能破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破解宏观调控“达芬奇密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中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近期中国政府密集颁布的一系列新政,昭示着第二轮宏观调控已经来临。央行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陆续推出了贷款加息、定向发行央行票据、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加息等措施来收紧货币流动性;而从中央至地方的房地产调控路线图亦日益清晰,国家发改委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则步调渐急。在这种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下半年宏观调控的路径选择面临比较大的压力。本文将围绕宏观调控路径选择这一主题作一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资本项目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锦慧  蓝发钦 《上海金融》2007,91(10):10-14
本文主要在假设宏观经济、金融、制度及政策等经济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实证分析了1982—2003年22年间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证明:我国的资本项目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我国的资本项目开放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影响关系。中国资本流入变量与黑市外汇溢价即汇率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但在资本项目开放的同时,要注意提高引资的质量,避免外资流入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边际递减效应,使资本项目开放、外资流入对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地发挥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融人语     
看空中国相关投资品的做法‘完全错误'。——商品大王罗杰斯在接受CNBC访问时明确表态这是一次迟到的加息,同时是一次犹豫的加息。此次加息,并不能说明央行试图通过连续的加息进入货币紧缩周期,恰恰相反,是央行稳定货币政策的反映。——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在谈及7月6日央行突然加息事件时评论中国楼市调控并无太大改观,反而越调越烂,调控如果集中于房价只会使房子质量更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汇管理》2010,(6):60-61
2010年1月12日,中国央行意外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引发市场忧虑,禁贷、加息传言不绝于耳。市场普遍认为此举可能削弱中国需求,延缓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未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引起市场普遍关注。本期人民币兑主要货币远期报价多数看涨。其中,欧元、瑞郎依然受到主权信用危机的影响,对人民币有较大跌幅;  相似文献   

18.
加息取决于三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第一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数据近期相继出炉 ,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9 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 3 0 %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 8%。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通货膨胀压力未有缓解 ,社会上对于央行可能进一步采用加息等货币紧缩政策的猜测甚嚣尘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拖动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共同构成的,央行加息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真实的货币供应量比预想的要大。在下半年内,资金的投放会进一步缩紧,对银行信贷发放的监管会维持较高水平,预计三季度末或四季度才会加息。  相似文献   

20.
2007.央行已经连续五次加息、九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在中国的金融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中央银行已动用了全部可用的价格杠杆机制,充分表明了央行加大宏观经济调控力度的决心,目的就是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