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文 《中国西部》2009,(4):42-43
我们的想法是:一部影视剧、一部川剧和舞台剧、一个大熊猫保护网站、一首大熊猫主题歌曲、一本大熊猫杂志、一部大熊猫主题旅游宣传片。品牌挖掘和打造必须一步一步的进行实施。《中国西部》:我们通常所说的大熊猫品牌,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张志和: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濒危野生保护动物,它的历史文化、保护文化、生活文化的三重文化性,决定了它具有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是世人皆知、家喻户晓的中国“国宝”,是全世界关注和喜爱的珍稀动物,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选定的吉祥物原型之一。对于这样世界级的“明星”,她的“故乡”——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然显得格外荣耀。于是,大熊猫“当仁不让”地成为“故乡”旅游产品的首选形象“代言人”和形象“大使”。  相似文献   

3.
现在对熊猫的文化定位有失偏颇,熊猫被现代化了,起码属于西部牛仔,不是属于乡村范畴,所以传达出的文化信息也是模糊的。从城市、城镇、乡村三个纬度来考虑,大熊猫应该属于乡村范畴,才符合熊猫本身蕴涵的意义。大熊猫在中国历史上即作为“国礼”,担任对外交流的“和平使者”、“友谊使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抢救大熊猫     
许多人注意到,德国《明星》画刊今年5月18日题为《不久熊猫数量将再次上升》的文章指出:大熊猫的野生生活环境正受到威胁,中国除了加紧繁殖方面的研究并已取得进展外,正着力扩展大熊猫的生存空间。因为“专家们一致认为,从长远观点看,熊猫只有在开阔的保护区才能生存。位于陕西省一个山区的木材加工厂被关闭就是执行熊猫保护计划的开始。到2002年中国打算对现有的13个熊猫保护区加以扩大。此外,北京还计划在四川省、甘肃省和陕西省开辟14个游人不得进入的新保护区,总面积为5000平方公里这项宏伟的计划大约要花费8000万美元。中国政府迄今为止已经拿出了1300万美元,并希望国际上的动物保护组织对剩下的几千万美元进行资助。中国的生物学家们说,如果这笔钱凑齐了,那么过去的熊猫悲剧历史便会变成成功的故事”。抢救大熊猫已成为国内外生物学家和许多有识之士极为关注的问题。为此,本刊特邀长期研究大熊猫野生生态的专家董赛先生协助,并恭请国际著名大熊猫专家胡锦矗教授撰文予以详实的介绍。胡教授积多年的研究,从世界大熊猫热到饲养、分布,面临处境等,为保护抢救大熊猫提供了诸多最新信息,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5.
一阵惊心的电话铃,响起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办公室。“成都动物园的一只大熊猫病危,请求增援”! 这是1982年的一天,总医院突然面临一大难题——有史以来,总医院只为人救死扶伤,从未给野兽治过病啊!但是,抢救“国宝”刻不容缓!总医院立即抽调各方面专家,赶往邻近的动物园。在那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熊猫的故乡四川岷山和  相似文献   

6.
辛铭 《中国西部》2009,(4):23-25
今天我们追溯往事,在中国对外交往以及一些国际事务活动中,大熊猫扮演了一个和平、亲善的大使形象,每次都引起震撼以及国际社会强烈的关注,堪称中国第一“国礼”。什么是国礼?简单点说就是国家领导人之间互相赠送的礼物,有的国礼价值连城,也有的国礼是礼轻情意重。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的中国.每一个与大熊猫有关的事件都会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目前.在几个有大熊猫生存的省份.竹子又开花了.由于它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物.于是出现了类似“大熊猫会不会有饿死危险”这样的报道,竹子大约60年开一次花.然后渐渐枯萎死亡.而新竹子需要810年时间才能长成.这期间大熊猫将因缺少食物而面临健康和生命威胁。事实上.对于大熊猫的保护.有着千丝万缕的工作需要做,并不仅仅是竹子开花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8.
熊猫是中国的,功夫也是中国的,美国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卖出了巨大票房,还不包括形象授权等更多后续效益项目。 1972年尼克松访华,带来的礼物是阿波罗登月时捡回的一块月球上的陨石,毛泽东告诉周恩来:美国人送我们一块死化石,我们要回赠他们两块“活化石”——两只大熊猫。 40年后,美国好莱坞将电影《功夫熊猫》带向了全世界,两集《功夫熊猫》席卷全球票房,其中中国贡献了8个亿。  相似文献   

9.
《走向世界》2014,(23):46-49
冯建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信息艺术设计系副主任、摄影专业负责人。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摄影委员会委员。曾出版个人著作:专著:《跟亚当斯学摄影》(2003年);教材:《黑白摄影》(2005年)、《大画幅摄影》(2007年):作品集:《西部旅路》(2007年)、《最后的胡同》(2008年)、《高原的力量:藏族肖像》(2011年);翻译著作:《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2009年)。2000年,作品《高原的母亲和孩子们》获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环境摄影比赛佳作奖;2004年,作品《皖南民居一世界文化遗产》获第21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中国的“世界遗产”最佳摄影艺术奖;2006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的“建国以来为中国的摄影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2012年,获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作品收藏于上海美术馆(中国)、首都博物馆(中国)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IVAM·西班牙)、浙江省博物馆(中国)、广东美术馆(中国)、日本大学艺术学院(日本)。  相似文献   

