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悄然兴起的日本第三次“消费革命”南京审计学院盛晓白一、战后日本的两次“消费革命”至80年代末期止,战后日本先后爆发了两次“消费革命”。第一次消费革命自1963年始,至70年代中期结束。当时,日本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以上...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在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中实现的。由于这个时期处在世界第三次技术革命与世界第四次技术革命或新技术革命的交替时期,日本产业的发展既建立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取得的成就基础上,又吸收了新技术革命的最新成就。因此,目前日本的一些新兴产业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3.
一、新技术革命促进了西方经济快速发展 战后资本主义生产的大发展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到现在已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是英国的产业革命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工厂大工业。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为电动机、电力的使用,使资本主义产业结构从轻工业转为重化工业。第三次从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达到高潮,以电子信息为制导,其效益之大、势能之强、竞争之烈,旷古未有。特别是高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正形成典型的“高科技  相似文献   

4.
郑春霞 《特区经济》2007,221(6):89-90
二战以后,世界经历了三次跨国并购浪潮,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两次跨国并购浪潮中出现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的两个高潮,更是引人瞩目。在经过21世纪初的间歇后,第四次跨国并购浪潮开始涌现,并且直上高峰。此次跨国并购的主要特点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的增长,初级产业在跨国并购中的增长和大额交易的股票互换方式。主要的推动因素包括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战略的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刺激,股票市场复苏的促进以及新型投资主体的兴起。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先后在经济恢复时期,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以及1985年“广场协议”后,出现过三次“外资企业高潮”。近年来,正当人们因平成不景气而对日本经济走向议论纷纭之际,外资企业却开始活跃起来,进行再投资和新进入日本的外资迅速增加,因此,日本外资企业经营者协会事务局长,“人与企业研究所”负责人岸永三称,“从半年前开始,已进入战后第四次外资登陆期”。这一动向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企业国际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国际化,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从战后50年代初到80年代日本的企业国际化已先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到1983年6月,日本的企业在世界120 个国家或地区建立起了7686个海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5312900万美元,居世界第四位,已成为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战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日本出现了所谓“消费革命”,其核心是以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的大普及。这次消费革命是和“岩户景气”(指1959—1961年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编者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规模技术革新成了消费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今天,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的浪潮正方兴未艾,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发展,可分为古典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两个阶段。第一、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在古典市场经济阶段,第三次科技革命则发生在现代市场经济阶段。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科技革命的影响必然不同。同样的,三次科技革命的时代背景不同,其特点也各异;反之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亦不同。通过分析三次科技革命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引导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抓住方向、扬长避短,转变竞争优势,立足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上看,在世界范围内先后形成过三个全球性的制造业中心。18—20世纪初,英国的制造业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称雄世界,20世纪上半叶—70年代,美国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成为继英国后最具竞争力的全球制造业中心,二战后的日本自50年代末起步,至70年代形成了优于美国的制造业竞争优势,80年代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自90年代起,日本的地位开始下降,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开始快速上升。有关专家认为,作为全球制造中心一般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是制造业中心依赖于国内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潜力。其次是全球制造中心…  相似文献   

10.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政治,经济诸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传统的中央集权型行政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日本近几届内阁在行政改革方面均加大了力度,地方分权被日本舆论称为继明治维新,战后改革之后的“第三次革命”,作为一项跨世纪的系统工程,经过近10年的细密研讨,新千年伊始地方分权改革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一种新型扣央地方关系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1.
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日本基本国策由“贸易立国”向“科技立国”的转变,日本对其战后长期推行的“吸收型”科技战略进行了重大变革,开始向“自主研究和创造型”战略转换。80年代,日本科技战略的变革取得了很大成果,但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障碍。进入90年代,为真正实现“自主研究和创造型”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日本在80年代科技战略变革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战略步骤和措施,进行了积极的战略调整。本文拟对90年代日本战略调整的背景、措施及其前景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战后日本的科技政策经历了从"外国技术引进"到"确立自主技术",到"科技立国",再到"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三次转向,日本迅速成长为世界经济和科技强国。政府重视科技,并以明晰的政策和计划加以推动,是日本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重视科技与经济的关系,面向经济发展需要制定科技政策,是日本成功崛起的奥秘所在。日本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技术引进必须以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旨归。  相似文献   

13.
新论点     
第六次产业革命将在中国发起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学森预言,第六次产业革命——大农业革命将在本世纪的最后几年或最迟在下世纪的三十年代之前在中国发起。钱学森将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产业革命划分为五次:第一次是原始农业革命;第二次是手工业革命;第三次是大工业革命;第四次  相似文献   

14.
人类第四次货币革命——电子货币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人类历史上存在的三次货币革命,进一步预期人类第四次货币革命——电子货币革命,对此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进行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战后东亚出现过三次工业化浪潮,第一次始于50年代,以日本为代表,现在日本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第二次始于60年代,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现在“四小龙”已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三次始于70年代后期,以中国和东南亚联盟国家为代表。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年均经济增长率只维持在1.2%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的经济却以7%的平均速度增长,中国甚至在10%以上,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东亚现象。 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地区特别是以广东为发展龙头的华南四省区(广东、福建、海南、广西)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地区,同时,这一地区又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四国隔海相望,历史上经济文化往来就比较多,目前又同处于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和地区之列,经济上的合作、竞争、互补关系十分突出,因而有必要对华南四省区和东盟四国的经济开放和发展作一比较研究,以促进双边的进一步合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从“第一次消费革命”到“第三次消费革命”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日本的个人消费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曾发生过三次重大变化。日本人称之为三次消费革命”。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末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就业扩大,国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个人消费水平也随之迅速提高。1955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08.9美元(7.5万日元),人均消费支出为6.19万日元,占人均国民总支出的61.7%。1965年,人均国民收入为722.4美元(26万日元),消费支出为18.2万日元,占总支出的56.2%。1970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288美元(55.3万日元),消费支出达34.2万  相似文献   

17.
张轶挺 《魅力中国》2010,(23):389-389
世界警察经历了较大的、有历史意义的、可谓之革命有四次之多。第一次是以1829年英国伦敦大部市警察的诞生为标志;第二次警务革命是发生在美国的警察专业化运动;第三次警务革命是欧美各国的警察现代化运动;第四次警务革命是欧美各国警察中开展的警务改革。第四次警务革命,是对警务现代化,即以装备现代化、增加警力、强调快速反应为标志的反应警务风格的否定、反思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乎悄无声息般,中国已经站到了第三次移民潮头。与前两次不同——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留学移民潮、90年代到新世纪初的技术移民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中国富人阶层开启了投资移民潮。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先后经历了两次外交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其核心是从屈辱外交向革命外交转型,目的是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国家主权独立和尊严。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启动了中国外交的第二次转型,中国外交从革命外交向发展外交转型,目的是为中国现代化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随着中国日益深入地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特别是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后,作者认为,中国外交需启动第三次转型,其核心是从发展外交向领导外交转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成为扮演建设性领导者角色,但中国不会挑战或者取代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角色,而是从中国国情和能力出发,在全球经济和社会问题上努力做一个建设性领导者。  相似文献   

20.
入世以来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共出现了3次高潮。20世纪90年代末期,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开始减慢,直到2001年12月,在中国入世的带动下,才出现了第四次投资高潮。这一时期的日本企业在投资目的、投资规模、投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