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她曾经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当她经历过炼狱般煎熬,最终走出婚姻失败的阴影后,却发现在这场婚姻纠缠中最受伤的是自己的儿子。由于家庭的影响,儿子变得自卑和孤僻,作为单亲母亲的她心中愧疚万分,费尽心机给儿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最终让儿子走出了单亲家庭的阴影,她自己也获得了一套独特的育子经验。由此,她想到了社会上许许多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孩子们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而形成颇为怪异的性格,这无疑将影响到他们以后的成长,甚至一生,她想到了如何来“拯救”他们。试教获得成功后,她成立了专为单亲孩子提供教育服务的家教中心。并由此成为国内单亲教育第一人,个人资产逾百万。她就是重庆市一位普通的单身母亲孙劲松。  相似文献   

2.
微天下     
《东北之窗》2013,(11):4-5
@环球时报 【母爱!怎样的形容词都不够!】27岁儿子身患尿毒症,54岁母亲原本仅40公斤重,为捐肾,每天吃五六顿饭,专吃肉、鸡蛋,吃肥肉吃到吐。一年后,体重增至52.5公斤的她终于达到捐肾最低体重标准以上。虽然儿子一直反对母亲捐肾,但母亲说:"儿子,  相似文献   

3.
母亲是党员     
王东 《今日重庆》2012,(11):1-1
父亲走了,在孩子们的劝说下,母亲最终同意跟着我们进城,离开她一辈子也没有离开过的家园。汽车就要起程,母亲突然推开车门:"我不能把奖章落下了。"她快步下车进了屋,在她长年居住的房间里翻找。很快,在封闭严实的大木箱的箱底找到了那个用红绸精心包裹着的盒子,盒子里面是一枚金光灿灿的纪念章。  相似文献   

4.
“我竟然称自己是狗娘养的,胆子真是大啊!已经去世的母亲、父亲会怎么想呢?我想他们一定会哈哈大笑,一定会很欣赏我这么做,尤其是我的母亲。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人,早早就守了寡,一个人把两个儿子拉扯大。她以自己的方式与残酷的现实生活搏斗,并且让我制定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吴尚 《新财经》2009,(10):51-51
母亲今年整六十。在我眼里,她不像一个老人,我也从未把她的年龄放在心上。母亲,也许是万能的——对一个儿子来说——她的怀抱和故乡没有两样,在我伤心的时候,随时在等候我回家。  相似文献   

6.
田书立 《魅力中国》2014,(8):114-114,117
今年是母亲去世的23个年头,也是母亲诞辰85周年。我记不清母亲的生辰,母亲自己也记不清她的生日。母亲6岁时就已失去双亲,靠比她年长8岁的兄长(我的舅舅)抚养成人,这些是在我母亲去世多年后舅舅告诉我的,之前我不清楚母亲成长的生活背景。这些年,我目睹女儿一天天长大,已满二十岁的女儿还被父母含在嘴里,捧在手上,受到父母的关爱,仍在享受着家庭的幸福与温馨,我无法想象母亲年少时是怎样度过了那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7.
杨艺 《走向世界》2014,(23):58-59
从儿子出生到现在,每天与之朝夕相处在一起,却仍旧能感觉到他飞快地成长着。我惊讶于他成长的速度,即便内心不情愿他那么快长大,但我知道,我没有办法去阻止什么。所以,我只能每天去记录,用照片的形式,去记录他成长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8.
母爱无言     
听说过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 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生养他的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自己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外的家的。  相似文献   

9.
杜杰 《新西部(上)》2007,(1X):172-172
案例一:用“鼓励”送儿子走进清华 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她艺术的鼓励下,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而谁又能相信她的儿子幼儿园起,就曾被老师贴上“差生”的标签。  相似文献   

