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婷 《金卡工程》2009,13(9):81-81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中法院判决的既判力,分析目前既判力在我国遇到的困境及困境形成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民事判决既判力困境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潘虹 《金卡工程》2010,14(5):102-102
确定判决之判断被赋予的共有性或拘束力就是既判力。终局判决一旦获得确定,该判决针对请求所作出的判断就成为规制双方当事人今后法律关系的规范,当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项再度发生争执时,就不允许当事人提出与此相矛盾的主张,而且当事人不能对该判断进行争议,法院也不能作出与之相矛盾或抵触的判断。下面,笔者以案例对于当事人约定排除调解书的既判力行为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林长华 《金卡工程》2010,14(9):75-76
第三人撤销之诉设置之目的,旨在为受判决效力所及之第三人利益提供事后之程序救济。其理论基础,赖于既判力原则之相对化、既判力主观范围之扩张等,乃"纷争解决一次性"与"程序保障"调和的机制。从程序保障的视角考察,建立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案外人利益保护和民事诉讼制度自我完善之程序性机制。本文意旨在程序保障之视角下,讨论第三人撤销之诉之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郭艺圃 《金卡工程》2009,13(5):98-99
仲裁裁决的效力范围和大小如何,关系到仲裁制度本身作用的发挥和当事人的利益。本文简要分析了仲裁裁决的效力,认为其效力主要是既判力、执行力,相对终结程序效力,并对裁决书中事实认定部分的效力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佳 《金卡工程》2010,14(5):132-132
关于时效问题的处理模式世界主要有两种立法例:法院依职权主动审查和由当事人主张,世界上普遍采取的是后一种做法,但我国目前采用的是法院主动审查并作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这个做法和民事诉讼中的很多理念、制度是相悖的,本文试图从诉讼时效的处理方式与诉讼要件、权利保护要件审查方式的冲突,与辩论主义与程序保障制度的冲突,与既判力理论的冲突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诉权论是关于诉讼出发的理论,那么既判力论可以说是诉讼终结点的理论,因而在德日等国家对既判力论的研究是较为深刻、规范和精致的,而我国对既判力论的研究处于立法上轻视、司法实践中漠视的地位,所以对既判力作用的探讨就成为必要。本文从既判力的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既判力发生作用的正当根据及既判力作用中所体现的价值冲突和衡平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诉讼标的诉讼法说长期以来是德国法学界的通说。按照学说出现的时间顺序,同时也是遵循学说在往复中逐步深化的过程,还原代表性德国学说的全貌,有助于挖掘各主张背后的价值考量和论证方式,突显大陆法系基本原理的学术脉络、知识谱系和传承发展。尼基施提出了被认为结合了诉的声明和事实因素的二分支说,他也区分了给付之诉和形成之诉中的识别标准,但后期转而奠定了新实体法说发展的理论基础。对比而言,与他同时期的罗森贝克虽然一直守在诉讼法说阵营前列,但没有将其主张坚持到底,而是在20余年的发展中从二分支说逐渐向一分支说转向。依托于二分支说,施瓦布提出了以诉的声明为核心的一分支说,并以驳论方式否定了存在多个生活事实时构成诉的合并的理论可能性。这种学说从立论来看过于简单,尤其在既判力方面常常面对严厉批评,他则通过提出独立的、决定既判力客观范围的裁判的本质概念加以回应。在前述诉讼法说与实体法说、二分支说与一分支说的对话的基础上,哈布沙伊德成为诉讼法二分支说的集大成者,他有力地论证了生活事实概念的独立地位,但仍然承认既判力规则存在例外。上述对德国理论传承和发展的研究,无论从方法论来看还是在具体识别标准的认识上,都将助力我国诉讼标的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诉讼标的诉讼法说长期以来是德国法学界的通说。按照学说出现的时间顺序,同时也是遵循学说在往复中逐步深化的过程,还原代表性德国学说的全貌,有助于挖掘各主张背后的价值考量和论证方式,突显大陆法系基本原理的学术脉络、知识谱系和传承发展。尼基施提出了被认为结合了诉的声明和事实因素的二分支说,他也区分了给付之诉和形成之诉中的识别标准,但后期转而奠定了新实体法说发展的理论基础。对比而言,与他同时期的罗森贝克虽然一直守在诉讼法说阵营前列,但没有将其主张坚持到底,而是在20余年的发展中从二分支说逐渐向一分支说转向。依托于二分支说,施瓦布提出了以诉的声明为核心的一分支说,并以驳论方式否定了存在多个生活事实时构成诉的合并的理论可能性。这种学说从立论来看过于简单,尤其在既判力方面常常面对严厉批评,他则通过提出独立的、决定既判力客观范围的裁判的本质概念加以回应。在前述诉讼法说与实体法说、二分支说与一分支说的对话的基础上,哈布沙伊德成为诉讼法二分支说的集大成者,他有力地论证了生活事实概念的独立地位,但仍然承认既判力规则存在例外。上述对德国理论传承和发展的研究,无论从方法论来看还是在具体识别标准的认识上,都将助力我国诉讼标的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非流通股股东为获得市场流通与流通股股东之间达成的承诺是有效的民事合同法律行为,承诺的履行与否关系到股权分置改革中流通股股东的切身利益.在追究违反承诺的非流通股股东责任的民事诉讼中,让最有利害关系冲突的的双方作为原告与被告参与诉讼,使判决的既判力扩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保险相对人①对保险标的是否具有保险利益,直接影响保险合同的法律效力。因此明确界定保险利益的范围,对于确定保险合同的效力至关重要。我国保险法在2009年的修订中虽然扩大了保险利益的主体范围、区分了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主体享有保险利益的不同时间效力等,但是对于保险利益的规定仍有弊端。保险法应当在采取同意原则与利益原则兼顾的基础上,本着"法无明文禁止即自由"的理念,允许当事人自由约定保险利益,将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的范围予以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1.
章剑生 《当代金融研究》2017,2017(2):168-176
认定是否滥用诉权应当以当事人有诉权为前提。诉权由当事人适格和利害关系两个要件构成,基于此,应当认定陆红霞提起本案诉讼是有诉权的。滥用诉权判断的标准是主观上有过错或者恶意,客观上有为了获取违法利益而实施的诉讼行为。结合本案事实,陆红霞通过提起本案诉讼谋取违法利益十分明显,应当认定其滥用诉权。  相似文献   