10.
杨博 《中国西部》2012,(26):49-61,48
《中国西部》:作为成都市旅游局的副局长。您对成都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的开发。有什么样的见解和思路?母涛:成都是中国国家旅游局授予的三个国家最佳旅游城市之一,成都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众多。我们有几张王牌旅游产品:一个是大熊猫的生态文化,一个是三国文化和古蜀文化,一个是以都江堰青城山为代表的世界遗产。此外,还有我们的乡村旅游,成都也是我们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这四张名片,从旅游营销来讲,  相似文献   

11.
像往年一样,本刊第6期刊发特别报道《记者回乡记》,为读者带来了许多中国基层最真实和质朴的生活场景,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微观而鲜活的注脚。其中《故乡财富故事:“拆二代”的幸福生活》报道甫一问世,  相似文献   

12.
“普马的案子我知道判了,可是我几乎没有精力再去过问这件事了。”北京好望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郭绍庆在电话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普马欠我们的210万在两年半以前就已经判决我们胜诉,但我们至今也没拿回来一分钱。”  相似文献   

13.
基因组序列图谱泄露了“活化石”之谜 中国科学家2008年10月11日在深圳宣布:世界首张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科学家们说,它将为保护和人工繁育这个被称为“中国国宝”的濒危物种提供新的途径,以及推进针对大熊猫的其他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中国的DNA”.这是2005年5月《中国国家地理》“陕西专辑”的主题词。这里的“我”是指陕西,是西安。陕西及西安过去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在这里所积淀的无比深厚的中华文化令人神往,并且自然成为西部文化的代表。但也正因为历史悠久,这份沉重反倒使我们缺少了对于今天关怀的热情.文化状态最终沦为麻木,再包装好像也看不出新意来.  相似文献   

15.
《走向世界》2014,(23):50-53
赵大督 中国大画幅摄影俱乐部创办人、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作著权协会理事、中国文化旅游杂志社视觉总监。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拍摄、编辑、出版画册《云南大姚生态之城》、《中华情》、《中国大画幅百名摄影家作品展》、《长江三峡奉节》、《中国平武》、《长江三峡古城奉节》、《岁月·金山银水》等。应邀参加《台湾五大摄影作品》联展,参加首届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并举办《在水一方》个人摄影展.参加“第四届平遥国际摄影节”并举办《水乡》专题影展。参加“中国武夷山国际摄影周”并举办《大地山川》影展等。荣获2008平遥国际摄影节大奖。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新区》2010,(6):125-125
简介:侯希智,男,1955年生.现为淄博高新区工委、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多年酷爱并研习摄影艺术,勤耕不辍。作品曾多次在《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数码摄影》等专业杂志发表。曾先后获得首届中国(周村)旱码头杯国际摄影大赛金奖、  相似文献   

17.
作者写的《差距》一书出版后,有不少人指责作者在“唱衰”中国企业真是这样吗,如果真正懂得了我们的差距,是源于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差距,自然就可以分辨我在“唱衰”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上期,本栏目刊登《中国时代:急需第三次抉择》一文,是《人民日报》在头版讨论中国现代化后半程出路,即在于“转变发展方式”,侧重点在经济。 在“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2009年,中国的GDP同样保持了8.7%的年增长,这再一次说明硬实力确实不可小觑了。中国要和平崛起,软实力也要硬。因此,我们刊发这篇文章,探讨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环球财经》2009,(6):123-123
5月21日,《成都,我爱你》的“好雨时节”部分补拍高圆圆带郑宇成参观大熊猫基地的一些镜头。釜山国际电影节主席李庸观也跟随剧组参观了大熊猫基地,他表示,今后有机会一定会介绍更多的韩国导演来中国拍电影。此前威尼斯电影节也前来探班。一部电影还未拍完,威尼斯和釜山两大国际电影节的主席亲自来探班,并力邀参加影展,这样的礼遇在中国电影界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20.
四川大学生物系教授冯文和写一篇文章,题目叫《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已》。他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已经从事大熊猫研究10余年,现在还在致力于大熊猫的研究。冯文和是“红苕国”四川省西充县人。他也是共和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现年50多岁,浓浓的眉,身材不很高,体魄健壮。一双漆黑明亮的大眼睛,流露出他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比别人要深的敏锐力。健康的身心,为他辛勤搞科研提供了本钱。他曾经担任脊椎动物学、鸟兽分类学、生态学、微生物学、组织学、组织胚胎学,实验分类学、繁殖生物学等课程的讲授和实验。30多年来,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担任林麝、(?)、家猪、大熊猫等科研项目,发表100余篇科学论文。1975年,岷民箭竹大面积枯死,饥饿夺走许多大熊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