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界定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概念,描述了中国的地方保护主义出现、演变的过程,梳理了不同专家学者对该问题的不同观点,认为它的出现是中国转轨阶段的产物,主要是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导致了它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地方保护主义探源——一个政治晋升博弈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是对上负责制,在对地方官员的晋升选拔中,中央政府依靠的是考察相对经济绩效而不是绝对经济绩效的锦标赛式选拔机制。在政治晋升博弈中,地方官员会尽量内化自己正的外部效应.而放任负的外部效应的发生,将对竞争对手有利的外部效应当作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来加以规避。因此,政治锦标赛机制有利于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而不利于合作,会带来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就考核指标和选拔机制进行改革,使官员的对上负责制变为对下负责制,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3.
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是目前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对于地方保护主义的经济现象,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称谓,但其基本特征都是地方政府通过不恰当地追逐本地经济利益,而导致的一个国家范围内各个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分割和重复建设问题,以及进而出现的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和效果相背离的经济现象。本文探讨了地方保护主义的生成机理,对财政包干制和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与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指出财政体制是产生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并且从财政体制视角提出了治理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方保护主义在产品市场和资金市场上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具有产业针对性和地区针对性。不同地区的保护程度、保护手段和保护方式也不一样。从短期和局部来看,地方保护主义是有一定益处的,但从长期和全局来看,它会导致效率的降低、分配的不公平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衰败和没落。  相似文献   

5.
实践中,地方保护主义及其所导致的分工水平低下的状况,在强化了产品同质性的基础上,也促进了过度竞争现象的形成.实证分析说明,如果地方保护主义的樊篱能够降低或是撤销,那么在提高社会福利的同时,也会有助于消除或弱化已经存在或是潜在的过度竞争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方保护主义的产生根源于地方政府的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之间的困境.运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作为分析工具,我们发现,只要地方拥有发展经济的自主权,地方保护主义的可能性就永远存在.但取消地方的自主权显然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设计有效的制度以实现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有效监督,而不是其他.  相似文献   

7.
遏制地方保护主义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保护主义得以存在并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及法律等方面,应完善制度、法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与"三个代表"的内涵及其要求相对照,认为地方保护主义不仅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相违背、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违背,而且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违背.由此得出,坚持"三个代表"必须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本从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的结构性条件-树结构式的社会权力结构出发,分析了树结构下社会系统运行的几个特点,说明地方保护主义是树结构下地方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提出地方保护主义的消除,有赖于传统社会权力结构的变更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两大经济发展潮流中,地方保护主义成为阻碍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遏制和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内地方关系发展的必然选择。地方保护主义从表面上看是可以维护本地的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文章在分析其表现、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的基础上,探讨了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的消解思路。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割据初步形成;在渐进改革中带来地方保护主义凸显;在发展变迁中,地方保护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原材料大战到产品大战再到招商引资大战三个阶段。这一转变过程中,经济运行主体的多元化,经济运行总量的波动性,经济运行调节的双轨制,以及经济利益格局前所未有的变动,构成了地方保护主义凸显的主体背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地区间市场封锁,导致跨地区经济合作难以有效开展,国内统一市场建设进程缓慢。形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地方政府为了追求行政区域利益最大化在经济发展中所采取的地区本位行为。本文分析认为,导致地区本位的原因除了历史和文化的因素外,还可以归结为地方政府职能错位、经济体制转型、地区竞争加剧和国企产权改革滞后  相似文献   

13.
地方保护主义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保护手段也由"硬"转"软",由"明"转"暗"。对于地方保护主义的效应分析,从短时期和局部来看有一定益处,但从长期和全局来看,它造成了效率的降低,分配的不公平,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衰败和没落。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建立一个统一大市场,统一竞争秩序和规则,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献综述,中国地方公共品供给的逻辑可以归结为:市场化进程客观上要求重新界定市场行为与政府责任的边界,而政府履行责任的过程可以视同为提供公共品的过程;中国式分权使得绝大多数公共品供给卸责给下级政府来承担;地方政府激励约束决定了地方公共品供给数量、结构与效率。此逻辑为解释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市场与政府、中央与地方、增长与失衡、公平与发展这些重大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围绕政府间财政竞争是有利于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还是会造成效率的损失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产生了一系列理论成果,从而构成当代西方财政竞争理论.这些理论成果对于认识财政竞争的利弊,以及如何设置合理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笔者采用2009年的数据,通过比较分析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的市场业务状况。结果表明,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业务单一,缺少优质客户资源,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积极拓展服务市场来提高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从而改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低价揽客的竞争行为,引导行业走向良性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效应的规范研究,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现状及效应,总结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没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正效应,处于弱有效性的状态,并从体制角度来分析说明税收竞争正效应没能充分发挥的原因,提出改变我国税收竞争弱有效性的状态,应建立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取消城乡户籍制度;尽快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完善财政分权体制,适当下放税收立法权;完善税收的法律体系建设,提高税收的立法层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