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的解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并进一步影响到实体经济.此次金融危机实际上是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以及一些制度偏差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在对金融危机发展的过程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探析了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并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在经历从"帕累托改进"向"卡尔多改进"转型、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陷阱"迈进的特殊时期,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利益关系失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改革的重心应放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政府应该从"缺位"和"越位"中"归位",其职能是保障市场竞争而不是取代市场竞争,弥补市场失灵而不是助长市场失灵。只有最大限度依靠改革红利,全面深化对治理体系的改革,才能有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才能释放巨大的发展潜力,实现改革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3.
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令世人瞩目,高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诱发金融危机,科技进步发展缓慢、国际竞争力下降,资本市场的过早开放,引发泡沫经济等等,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必要干预,以弥补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弗朗两斯·M·巴托在(<市场失灵的剖析>中指出:由于存在.外部性"、"公共产品"、"市场垄断"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等失去效应,即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经济社会存在市场失灵不可避免,这就为政府进行经济政策支持提供了依据.对于市场失灵的领域,必须通过政府的干预来保证宏观经济运行的效率和公平.所谓政府政策支持是政府在组织、领导、协调社会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优化资源配置或实现某些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从而对内外进行各种经济活动时所履行的经济、法律、行政职责及发挥的功能.由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前瞻性和长远性,并不是每个企业和社会成员都能够理解并主动付诸实践的.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不可能自然形成,国家和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尔街爆发的金融危机表明,市场经济并不是完美的经济形式,市场失灵是世界各国在发展市场经济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政府的干预及其干预方式的创新则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工具.在政府的各种干预方式中,行政指导具有柔和的、民主的色彩,既体现了政府行为的目的,又兼顾了市场经济的自由,可以成为政府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和促进市场经济快速且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前,正视行政指导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应当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交易费用、市场与权力边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易费用从其来源和承担关系上看,它是主体为完成交易而发生的代价,因而是市场制度节约了个人、企业和政府的交易费用。市场本身并不配置资源,资源配置是在市场背后由权力主体进行的,市场失灵的根源是权力结构失衡。权力决定着制度的形成,并因此而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以及公共财政下国有资本配置的思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市场资源配置和政府资源配置两个系统.市场资源配置系统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政府资源配置系统发挥着弥补市场资源配置缺陷的作用.国有经济作为政府资源配置的载体,应当充分发挥其弥补市场缺陷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国有经济的结构进行调整.本文探讨了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相似文献   

9.
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松弛的金融监管一时人人喊打.在这种背景下,笔者通过分析,从有效市场要求要素自由流动以及政府也会失灵的角度论证了正是这种目前人人喊打的金融监管模式代表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市场经济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探讨了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这一理论演变的轨迹和真实含义。笔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将这两种学说对立起来,因而不能看到理论演变的实质。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使经济学对资源配置方式的认识由“空中”回到“现实”,我们必须在不完善的市场和不完善的政府之间做出抉择,而不是在有效的政府和无效的市场或在无效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之间进行简单的权衡;即使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也不存在政府完全替代市场的简单规则,“看得见的手”只有顺应“看不见的手”的运行规律,才能驾驭市场。寻求政府与市场的配合是减轻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