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云芳 《中国西部》2012,(Z2):36-38
《论语》有三句话最值一提:"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恶欲者,心之大端也"。《论语》这本书虽然不是第一次看,但是这个假期我却真正体会了一番,虽然不止看了一遍,也把玩了不少句子,但是最值得一提的只有三句话:"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恶欲者,心之大端也"。现在再谈《论语》或许显得有些过时,但是《论  相似文献   

2.
《论语》这本书虽然不是第一次看,但是这个假期我却真正体会了一番,虽然不止看了一遍,也把玩了不少句子,但是最值得一提的只有三句话:"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恶欲者,心之大端也". 现在再谈《论语》或许显得有些过时,但是《论语》作为几千年来的中国教育教科书,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中国和西方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会说,一个会做,西方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落实了我接下来所要分析的三句话.而我们多表现在口号中,心理得到了满足,行动却寥寥无几.有人说,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带来的反而是精神文明的退化,相信看完下面的分析之后,你会觉得,为什么几千年前别人就可以看明白的东西,现代人反而做不到了?  相似文献   

3.
何为 《中国西部》2011,(16):44-45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是孔夫子两千年前《论语》所讲的,就是说饮食要注重健康、营养。因此,所谓饮食,在现代社会中看来便是民生问题。民生健康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青少年的营养健康更是尤为重要,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金海峰 《西部人》2003,(6):25-26
我国古代的性观念是比较开放的.道教把性和保健统一起来,认为性与健康、长寿有密切关系.儒家的鼻祖孔子,虽然强调男女授受不亲,但也直言不讳地承认:“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说明饮食和性同等重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看,人类在采集果实、狩猎求食的同时,即有性的需求.从人们以树叶、兽皮为衣开始,衣食就是第一文化,而性是繁衍后代的手段,应称为第二文化,这说明性文化与人类历史相伴随而产生、相伴随而存在,它与历史一样的古老.……  相似文献   

5.
中西道德意识比较的典型案例——孟子与斯宾诺海的一个比较冯晓峰情欲对于人是决定的事实,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恶”。但是人性毕竟要以自由为自己的归宿的,自由是道德追求的理想,为了实现自由节制情欲是道德的基本原则。《中庸》说情欲动中节为和,不中节便是不和...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道德去向冯晓峰情欲与理性是人性的两个不同方面。“泛道德论”的传统情结不能转出现代意义的法律精神。情欲也就是人们的“物欲”。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有焉”朴素地说明情欲作为人性的一个方面是一个决定论的事实。当代精神分析学家罗洛·梅(...  相似文献   

7.
一、以饮食为人生之至乐西方的先哲,苏格拉底也罢,柏拉图、亚力士多德也罢,康德、黑格尔也罢,他们似乎都不大谈到饮食问题,可中国的圣贤、哲人,几乎人人都要谈到这个话题。《礼记·礼运》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这位中国至圣先师,在他的《论语》中"政"字出现过41次,"食"字也出现过41次。其中三十次是当吃讲的。他发表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议论,  相似文献   

8.
如果有人向你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你的终身伴侣?你的回答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儿女,还可能是夫妻。但都不对!正确的答案是人欲。人欲能把人送入“天堂”,也能把人引入“地狱”,就看我们怎样驾驭人欲。 有人把人欲比做人生的琴弦,它可以让你弹出嗓音,也可以让你弹出动人的仙曲。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闲话人欲》(牛耕著)一书,能教你怎样弹拨人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市长林树森代表读朱总理的“报告”读得真细,不仅能把许多观点和提法原汗原味记下来,还结合实际深入思考用心“领悟”,他说:“朱总理的报告言简意赅,高屋建瓴,求实务实,有深意存焉,指明了新世纪前进的方向,也澄清了前些年对国企改革认识上的误区和工作人的偏差。”  相似文献   

10.
“我饿着,但是我坐着”我赞成这样一种说法:“穷”与“愚”有着互为因果关系,“愚”者多为“穷”,“穷”者多属“愚”,但又不能简单地认为,穷者必愚,愚者必穷。有“穷”者并不“愚”,是因为客观条件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也有因天灾人祸造成的,还有主观不努力,甚至有好吃懒做的;有“愚”者也并非“穷”,是机遇和机会使他们获得了富裕。所以,在扶贫工作中不应机械地理解“治穷必先治愚”这句口号。明白什么是贫困?恐怕贫困的人自己也不一定清楚。不知生,何知死?没有见过富,也就不知道穷。家家都没有电视看,也就没有看电视的欲…  相似文献   

