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因矿业的衰退面临着产业转型,进行旅游开发是实现产业转型的便捷路径。文章基于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的危机与转机,重点探讨了矿业文化景观的必备要素、矿业文化景观的旅游价值评估原则和矿业文化景观旅游价值评估体系,与此同时也提出了以矿业文化景观为旅游资源的矿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存在着失业现象严重,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渠道狭窄,失业人员素质低下,再就业率偏低等问题。政府应当从解决“四矿”问题入手,统筹制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促进战略。具体措施应包括:加强勘探,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延长矿产品深加工链;改革矿业企业的适用税制;国有矿业企业退出原有产业;多渠道转移劳动力;实施矿区生态恢复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失业职工创造再就业机会;加强职业培训,鼓励个人创业等。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但伴随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资源诅咒”“资源竭而城市衰”的问题日益严重。为助力化解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文章引入生态足迹概念,通过建立模型反映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评估我国28个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模型研究生态足迹与人口、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五个主导因素之间的关联度。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资源型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代际公平视阈下的生态型政府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代际公平的本义切入,寻求公共行政与代际公平的契合,就是要构建生态型政府.构建生态型政府是政府处理资源环境问题及维持社会代际公平的必然选择.构建生态型政府需要从斧正行政目标、强化政府环保责任、平衡政府权能、完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约束政府生态管理行为等方面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生态网络的实质是一种共生网络,是旅游企业及相关企业间以网络内的区域支持系统和基础产业为基础、以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资源高效利用与回收为重点、以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为目标、最终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共生网络。旅游产业生态网络具有5个特征:整体性、循环性、增值性、稳定性和协同性。根据整合观,旅游产业生态网络的表现形式为旅游产业生态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结构形态,旅游产业生态网络为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森林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各地方因地制宜形成了多样化的康养产业发展模式.文章在全面调查研究河南省汝州市森林康养资源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结合汝州市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提出了"森林环境疗养、林果资源食养、森林中草药医养、森林景观游憩、森林空间健身、森林生态文化、森林温泉资源养身、森林人文资源养知"等八种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模式,构建"森林+"的森林康养综合业态,为河南省及国内其他地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矿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全面分析中国矿业发展的特点,指出矿业存在采选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发展趋势不同,矿产品加工程度有所提升及能源矿业占主要地位;分析了矿业生产规模结构、矿业技术结构、矿山企业规模结构、矿产品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矿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扭转贫富差距拉大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贫富差距悬殊的资源型区域尤其值得关注。文章基于矿业收益分配使用的偏差性分析了资源型区域多维贫富差距的形成,矿业收益的波动在"荷兰病"效应下带来了行业贫富差距,矿业收益分配的耗散在贪婪效应下导致了"利益群体—普通民众"贫富差距,矿业收益误用中财富配置的空间效应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资源诅咒"效应导致了资源型区域与非资源型区域的贫富差距。山西的煤炭开发历程也显示了资源型区域多维度贫富差距的存在。贫富差距的原因主要在于矿业开发主导的资源型经济缺乏包容性、普惠性,基于此,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提出了治理资源型区域贫富差距的思路:通过调节矿业繁荣缩小行业贫富差距,矿业收益共享治理"利益群体—普通民众"贫富差距,优化矿业收益使用的空间布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破解"资源诅咒"提升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当下,资源型城市面临着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需要策略创新,基本策略包括: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创新体制机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多元;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优化;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持社会稳定、解决劳动力就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产业转型理论、转型的时机选择、产业结构调整与接续产业选择的分析,提出延安市产业转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企业发展要以"规模经济"为导向,是世界资源型产业的普遍规律.与西方大多数资源型企业所体现的规模经济特征相比,我国资源型企业在此方面亟待加强.本文在分析世界资源型产业的集中特性和西方资源型企业规模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我国资源型企业在规模经济方面缺憾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过程中,中国政府急需在某一地域有所创新突破。东北三省资源型城市众多,而且又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比较优势,教育科研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都很高,东北三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良好的条件。通过解析东北三省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面临的问题,阐述了东北三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中央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和地方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自2007年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长株潭城市群借着"试验权"和"两型"基本要求前后将战略推进一系列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生态补偿机制、土地管理机制、财税及金融体制机制的探求举措。生态税收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经济目标指向、国外成功经验及两型建设成效分析都对两型社会建设产生驱动效应。  相似文献   

14.
光伏扶贫是光伏发电与精准扶贫的结合,体现了"绿色发展"新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在扶贫开发领域中的生动实践~([1])。"十三五"期间,光伏扶贫被大力推广,为光伏产业带来了很大市场。光伏扶贫是为了贫困户受益,但相关企业若能在扶贫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仍有很大的盈利空间。本文阐述了光伏扶贫的优势,以山东省两个村庄的具体实施为例对比了集中式与分布式两种不同的产业布局方式,为光伏企业选择产业布局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西藏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发展对于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特殊的区情要求西藏矿业发展要有新理念、新模式,“精准开发、参与式开发和共享型发展”是其必然选择。精准开发可以避免西藏矿产资源的无序盲目开发和资源浪费,是西藏矿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参与式开发可以很好地反映农牧民的需求偏好,利于科学合理决策,是西藏矿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共享型发展可以使相关利益各方都享受到应有的利益,实现矿区乃至西藏全域的和谐稳定,是西藏矿业发展的目标逻辑。西藏矿业发展的新模式对于西藏整体经济运行、中国矿业整体发展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这种新的发展模式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企业社会责任一直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经过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深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涉及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宽。最近的相关文献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正在"涉足"企业并购领域。通过回顾企业社会责任在并购领域的相关文献发现:资源获取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契约理论二者的连接点,从而为获取资源而实施的并购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责任是影响并购结果的重要因素;并购理论引导企业去选择并购目标,并购目标和并购方的企业自身特点及社会责任的评估结果会影响并购方或者并购后企业的市场表现。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东北全面振兴的难点与重点之一。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东北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也提出许多需要解释的问题。本文对资源型城市创业难、资源型企业难以变革、资源型企业主导的城市产业转型成功率不高、资源型城市不会做产业链这四个问题进行解析,进而提出东北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难题破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源型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部门,其未来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资源型城市作为资源型产业发展的依托,其发展与转型的相关问题尤为重要。通过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资源价格中的政府参与、资源型城市协同发展和资源型城市转型资金来源等问题的探讨,可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创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府管理与服务机制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关键,主要可以从四方面着手进行。其一要建立符合资源节约要求的政府绩效考评制度,即及时改革唯GDP的政绩考核观、综合协调城市群政府的整体考核制度、调整对政府官员的考核方式;其二要建立符合资源节约要求的政府开发管理机制,主要通过制定并实施资源节约的地方性法规、定位并挖掘资源的生态价值、建立并统一资源规划管理机制、强化生产者资源节约的社会责任机制来实现;其三要完善符合资源节约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包括创新资源节约的产业准入机制、投融资体制及具体的约束机制;其四要建立符合资源节约要求的政府公共服务机制,为正确开展节约资源工作提供公共服务政策、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公共服务监管。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本"生产观教育内容主要体现为安全生产观教育和生态生产观教育。安全生产观教育主要表现为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的教育。生态文明统领下的生产观即是生态生产观,这种生产观教育包括生态环景观、生产目的观、生态产业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