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社会化中的“人性假设”以及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程度是企业化的最深层的价值观念基础。不同的社会化蕴含着不同的“人性假设”,不同的“人性假设”预设着不同的企业化。大陆的企业化建设不应盲目照搬西方企业化的模式和理念,要从东方固有的“人性假设”出发。  相似文献   

2.
一、对于人性与欲望及其需求的解释从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人性本善”到英国哲学家休谟的“人性本恶”,都力求对人性的本质进行溯原性的揭露。但是,人是世界上最有灵性的动物,人性的善与恶也是复杂的。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根据人的欲望和需求以及现实的满足程度,讨论人性才有意义。欲望,是指人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的一种反映形式。人类欲望的表现特征是:1.无限性:人的欲望是永远不能满足的。正如荀子所言:欲不可尽,欲求不满。2.关联性:欲望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如饱暖思淫欲,就可以解释社会上部分包“二奶”的富翁在物质的享受得到满足后,所…  相似文献   

3.
论西方管理理论人性假设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兆云 《时代经贸》2007,5(2X):96-97
对人性的认识和探索是管理理论发展的一条逻辑线索。本文通过对管理中人性假设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到“全面发展的人”的演进,梳理了管理理论的发展,以期对现代管理理论的认识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赵晖 《经济师》2005,(10):154-155
在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几乎所有的管理理论都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人性假设大致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发展阶段。每一种人性假设,都带有时代的特征,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然亦有其局限性。我国管理理论应借鉴西方管理思想中的人性观,重视和加强对人性的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5.
企业中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志扬 《经济管理》2002,(20):22-27
本文对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两门科学因为研究的目的不同,因此对人的本性就有不同的假设。论文比较分析了管理学中不同的假设的异同点,提出了西蒙等人提出“有限理性人”认识是“客观有限理性”、而人由于情感与心理方面的原因而表现出来的非理性行为是“主观有限理性”的观点,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应在企业中形成这样一种机制:它能激发每个企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识别和满足企业成员的各种不同需要,使个人的目标能得到实现;又能约束和规范每个成员的行为-使个人的行为在满足个人目标实现的同时,有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全面分析社会科学各领域涉及的人性假设思想,认为人们对人性的认识并未穷尽,还处于“人性丛林”之中.考虑到公平偏好是人类的共同偏好以及我国国情,针对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布的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指引存在的缺陷,首次明确提出公平信息披露制度的人性假设应该是“公平人”.最后,笔者就如何完善信息披露指引制度,让制度引导人性,使信息披露相关各方有效地交互公平,成为实质性的“公平人”,发挥公平信息披露制度的应有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性的假设与市场经济的产生(外二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人对人性的假设远比我们中国人来得悲观。西方人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认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是人的本性,道德秩序不足以约束人们的恶性行为,故主张法治,以严格的法律管制人们的行为。但法治的前提是必须把人们的权利界定得很清楚,并且人们在行使法治时要有权力的制衡。否则,法律条文廉洁没有依据,并且权力若无制衡,有了法律也不会有法治。西方人对权利界定和对权力制衡的需要与兴趣就是来自他们对人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8.
“惯例人”假设与管理学理论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学以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也就成为管理学理论范式中最基础的假设。但是.现存的人性假设主要是从人的动机角度.忽视人的行为惯例特性。现实生活中的人有其固有的行为模式,往往是惯例化的。中国人的行为具有独特的惯性.基于这个角度.本文提出“惯例人”假设.并阐述了它和管理学理论范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的异质性:"经济人"假设的新内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人”与“有限理性经济人”是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性的经济假设,在这两个假设中,人是“同质”的。然而“同质”的“经济人”假设是不符合现实的,因为现实中的人既是异质的又是同质的。在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异质性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催生了很多新理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不同人性假设的管理理论演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宋培林 《经济管理》2006,(11):19-24
本文从不同人性假设的角度对西方管理理论演进脉络进行了梳理,探讨了管理理论的演进规律和未来趋势。认为,管理人性假设从强调人的自利性向关注人的利他性转变;管理理论从在相对封闭环境下强调以控制人为中心向在相对开放环境下注重以发展人为中心转变;管理模式从强调层级束缚的硬性强制模式向注重多向沟通的柔性协商模式转变。本文还提出了“复合人”假设的观点,并认为,管理理论将基于此假设,以平等对待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为轴心,向“和谐式”管理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幸福人假设及在管理领域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人假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人性的本质问题.认为传统的人性假设理论的实质其实都是幸福人假设。幸福人假设正在颠覆着传统的人性理论,也颠覆着我们对于人生意义的传统理解。本文让我们重新审视管理的终极意义,到底是财富最大化.还是幸福最大化?同时帮助决策者们更准确地把握人性,真正地做到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人”假设与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拥军 《经济师》2004,(2):148-149
激励是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前提的。知识型员工有别于传统工人 ,传统的“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都不符合知识型员工的人性特点。知识型员工是“知识人” ,他们具有利己性、公益性和理性。因而 ,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模式是 ,满足“知识人”的利己性、引导“知识人”的公益性和促进“知识人”的理性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人本管理的基础--谈"文化人"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澍 《经济论坛》2003,(9):43-43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已成为组织管理者的共识,而任何管理,都是建立在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对人本质的基本看法,决定了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不同的时代,人类对自身本质的认识不同,人性假设及管理活动的重点也不同。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识到“人是政治的动物”,揭示了人类管理史上的“政治人”时代。两百多年前,英国学者亚当·斯密认识到“人是经济的动物”,于是人类管理便进入“经济人”时代。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经济管理又经历了“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以及“…  相似文献   

