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邯邢东部平原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以馆陶组热储为主。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该地区的地热资源研究程度较低,相关认识不足。运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对邯邢东部平原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特征、物源机制、热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邯邢东部平原馆陶组地下热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Na型和HCO3-Na型,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具有理疗保健的功效;其馆陶组热储变质程度较低,热储环境较为开放;大气降水是其主要的补给来源,由于地下热水对周围岩体的长期溶滤并经历了一系列的水—岩反应,形成了p H呈弱碱性的微咸水—咸水;运用了多种地热地球化学温度计分析认为邯邢东部平原深部热储温度为67℃~89℃。此次研究可为邯邢地区地下热水研究及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构造分析是地热系统研究中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在研究地热系统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地热流体赋存的裂隙系统和热储结构特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为地热的地球物理、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和地热井定位提供指导性的帮助,避免了勘探研究过程中的盲目性,对于地热井的定位有良好指导意义。论文以多年的地热勘查研究为基础,对基于钻孔岩芯的构造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广州高滩地热资源实例研究来展示构造分析方法在地热资源的潜力及其区位方面的指示意义。这一方法在南方植被覆盖良好、断层露头稀少的地方具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断层露头过少带来的困扰。  相似文献   

3.
基于晏家屯断裂带附近2口地热井的地质编录、测温和化验等数据,结合煤炭勘查资料,分析了断裂对邢东地热田的储盖组合、赋水性以及地温场的影响,探讨了晏家屯断裂带对邢东地热田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晏家屯断裂带在邢东区为阻水断层,控制了邢东地热田的西部边界。其中F1断层阻隔了来自西部太行山区补给的大气降水,使其东侧地温随着埋深增大而自然升高,同时使东侧沉积巨厚新生界地层,对来自深部的热流起到隔热保温作用,具备较好的地热地质条件;受F2断层的抬升作用,F1与F2断层之间的南北向条带区域,奥陶系中统热储埋深相对较浅,水量大,满足地热资源开采经济的成井深度,可作为邢东新区开采地热资源的主要靶区。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丰产高温地热资源己闻名于世。1977年,中国在西藏羊八井地热田建设了24兆瓦中高温地热发电站。经多年地质调研,证实拉萨地体是一条巨型构造-岩浆带,自西向东为:西部构造结—SN向平行的"裂谷"群(含羊八井地热田)—南迦巴瓦构造结—柬延至走滑逃逸构造的腾冲地体(腾冲高温地热田),组成了复杂地质背景构造格局,并分布有剧烈的中、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其成因是与印度板片撕裂、分段碰撞俯冲和地幔热柱上隆构造密切相关。羊八井地热田与新生代侵入岩有关,腾冲地热田与新生代火山岩有关,两者具有时空关联,均属新生代高温地热田。据地震层析资料,以及拉萨附近蛇绿岩型铬铁矿中发现金刚石和高温柯石英,足以阐明区内的矿产和两个高温地热田均属地幔热柱活动的产物,据此热源可能是来自深部的地幔楔,但在热流运移过程中,地壳熔融参与成分两地有所差异,这可从氦和锶同位素数据获得佐证。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新西兰的地热资源非常丰富,全国共分四个地热区。其中北岛三个,成因均与第三纪、第四纪的火山活动有关,属于火山类型的地热区。南岛一个,属于一般的中低温类型的地热区。全国68个地热田多分布于北岛,其中25个集中在北岛的陶波火山带内。几个主要热田的温度均在260℃左右,最高达307℃。图(1)是新西兰多数地热田的简化模型(A·Mcnabb),由(图1)可见,由  相似文献   

6.