11.
王耀成 《宁波通讯》2005,(11):34-35
且慢,难道世界上有用一只眼睛看电影的人吗?除非他是个残疾人!——我这里所谓“两只眼睛看电影”,乃别有深意在焉。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回乡下探望亲戚,路过一家银行,表妹进去存了些钱。上车后看她脸色不好,我忙问怎么回事。表妹说,这破银行“店大欺客”,存钱也看不到个好脸色。我正想说些安慰的话,我家孩子插话说,姑姑别生气了,你看人家门上不是写着“爱存不存”吗?我们当时都一愣,什么“爱存不存”?  相似文献   

13.
谈论新闻学,首先遇到的就是孔子所说的正名问题。随着新闻实践的不断拓展和深入,新闻一词的概念却越来越混乱.想达到孔子说的“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无疑困难重重。欲拨开云雾,露出朗朗乾坤和康庄大道,给前行者以正确指引,殊为不易。兹篇所论,实为草草,或有取焉,则什一亦幸甚也。新闻之“新”,首先在时间概念上,细分则有时效与时机两层涵义。许多新闻定义,都从时间概念入手。陆定一先生说:“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胡乔木先生说:“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宁树藩先生说:“新闻就是:经报道…  相似文献   

14.
何东格 《发展》2016,(7):63-64
清前期,整个社会沉浸在宋明理学的熏染之中,被制度枷锁束缚的人民渴求一种思想的解放.科考屡败屡试的戴震发出了石破天惊的呐喊,对理学家的“存天理,去人欲”进行大胆抨击.戴震性命观集中反映其批判性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钱眼看人低     
你见过中国古代的铜钱吧?它外圆内方,圆乃权变之征,方乃规矩之谓,既反映了中国人外圆内方的民族风格,也反映了金钱既讲原则、又善于变通的品质。你别看它锈迹斑斑,满面历史的沧桑,但是铜钱中间的那个方孔,却像一个有神的大眼睛,能够分辨出人的贫富。哪个人有钱,它就往哪里跑,哪个人没有钱,它就会躲得远远的。中国不是有句话吗,叫“狗眼看人低”,钱眼和狗眼也差不多,钱眼也是看人低。  相似文献   

16.
合者,和也,以气相合。“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是吸收,是融合,是再生。和合,是积极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17.
“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的70岁,虽然早已算不上“稀”,但是人到了这个阶段,毕竟已经被公认为老人了,乃是退出历史舞台的年纪;古人云,“人老自多愁,水深难急流”嘛。元人杨维桢有“五十男儿头未白,临流洗马走江沙”之勇;而费孝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建设银行的业务迅速发展,资金实力逐渐增强,信贷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经营效益却连年下滑。做为正在向商业银行过渡的建设银行,对此需要认真研究。 建设银行经营效益下降的原因 1、缺乏一系列以“效益”为中心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考核一个企业经营好与坏的综合指标是利润,其他指标只能作为配合的手段。所以,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利润”这一根本目标,对其它指标的考核也不能偏离了这个方向。但是,目前各级行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片面理解“筹资兴行”,单纯地把存款余额的升降作为考核下级行业务开展情况和领导者政绩业绩的首要指标,这样虽然调动了干部职工吸存的积极性,存款余额短时间剧增,但股存成本上升,经营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个什么样子?相信去过 美国的人,一个人会有一种说法。实际上这就是最确切的答案:美国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国度,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就是不同的色彩。 近日,笔者有机会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对这个世界“老大”能得空儿“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地看了个明白。虽然看得明白,却未必描画得明白,只能撷取在几个城市中遇到的趣事,描出一幅美国“大写意”。  相似文献   

20.
垄断:老祖宗们把垄断叫做“龙断”、“陇断”,原指中国古代市场中隆起的地方,也指高而不相连属的土墩子。《列子·汤问》中有话:“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孟子·公孙丑下》中说:“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说的是有做生意的人爬上土墩子,为的是能够获得卖得好价钱的货物。后喻为把持和独占,“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用法,无疑是后人引申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