10.
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怎样落实"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确立新的企业成长目标。"两型企业"是企业成长的总目标,低消耗、少排放、低碳性、适度利润是企业成长的直接目标,与自然、社会持续和谐共生是企业成长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老区建设》2012,(15):63-63
A 分遗产 老人临终前分遗产。对大儿子说:"你媳妇快生小孩了,把存折留给你。"对二儿子说:"你马上就要结婚,我把房子留给你"。最后,对小儿子说:"最不放心你了,现在还没个女朋友,就把最宝贵的遗产留给你吧。"小儿子心中窃喜。老人说:"我的QQ号好友栏里有300多个年轻姑娘,号码是123456。"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一:用“鼓励”送儿子走进清华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她艺术的鼓励下,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而谁又能相信她的儿子幼儿园起,就曾被老师贴上“差生”的标签。当幼儿园老师告诉这位母亲说“你的孩子表现很差,别的孩子上课至少能安静地坐三分钟,他连一分钟都坐不住。”母亲没有失望,她将  相似文献   

13.
贾楠 《中国西部》2012,(12):8-13
我们在本期策划中共同学习如何慢教育,如何合理教育投资。让我们的心境变得更加平和从容,把真正适合孩子的"成长"还给他们吧。  相似文献   

14.
佚名 《中国西部》2011,(20):110-113
6月7日,高考第一天。等儿子张晓为自己穿好衣服,洗完脸,把自个儿挪到床边坐好,曹雪红开始"胡思乱想":一旦儿子考上了,"那可怎么办?我不能再让儿子背着我去上学,我不能再成为儿子的累赘。"  相似文献   

15.
本期人物:郑嘉豪因骨癌而截肢的初二学生母亲踏进房门,记者看到的是郑洁的遗像。郑洁,郑嘉豪的母亲,一个美丽善良的女人。她的故事,全由郑嘉豪的外公郑尧臣向记者述说,而郑嘉豪则在一边沉默不语,眼中泛着泪花。郑洁1959年出生,做过知青,回上海后顶替母亲进纺织厂。1980年后,纺织业全线崩溃,她随着失业大潮下岗,做起了化妆品生意。她29岁时结婚,37岁生下儿子郑嘉豪,但这以后厄运一直缠着她。  相似文献   

16.
《老区建设》2012,(9):63-63
和老婆吵了一架后,我一个人来到房间,带上门郁闷地闭着眼躺在床上。不知什么时候,上幼儿园的儿子站在床前,用同情的口吻问:“很郁闷,是吗?”我睁开眼看着儿子,叹了口气。儿子一拍我的肩膀,说:“哎,女人就这样!我已经忍她好久了。”  相似文献   

17.
江娃  吕宜成 《西部人》2004,(6):25-26
一场意外让她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剩下她和3岁的儿子过着清苦的生活.孤儿寡母的日子可想而知,实在无奈之下她将3岁的儿子送养他人,然后另嫁.几十年过去了,儿子已经成为留美博士,她多想儿子能叫她一声“妈“,然而儿子却以她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为由,拒绝了.……  相似文献   

18.
三十而立,是人生的转折点,是生命的里程碑。我的三十岁生日,却在平平常常的日子里被我的朋友、同事、我的爱人、孩子甚至我自己遗忘,而我的母亲,我的三十年前的今天生下我的母亲没有忘记,她为)L子牢牢地记着,一天一天扳着指头计算着,然后,把那一份牵心挂肠的母爱从她心的深处捧出来送给了我。那根穿越千山万水的电话线,注满了比鲜花、烛光、音乐和祝词更美好的乡音和亲情,把母亲和儿子的心融在了一起……在农村,经常流传着一些颇为神奇的故事。某村或某家的某人得了怪病,到某大城市的某大医院,医生下了病危通知并对患者的家…  相似文献   

19.
王姣 《理论观察》2014,(5):101-102
《情人》的主人公"我"在年幼时便失去父亲,加上其成长于缺乏爱且不幸福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她孤独与反抗的性格。这些都造就了其内心深刻的恋父情结,她对大龄男人爱慕,对母亲怀有憎恨心理。本文将从恋父情结的形成、父亲般的"情人"和"我"对母亲的态度三个方面来解读主人公"我"的恋父情结。  相似文献   

20.
没用的故事     
公园长椅上,一个母亲疲惫地仰靠椅背,身边是竖着的提琴盒,她拼命抑制自己,却还是把养神变成了沉睡。儿子坐在她身旁,另一边是一个大画夹子。儿子轻推母亲,母亲没有反应,他跳下长椅,四面张望,仿佛一只小鸟,想飞,却不知道往哪边飞好。 那是星期日中午。公园里人不多。一个老爷爷恰好散步到那里。小男孩就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