对华北地台东部北段中生代以来,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平演化构造特征有各种不同的认识。作者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区内不同阶段的地质构造演化特征、深部地质资料、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发育和分布特征、以及岩浆侵入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热隆对区内地质构造,特别是对盖层构造均演化和特征起着控制作用。洋中脊是大洋地壳中的高热能区,沿洋中脊形成热隆带,驱动洋壳向陆壳下面俯冲,与陆壳下部物质混合重熔成中酸性岩浆,构成高热能的活动核。这些岩浆又侵入到盖层中,同时,岩浆及围岩中的气体聚集在侵入体的顶部。因此,热隆是由侵入到盖层中的流动熔融体(岩浆)和气体构成。根据热隆构造不同部位的差异,作者提出了热隆构造的概念、模式,并将其划分为四个构造层次:1)隆核构造层;2)近隆构造层,3)中间构造层;4)外隆构造层。同时,总结了外隆构造层的各种断裂构造形式:1)滑落式断裂构造;①单式滑落断裂构造;②滑落式推覆构造;③复式滑落构造;2)逆冲式构造:①逆冲式断裂构造;②逆冲式推覆构造;③褶皱—逆冲推覆构造:3)滑落—逆冲式构造。作者还讨论了区内近东西向的伸展作用、北东向隆起带与断陷带内的构造差异和北东向较大规模推覆构造以及地堑构造与北东向热隆带的关系。作者认为,热隆对区内盖层构造、对某些内生矿田和外生矿田以及对古老片麻岩穹窿的成生分析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隐爆角砾岩筒为热液成矿作用中十分重要的成矿结构面和矿化富集部位,同时是寻找深部矿体的重要标志。河北省彭庄隐爆角砾岩筒是冀东近年勘查的"三稀"矿产赋存靶区,岩筒内铷矿化较均匀,铍、钨局部富集,铍、银、钨等矿化体呈透镜状分布在铷低品位矿体中,各矿(化)体均受隐爆角砾岩筒控制。在以往矿产勘查基础上,主要对隐爆角砾岩筒地质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目前工程控制的岩筒内上部属低温蚀变角砾岩带,其下部应存在团块矿化、细脉矿化角砾岩带,深部可能有含矿斑岩体,对本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质学研究是依据地壳运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地质现象来探讨地壳运动期次、构造活动强度、构造体制转换,从而圈定影响范围。中生代以来,华北东部地区强烈的地壳运动和大规模岩浆活动,使该区进入了覆地翻天之巨变。因而出现了诸如岩石圈-软流圈系统大灾变、区域构造体制大转变、火山-岩浆及成矿作用大爆发等一系列新认识。这些地质事件取决于地球的深部过程,通过地幔热柱-亚热柱-幔枝构造的形成与演化,构建了伸展体制控制下的一盆多山耦合及独具特色的盆-岭构造。  相似文献   

9.
论文首先分析了研究区东营市东营区地热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热水取样和测试工作,查明了地热水化学特征、补给来源和年龄,最后利用储量模型法计算了东营区的地热资源储量。结果表明:馆陶组地热水中以Cl-及Na~+、Ca~(2+)离子占优势,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为主;东营组地热水中离子以Cl~-、Na~+和Ca~(2+)离子占优势,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和Cl-Na·Ca型为主;研究区地热水来源为大气降水与沉积水或封存水混合作用形成的;地热水年龄在54 a以上;研究区馆陶组地热流体储量为551.16×10~8 m~3,热储量2 112.02×10~(16) J;东营组地热流体储量为568.51×10~8 m~3,热储量为2 963.51×10~(16) J,研究区地热流体总储量为1 119.67×10~8 m~3,总热储量5 075.53×10~(16) J。  相似文献   

10.
