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喻梅 《民营视界》2005,(7):23-24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善事能,政善治,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唯独最为赞美水,这是有道理的。在他眼里,水具备了那么多美好的“水德”。现代企业完全有必要借古人智慧之镜,修炼一下“水观”,借以掌握企业经营之道。水的品格中有哪些适合提炼为现代企业品格。上升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之道呢?  相似文献   

2.
谭红 《中国西部》2012,(Z2):28-29
老子的《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在齐家、治国、修身、正己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有经文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它向我们展示了博大宽厚,济世为民,为而不争,大智若愚,恬淡自处的为人之道。作为教师,则应以智者的清醒,将"上善若水"的境界更好地扩展与提升,拥有美好的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3.
老子的《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在齐家、治国、修身、正己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指I导意义.其中有经文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它向我们展示了博大宽厚,济世为民,为而不争,大智若愚,恬淡自处的为人之道.作为教师,则应以智者的清醒,将"上善若水"的境界更好地扩展与提升’拥有美好的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若水路398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海纳百川,开放共赢,这既是所长杨辉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是研究所文化的核心内涵。凭借着这种精神,纳米所在成立短短5年时间里,已成为在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与应用领域特色鲜明,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天下的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再由“德”去滋养,由“物”的特性给予形体,最后再由“势”去定其发展位置;即“道”“德”是创造生命和教养生命的东西,有了“道”和“德”才能有生命,这时再加上“物”和“势”就会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6.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人以水寓德,以水寄情,对水是生命之源的认识早已达到极致。 时已初夏,北京数月干旱少雨。本期《特别关注》为此策划推出“北京干渴·期盼南水”的报道,开篇提到:北京水务局联合七委办局向中央在京单位、驻京部队和市属各单位发出倡议书,号召拦蓄收集雨水,以解北京缺水之虞。  相似文献   

7.
孟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国人对经商理财首先讲究的是道,讲究是否合乎法定规范,讲究是否合乎礼仪道德,讲究是否合乎价值规律。儒商的“为商之道”即“为人之道”。经商理财,首先讲的就是心态,急功近利,势必为蝇头小利而锱铢必较,这是儒商所鄙夷的。  相似文献   

8.
管婧 《魅力中国》2014,(26):70-70
《论语?宪问》中记载了孔子的这样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荀子对这句话进行了一定的诠释,他认为,所谓“为己之学”,就是要将“学”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学”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而“为人之学”的“学”则只是“入乎耳,出乎口”,听听说说而已,这样的“学”只是为了显示给别人看,而与自己人格的完善毫不相干。于是从儒学诞生开始,各先贤们都在探寻“为己之学”之理,即一种成人和修身养性之道。  相似文献   

9.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意思是说,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归往之处,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上,这样才能让百川归往,所以成为百谷王。这,恰如张法灿做人谦虚的美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关乎竞争之成败,企业之兴衰。企业的发展,利益的得失,无不系与决策之上.而体现于决策运筹之中。因此,决策者必须善于经营与管理。善于经营管理者需精于五事.这就是兵法所说的“道、天、地、将、法”。“道”,即恩信使民;“天”。即上知天时;“地”,即下知地利;“将”,即委以贤能;“法”.即节制严明。  相似文献   

11.
何为师道?     
西米 《中国西部》2012,(21):27-27
道者,天地之大全也。自本自根,先天地生,未有天地,道乃存商乞“道”本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早有春秋时代子产提出之“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后世有西汉董重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相似文献   

12.
华鹏 《环球财经》2014,(3):91-95
诚信,单从字的构成上来说,言成为诚,人言为信。《礼记一中庸》中记载:“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从天道和人道的角度来对待“诚”,可见在古人认识里,社会生活的平稳运行,离不开“诚”字。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8):I0019-I0019
陈立萍,天津市河东区香山道小学校长,她于1994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她提出了“责任因自主而生成,生命因欣赏而美丽,环境因宽松而和谐,专业因期待而发展”的治学之道,并由此具体升华的“注重以身示范、注重细节发现、注重人文关怀、注重期待激励”等以人为本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老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他把“道”看成宇宙的本源,认为统治者只有“以民为本”,实行“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才能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由此,以道为基的本体论、以民为本的价值观、“无为而治”的方法论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构成了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农文聪 《理论观察》2023,(10):24-29
《庄子·胠箧》在伦理问题上与内诸篇共处一个意蕴整体,并通过“盗亦有道”勾连了三个层次的伦理言说。“盗亦有道”直观地给予了悖谬的伦理现象,对这一现象的描述即可牵引出《庄子》的伦理意涵。“盗亦有道”之“道”,实质为“技”,以“道”为名正在于提示出“德”离于“道”而失真的伦理乱象。在“道”意向性的思维进路中,庄子探寻着“德”之本身。“德”之本身并非概念化或对象性的现成之物,而是自身触发和自身缘构成的伦理境域。  相似文献   

16.
陈雷 《新西部(上)》2009,(12):142-143
“无为而治”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并非道家所独有。儒家思想中也包含着“无为而治”,只是两者的意义不尽相同,道家主张是“自然”的无为,而儒家主张是“德化”的无为。道、儒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思想精髓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因此,深入研究道家、儒家的“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对当今管理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上善若水。当企业如“花”样绽放,企业家或许该如“水”一样温润。润万物而不争,以柔弱驭刚强。东软集团董事长兼总裁CEO刘积仁正是这样一位“得道高人”。  相似文献   

18.
舍得网:模糊价格的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上海经济》2009,(10):38-40
有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先舍后得——这“舍得”之道如今被一个物品交换网站——舍得网借用为“闲置物品最佳处理之道”。与传统换物网站“一对一”的模式相比,舍得网推出“舍得券”作为交换中介,解决了交换双方双向匹配概率低、讨价还价费时费力等弊端,创新了闲置物品的交易模式,并借此成为网络换物行业的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19.
宝贵敏 《新西部(上)》2007,(7X):116-117,121
该文试对孔子与庄子的治国思想进行比较,二者皆认为治国要以修身为本,追求“有为”与“无为”的结合,并在治国理想无法实现之时,表现出“不进则止”的生存智慧,舍“外王”而回落到“内圣”的境界,同时,二者所构想的理想社会蓝图,“大同”社会与“至德之世”有殊途同归之妙。所以,探讨庄子与孔子的治国思想,其实质在于探讨二者的内圣外王贯通之道。  相似文献   

20.
管理之道在于治心,运筹之法在于权变,而经营之术在于奇正。 正者,经营规律和经营常理;奇者,经营规律和经营常理在特殊情况下的悖逆运用。运用奇正之术的主导思想是“顺敌巧胜”。奇正之术的突出特点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速其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