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基于PCA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在界定了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系统、质量系统和公平系统三大方面构建了评价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PCA主成分分析法对关天经济区各市区2003—2012年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了测定及排名。结果显示:经济区在10年间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以强化城镇发展动力提升为目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以提升城镇质量为核心,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社会公平为着力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应对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县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不断增大;从空间特征上看,各县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从静态和动态上均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将山东91个县域划分为强响应型、较强响应型、中等响应型、较弱响应型和弱响应型5种区域类型,其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开发强度是影响山东省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河北省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对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加快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宜居城镇的具体对策建议,从而为河北省的长远发展提出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城市层面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城镇化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路径和强度。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土地城镇化不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城镇化的城市储蓄总额路径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强度最大,城市科技人员数量路径次之,环境约束路径不显著;土地城镇化的城市储蓄总额路径强度最大,且强度方向为负,城市科技人员数量路径次之,环境约束最小。EDA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城市城镇化同产业结构升级负相关;东部地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作用最大,其次是中部,西部最弱;土地城镇化对不同区域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均较弱。  相似文献   

5.
马鞍山市在向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城镇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乡镇企业布局散、融资难等问题。提高马鞍山市城镇化水平,必须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土地使用方式的转变,优化城镇产业结构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耕地非农化是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必要代价.本文基于多变量VAR模型,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差分解模型分析对河南省耕地非农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镇化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四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二、三产业发展短期主要体现为产业聚焦效应,长期发展体现为二、三产业和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动态耦合促进,其中第三产业和城镇化发展对非农产业发展贡献度较高;非农产业和城镇化发展对耕地非农化贡献度短期较低,长期贡献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非农产业扣其他生产要素不断向城镇聚集大过程。从形态上看,就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过程。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要求第二、三次产业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来吸纳这些转移劳动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城镇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空间自相关检验以及时间固定效应模型对"一带一路"战略下广西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地级市城镇化水平高值与低值相邻,呈"负空间自相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非农化、环境宜居以及农业现代化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现阶段的对外贸易、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水平、基础设施与新型城镇化呈负向关系.广西及地方各市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契机,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避免各市间的恶性竞争,要加强经济建设,积极推动二三产业发展;同时,应积极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健全社会保障、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促进新农村发展,推动新农村就地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水平特征、空间特征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区域格局与态势,提出了吉林省城镇化的空间策略:强化中部地区的城镇化载体作用;加快重点城镇的集聚发展;突出交通轴线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保护东西部生态环境,提供城镇化生态保障。在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方面,构建了"四轴、两带"城镇轴带发展体系、"轴带、基地、集中区"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双核、多心、四层次"城镇中心等级体系。根据政策导向和区域背景,提出了借助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政策,促进哈尔滨至大连交通轴线向经济轴线转变,促进长春和吉林一体化发展,延吉、龙井、图们、珲春一体化发展等措施,促进吉林省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污染物排放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污染物排放强度水平进行测算,运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以及对数离差均值三个具有互补性的差异性指标对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引入产业结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水平、能源消耗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等六个解释变量,选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整体以及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以2011年为转折点,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上游地区的差异最大,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最小;三大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各解释变量对不同区域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作用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徐亚 《企业家天地》2011,(8):190-191
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动态演变视角出发,从理论上论证了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动态演变之间存在的辩证的相关关系,接着对贵州省近20年来的城镇化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前11年,贵州省城镇化水平跟产业结构动态演变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在后9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与产业结构动态演变之间则具有了明显的高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取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1—2020年相关数据,构建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指数、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并分析了三个指数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来分析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效应和影响机制,从而克服变量之间因互相影响所导致的内生性的问题。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整体呈现出向好发展趋势;从互动关系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有效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但新型城镇化建设未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二者之间的整体耦合协调度还较低。鉴于此,本文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新型城镇化空间形态布局;强化自主创新,促进省际间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强产业分工合作,构建以核心城市为引领的协同创新的产业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从北部湾经济区城镇化的现状和发展特征出发,得出北部湾经济区仍然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城镇化建设滞后、中心城市承载不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通道、门户建设滞后的问题,而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拉力不足、农村对城镇化的推力不足、制度对城镇化的促进不足、生产要素对城镇化的保障不足是制约其城镇化的关键因素,并从城乡均等化、区域一体化、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功能强化五个方面,提出了北部湾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城市竞争力提升关系到城市发展大局。目前,河北省城市与京津存在不小差距,存在产业结构相似、同质竞争和域内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建立城市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内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通过单因子分析找出各自的竞争短板和竞争优势并采取相关措施,以推进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城镇规模扩展用地是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热点之一,对城镇规模扩展用地驱动性因素进行分析及趋势预测有利于现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与规划。研究方法:运用扩展模型,对湖南省2000~2012年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未来湖南省城镇建设用地需求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在研究期内,地区人口数、产业结构变动、城镇化水平是湖南省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子;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15年、2020年湖南省城镇建设用地分别增至1663.20平方千米、2030.01平方千米,城镇建设用地年扩展率为6.57%。研究结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对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促进作用较弱,政策性因素和人口年龄结构对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则有一定制约作用;在"十二五"背景下湖南省两型社会的构建与城镇土地集约化使用将会存在一定压力。最后结合城镇规模扩展中建设用地驱动因子的边际贡献和预测趋势,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北京和河北作为京津冀区域中的"两极",其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相去甚远,在协同发展大背景下,研究二者关系,对于整个区域的人力资本功能的释放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很重要的作用。论文选取1995年—2013年河北省和北京市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的相关数据,构建VAR模型,并且检验证明了两地的人力资本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确存在着互动关系,但是作用大小却不相同。河北省相比于北京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薄弱,并且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不甚明显,但产业结构升级对于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作用长期来看比较明显,并且基于这一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战略层面上看,中国的城镇化必须建立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的资源节约、布局合理的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紧凑型城镇体系;必须发展大城市、发展城市群、发展县城镇,应避免高度城镇化、高速城镇化和美国那样的蔓延型郊区化。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发展对当前社会经济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然则传统城镇化却是不可持续的,势必就要求探索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径。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频频凸显出潜在诸多生态问题。因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明确提出城镇生态化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转型、城镇环境生态综合化治理、生态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生态路径,以期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序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与政策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城镇化水平与国外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城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这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瓶颈”.从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城镇化演进对社区发展的影响出发,发现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以城镇建设政策替代城镇化政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缺乏区际城镇化的协调政策等七大问题.结合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方针分析中国城镇化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城镇化发展问题的政策思路应该规划组团式城镇群为核心的区域城镇体系,加快发展农村城镇经济,建立合理高效的城镇化发展融资机制以及建立市场化的农村城镇化管理体制,以此探索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要同步推进、协调发展,但通过分析发现,1981-2010年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反而降低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并没有带来就业结构的转变。因此,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必须集中资源促进农业现代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