幔枝构造是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构造单元,自提出以来受到地质学界广泛关注。在收集前人资料基础上,阐述了幔枝构造的提出背景和基本特征,重点总结出幔枝构造在我国金银多金属地质找矿勘查领域的应用、推广情况,并对幔枝构造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应用幔枝构造理论不仅可指导矿产资源的深部勘查,又可具体解决油气资源、地热资源、生态环境、地震灾害等方面有关问题。在资源与环境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汝州市温泉镇地热田是豫中典型的构造型地热田,受控于新安—平顶山断裂。通过同位素化学,结合区域地形、地质、构造研究及同构造其它地热田同位素对比分析,构建地热田形成机制。通过对研究区不同水体氢氧、碳氧、硫氧同位素的研究,证实地热流体是远程补给的,类比同一构造的新安暖泉沟、洛阳龙门地热流体同位素化学特征,推断三者可能是同源的。氢氧同位素计算补给高程为566~791m,与控热断裂在新安县石井—石寺盆地一带高程接近。采用二氧化硅温标推断循环深度为2812~3109m,与控热断裂在洛河褶断埋藏深度吻合。而温泉地热田则是地热流体不断与围岩物质、温度进行交换,在研究区遇阻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板块构造及地幔柱构造学说日臻完善,已广泛受到中国地学界和地勘界的赞同和应用。论文是从对两者形成时代和板块驱动力的基本问题入手,进行了分析、讨论与商榷。主要是通过对自太平洋西缘的俯冲带,经日本列岛—日本海—长白山—松辽盆地的地质情况,根据最新的地震层析资料分析、研究,初步认为均与板块俯冲、碰撞和挤压作用及地幔柱活动的形成机制密不可分。由于当前对板块及幔柱运动年代学测定的精准度,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故提出"板块构造与幔柱构造相辅相成"的概念模型,无疑对今后松辽盆地深部勘查油气资源、长白山地区监测和预防火山灾害工作,都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但对松辽盆地的冷幔柱运移及成藏时代集中在57~40 Ma的机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液体从低温水井中获取了更多的热量。华盛顿州里奇兰德的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acific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员们表示,他们已经研发出了一种高级的热提取液,可显著提高从低温地热资源中生产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实验室研究员皮特·麦克格雷(Pete McGrail)说,热水从地下抽到地热工厂的热交换器,然后液体从中吸收热量。该液体可能会使热量获取率提高20%到30%。研究人员专门设计了有机分子连接的金属纳米材料。他们发现,添加了正己烷或戊烷一类物质的纳米材料液体大大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而地热资源具有经济价值高、开发潜能广等特征。合理利用地热资源是缓解资源约束、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途径。将地热资源纳入资源税征收管理、充分发挥资源税对地热资源的使用调节作用,既是实现地热资源有效利用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深化资源税改革。文章基于我国及山东省地热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将地热纳入资源税征收管理范围的可行性及法律依据;对开征地热资源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征管体制、税源管理、税费关系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石门湾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东北边缘三级构造单元拗皱带内,属羌笛—扬子地层大区(Ⅲ)秦岭—大别山地层区(Ⅲ1)大巴山分区(Ⅲ12)之紫阳—平利地层小区(Ⅲ11-2)。通过对石门湾铅锌矿床的详查,简明介绍了勘查区的地层、构造、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并圈定出6条铅锌矿(化)体且明确了矿体展布特征。在对矿床中主要矿体中矿石进行多项化学分析,不同矿段矿石基本分析,光谱半定量全分析等的基础上,认为矿石质量较优,矿石类型以硫化物矿石为主。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控矿条件并认为该矿床属热水沉积-后期改造层控类型,成矿温度属中低温。认为石门湾铅锌多金属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并为矿区外围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太行山北段涞源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对其成岩时代的精确厘定是深入理解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岩浆作用时空格局和岩石圈减薄机制的重要依据。在进行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LA-ICPMS、SHRIMP锆石U-Pb定年,精确约束了涞源岩体火山—侵入作用时限,并准确建立了涞源岩体火山—侵入杂岩的岩浆演化序列。涞源火山—侵入杂岩主要由超镁铁质(角闪石岩)、镁铁质(辉长岩、辉长闪长岩)、中酸性—酸性(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斑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髫髻山组火山岩和东岭台组火山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石英闪长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花岗岩分别形成于138.25±0.72 Ma、139.20±0.40 Ma、139.56±0.38 Ma、132.11±0.56 Ma;SHRIMP锆石U-Pb定年显示,角闪石岩形成于133.10±0.80 Ma。涞源岩体形成始于154Ma左右,镁铁质岩体角闪石岩、辉长岩、辉长闪长岩先后侵位。髫髻山组火山开始间歇性喷发形成安山岩(150~138 Ma)、次火山岩相闪长玢岩(142 Ma)。随后东岭台组火山作用进入活跃期,并于138 Ma形...  相似文献   

17.
