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西部》2012,(27):54
我们以为真正的家校共育应当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作,以孩子健康、快乐、规律地成长为最终效益的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记者:有人认为,家校共育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得到大家认同的定义。您认为该如何对此定义?刘良华:家校共育的确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不过,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可能是教育制度改革,包括学生评价制度改革、考试制度改革、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制度改革等等。家校共育是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支持和支援。如果没有家校共育的支持和支援,学校教育改革只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具有科学^道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现代教育的构成越来越趋向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合作共育,这也是解决家校矛盾的根本途径。家校共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澡题。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并目与时俱进地创新,才能达到以孩子健康规律成长的最终效应,共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在家校关系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家庭和学校共同育教育孩子的思想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国各地有许多学校在对此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无论是在家校合作的理论还是实践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体系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颇具特色的有上海的“家校互动”,香港的“家校合作”,山东的“家校共建”,特别是成都在家、校、社三结合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校共育”。他们根据自身的区域特色,构建出了各自不同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2012,(27):16
在家校关系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家庭和学校共同育教育孩子的思想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国各地有许多学校在对此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无论是在家校合作的理论还是实践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体系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颇具特色的有上海的"家校互动",香港的"家校合作",山东的"家校共建",特别是成都在家、校、社三结合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校共育"。他们根据自身的区域特色,构建出了各自不同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胡宏 《中国西部》2012,(27):9-10,8
2012年8月28日,全国妇联、教育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就如何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服务网络,切实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家庭教育工作作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为深入了解全国家校共育特别是家长委员会的建立情况,以及全国各地推进家校共育的具体落实情况,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中国西部》:衷心感谢刘部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当前,家校关系已发生深刻变化,如何构建一种新型家校关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教育系统必须面临和迫切解决的重要命题,教育部在家校共育方面目前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6.
陈季良 《中国西部》2013,(27):122-123
时下,越来越多的"在家上学"现象出现,虽说这部分家庭是小众,但是其相对数量也是不容小觑,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这一现象也在向大家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家长对教育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加上现代信息交流日益发达,以引爆眼球为标题的媒体报道,也挑战和刺激着一批又一批的前卫父母、新锐爸妈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7.
乔昕 《理论观察》2023,(4):157-160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教育领域努力前进的步伐也从未停歇。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一项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为目标并切实增强素质教育发展的文件。充分发挥了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更好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鉴于此,身为一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思考如何借助双减政策中提出的“时间、空间”的便利来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更好地发展。本文将从“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切入,对“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家校共育有效衔接的实践路径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8.
木道  刘洋  刘静钰 《中国西部》2012,(27):22-25
在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正用“青羊式”的路径与智慧破解着家校共育这一时代命题,这是先进理念和广泛共识的长期坚守,这是怀揣思想遵循规律的青羊教育人的接力创造。他们认为,家校其育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新型的家校关系乃至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呈现怎样的形态?如何实现几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学校乃至家庭、学校、社区整个教育联盟的发展?这是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自2003年就开始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经过近+年的实践研究,“泡家”教育的声誉已响彻全国。  相似文献   

10.
丰志祥  郑怡 《中国西部》2014,(33):54-56
<正>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上游",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前的考试制度使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英语水平的评价,仅局限于他们的考试成绩,在他们看来,多读、多背、多做题是取得英语高水平的唯一途径。由此可见,家长注重的是眼前效益,在效益观念的驱使下,家长会一厢情愿地对孩子的成绩进行达标水平预设,而这样的预设学生并不觉得重要,甚至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以至消磨掉建立起来的英语学习兴趣。所以,家长的预设其实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不但没有促进作用,反而可能成为他们的学习障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与家长对学习的认知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往往只重视开展基础教育阶段家校合作,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基础教育的家校合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一旦孩子步入大学校园后,学校或家庭往往忽视彼此之间要搭建起一座合作的桥梁,共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