12.
一、原告起诉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证据,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二、原告应当预交案件受理费,未获人民法院批准而仍不预交的,按自动撤诉处理。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案件应当预交实际支出费用或者执行费,申请财产保全的当事人预交申请保全费。三、判决不准离婚,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以及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不准起诉。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诉不受条件的限制。四、当事人仅就公安机关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伤残评定…  相似文献   

13.
郝永 《金卡工程》2009,13(3):77-77
一部终局判决,是一个与全部终局判决相对应的概念,是民事判决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一部终局判决并不缺乏判例,但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此的规定模糊不清,导致实践中出现很多问题,甚至是与立法原意相背离。本文将对一部终局判决进行简单探讨,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司法解释允许第三人在二审中申请参加,但调解不成将全案发回重审,以此保障第三人的审级利益并强行合并裁判,却不能兼顾程序效率与安定。其原因在于我国实务试图折衷苏俄与大陆法系模式但忽略了其关键设计: 苏俄民事诉讼虽然奉行第三人参加后本诉必须重新审理的原则,但禁止一审判决做出后的参加申请;大陆法系普遍允许诉讼终结前申请参加,但奉行本诉继续审理的原则。现行立法未限制二审参加,我国应当放弃重新审理模式,采纳本诉继续的原则。参加之诉应当由一审法院专属管辖或者由二审法院移送管辖,二审原则上应中止本诉等待参加之诉确定,或者在参加之诉也到达二审时合并审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一般受到被参加一方当事人诉讼状态包括二审失权的限制,但如果同时受到既判力、执行力或形成力的扩张作用,二审中仍可以实施与被参加一方当事人不同的诉讼行为。后诉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可以基于其诉讼实施的缺陷排除参加或预决效力,恢复主张及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5.
陆婧 《金卡工程》2008,12(12):31-31
缔约过失责任损害赔偿既包括信赖利益的损失,也包括固有利益的损失.损害赔偿范围因受害方的损害类型不同而不同:固有利益的损害应当全额赔偿;其他损害仅限于信赖利益,且信赖利益不得超过履行利益,并限定在当事人可预见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6.
王改英 《金卡工程》2010,14(8):83-84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民事诉讼法上一项重要原则,其包含"诉讼系属效力"和"判决的既判力"两层含义,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此原则未作明确规定,致使在实践中对此原则的适用千差万别,根源于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不同理解,尤其是对"一事"之判断标准,理论上存在诸多争执,实务界操作混乱,标准不一。如何准确把握"一事"之判断标准,成为贯彻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惠丽丽 《金卡工程》2010,14(7):16-16
中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起步较晚,但是在理论界对于行政公益诉讼的研究与讨论却成果丰富。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但是随着法治的发展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必是大势所趋。本文主要是想解决一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与相关制度即诉权制度与既判力制度的相关冲突与协调。  相似文献   

18.
杨耀宗 《金卡工程》2009,13(2):28-29
大陆法系有关诉讼标的的理论纷争主要为旧实体法学说、新诉讼法学说和新实体法学说三者的争论。这三个学说各有利弊,至今在各大陆法系国家中没有达成一致认为。本文通过对三大诉讼标的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各个诉讼标的理论都是以一定的诉讼观为视角构建的,以一元论诉讼观为视角的旧实体法说与新实体法说分别在请求权竞合与既判力客观范围问题上遭遇了难以克服之理论瓶颈,而以二元论诉讼观为理论视角的新实体法说虽然还不完善,但不失为诉讼标的理论研究之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9.
释明权是民事诉讼中法官拥有的一项重要职权。法官对释明权的合理行使可以有效维护诉讼当事人程序上和实体上的合法权益,提升诉讼效率。完善释明规则的核心是明确释明的范围,确定释明权行使的条件与限度,以保证法官公正平等地居中裁判。  相似文献   

20.
徐创  潘亚奇 《金卡工程》2009,13(5):24-25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侵权的现状十分严重,权利主体应当能够提起诉讼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救济。在起诉时以及诉讼中当事人的确定问题在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争议,而网络侵权及其引起的诉讼的特殊性使问题更为突出,究竟以哪种学说作为确定当事人的标准还不明确。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确定标准。第二部分论述我国网络侵权诉讼中,原告当事人的确定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该问题的建议。第三部分说明网络诉讼中被告当事人的确定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网络侵权诉讼中,确定被告当事人的标准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