华北陆台北缘,内蒙古温都尔庙——白云鄂博加里东褶皱带南侧地带,作者确认,属于形成时代大致相当于苏联贝加尔期的晚元古代褶皱带,构成我国北方硫—多金属的构造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华北陆台北缘晚元古代褶皱带经历三期强烈构造变形,主期褶皱(F_2)的轴面、区域性片理(S_2)和广泛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韧性剪切带构成了以褶皱带中央结晶轴对称的正扇形构造格局。工业硫—多金属矿体的分布和形态特征,明显具有构造成矿的特性。变形—变质作用的显微构造研究表明:褶皱带的三次重要构造—热事件,每次的变形和变质作用都具成因联系,相随发生,但变质作用的高峰期总在变形之前,尤以第二期最为强烈显著。同时发现,强烈的顺层(片)韧性剪切作用是该褶皱带各期构造变形和片理形成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燕山运动中晚期,华北东部地区进入了以伸展构造为主的地幔热柱演化阶段,小秦岭矿集区形成了典型的幔枝构造体系。深源含矿流体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柱—幔枝构造,迁移到幔枝构造有利构造部位集聚成矿。北矿带是小秦岭幔枝构造主要成矿区之一,进入燕山运动晚期,幔枝构造中断裂活动相当强烈,同时沿断裂形成了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以及多金属矿床。在众多成矿控矿因素中,区域性断裂构造应是重要的主导性因素,它们不仅是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而且往往成为重要的成矿储矿有利空间。特别是近年来深部地质勘查发现,地表沿区域性主干断裂展布的若干个大中型金矿,在一定深度上其成矿蚀变构造带却是串连在一起的,整个沿断裂展布的若干个大—中型金矿统称为某某某超大型金矿。每个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着一个超大型金矿带。其形成超大型金矿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强烈的岩浆—变质杂岩上涌(隆)→上部盖层向外拆离滑脱→幔枝构造逐渐形成→断裂构造体系由压扭性转变为张扭性→含矿流体沿断裂贯入→成矿物质冷却结晶→形成超大型金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详细的野外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冀北地区中三叠世火山岩进行研究,划分了6个火山喷发韵律,发现其岩石组合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玄武粗安岩、粗安岩、英安岩、流纹岩与火山碎屑岩不等厚互层为特征。火山岩的岩石系列,中下部以钙碱性为特征,上部以钙碱性、碱性为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火山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和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Eu具弱的负异常,具有壳幔混源岩浆的特征,富集Ba、K、La、Nd、Zr、Sm元素,亏损U、Nb、Sr、P、Hf元素,显示其具有岩浆弧带岩浆岩的性质,构造判别图解显示中下部的钙碱性火山岩形成于中三叠世早中期后碰撞阶段的挤压造山构造环境,上部的钙碱性、碱性火山岩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后造山阶段的过渡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0.
音频大地电磁法(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Method)简称为 AMT 法,是大地电磁(MT)法的一个分支。它是利用音频大地电磁场作为场源来测定地下岩石的电性参数,并通过研究地电断面的变化来达到了解地质构造、找矿、找水等地质目的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大地电磁法的理论基础是法国的 L.Cagniard(1953)首先提出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着重于研究频率低于1赫兹的低频大地电磁场,用于研究地壳和上地幔、寻找石油构造和地热勘查等深部地质构造问题。音频大地电磁法的研究开始于1963年,由美同的 Kennecot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