14.
人性假设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有什么样的人性假设,就有什么样的适合这种人性假设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意蕴。马克思经济学的人性假设有三个维度:哲学层面上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经济层面上人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资本主义经济层面上人是阶级人。从方法论上看,阶级人假设与经济人假设的不同导致了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根本观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史璞 《经济经纬》2002,(3):101-104
管理人必须首先把握人的“特性”,这是管理者选用管理方针、方法和技术的依据。但许多管理者迷失于性善、性恶论等“人性论”的丛林中。为此,需要“统合”各种人性论,即“权变人性”:人性受先天因素决定,也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先天因素(生命本性)对人性有质的规定性, 后天因素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对人性有量的改进性。人性本来有善有恶,也无善无恶,是因为善恶有相对性和相互转化的特性。人性的“善”与“恶”随年龄发展而变化,还取决于环境性质和人本身的素质。因此,管理者需要“权变人性”,权变管理,方能安人、得人。  相似文献   

16.
刘燕 《国外经济管理》2007,(1):13-18,48
管理是人的活动,现实的人性是人的各种本质属性相互规定的表现。文中在对人性概念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回顾了人性假设的社会历史变迁,探讨评价了关于人性假设的不同角度与实质问题。在阐述分析企业所秉持的管理激励理念的社会人性基础的同时,论述说明管理激励理论与实践的演变过程,指出管理激励理论与实践的演变实质是人的主体性不断张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前人对人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动人”假设,旨在充分认识人的能动性,对教师实施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性假设与管理制度的成本和效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不同人性假设理论设计的管理制度有不同的特征,作为规范人的行为的管理制度,其设计制订者人性的看法不同,所设计制订的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也会有很大的区别。管理制度的交易成本与管理制度的效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委托人为实现其最大化利益应当遵循的设计管理制度的成本-效率原则主要有信息基础优先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回顾经济学史上各种划时代的人性假设 ,构建出符合当前社会实践需要的经济学研究范式 ,对于提高人类经济行为的自觉性 ,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后斯密时代的“管理人”以及马克思有关论述的“自由人”假设 ,是划分经济学研究范式历史变迁的标志 ,贯穿这三大人性假设的主线是“自由”原则 ,而经济学研究范式变迁的实质则是对不同“主体自由”的扬弃过程。我们应当以“知识人”假设 ,作为构建当代经济学研究范式的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人性假设”的演进看激励机制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构成有两个核心要素:一是科学技术,二是人力资源。现代企业管理的大量实践证明,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人。管理学者研究的结论是:切实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这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途径。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而伴随着对“人性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