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集体协商谈判的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协商谈判是游戏者制定游戏规则的方式之一,是劳资双方取得和确定合的主要方式。集体协商谈判是劳动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就双方的效用进行谈判,调整并确定双方的均衡效用,将双方的效用动态化和最大化的一种有效交易方式和交易双方取便合约的一种方式;是一种以“双赢”为基础的理性交易。同时,集体协商谈判也是一种有交的分配机制,其目的在于激励劳动者和企业所有者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2.
谈判是具有利害关系的双方或多方,为谋求一致而进行协商洽谈,从而把可能的商业机会确定下来。在谈判中,双方为各自利益而进行攻心斗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取得双方满意的结果,双方就要积极有效地协商,充分的协商才能使问题解决得深入和全面,才能获得双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商务谈判的双赢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家通行的“协商”和“企业内部调解”两种高效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很难在我国推广.原因是我国整体上雇员与雇主之间的谈判力差距太大,这两种模式难以公平地“协调”双方的利益.在转型期,我国劳动行政部门应以“干预者”的角色直接介入严格保护弱势劳动者的权利,中央政府应严防落后地区政府走“以廉价劳动力招商引资”的老路,同时要完善相关制度,努力缩小劳资之间的谈判力差距,使“协商”和“企业内部调解”逐渐成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主要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敲竹杠问题是不完全合约理论的中心话题,经典文献认为,如果合约是不完全的,当事人的专用性投资会引发敲竹杠风险从而导致无效率的专用性投资。但是,关于敲竹杠问题的文献通常假定事后谈判结果对事前投资成本不敏感。通过在雇佣双方的投资博弈中引入投资成本相关性这种合作的谈判方式,将传统敲竹杠模型中影响谈判力的因素与当事人对公平偏好的行为因素二者融合,本文证明:与传统的投资博弈相比,在投资成本影响企业(雇员)谈判力的情况下,双方有更强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雇佣双方所面临的敲竹杠风险取决于双方的初始谈判力,且双方有可能在事前做出社会最优甚至过度的投资。这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有效投资现象。  相似文献   

5.
张华 《经济论坛》2005,(8):79-81
西方学者认为,商务谈判是一种决策的过程,是当事双方或多方决定如何分配资源和责任的过程。同时,谈判也是一种人际交往行为,它是双方或多方都希望通过谈判的争辩、讨论、协商来寻求各自的利益,达成一致的协议。Rubin和Brown(1975)早就认为谈判的双方在某项利益或多项利益上存在冲突,谈判的双方都期望通过谈判来交换资源,进而满足自己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东欧国家劳动关系的调整路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其基本特征为:劳资双方的利益组织趋向多元化、实行以企业谈判为主的集体谈判制度、三方协商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企业一级的工人参与存在多种形式、劳资关系调整逐渐走向法制化。东欧国家经济转型后的劳动关系调整路径为协调劳动关系带来利弊双重影响,对我国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调整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保障了职工的劳动报酬和正常的工资增长,成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工具,其积极作用日渐凸显.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对于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扬波 《经济论坛》2008,(9):106-108
工会作用的理论模型分析 工会是影响劳资利益关系的重要变量。单个劳动者受雇于资本所有者,难以通过个别谈判与雇主进行抗衡,维护自身利益,工人们只有通过工会组织起来,运用集体谈判增强工人与雇主的谈判力量。工会不仅是将谈判力量转变为会员工资与就业条件的“引擎”,而且还是劳资利益关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通过集体谈判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和社会中的利益,提高工会会员在货币及非货币方面的就业条件。在现代劳资利益关系中,工会组织能够有效打破劳资双方力量的不均衡格局,克服个别劳资利益关系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一、 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一) 文化差异对谈判方式的影响. 谈判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横向谈判方式是采用横向铺开的方法, 即首先列出要涉及的所有议题,然后对各项议题同时讨论, 同时取得进展. 纵向谈判则是确定所谈问题后, 依次对各个议题进行讨论. 在商务谈判中, 美国人是纵向谈判的代表, 这是其大国地位在谈判人员心理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熊燕 《当代经济》2006,(22):16-17
有效分配制度是一种能调动企业利益相关者积极性的分配制度.我国国有企业有效分配制度的构建,应从构筑完整的激励基础、确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形成分配的竞争格局入手.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集体协商劳动关系中,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制度是工资集体协商的重要前提之一。这包括了工资协商代表法律地位的确认、协商能力的培养以及相关的制度保障。尤其是作为劳方代表的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法律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政府劳方资方三方协商机制等现代劳资关系调整机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一、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1.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由于大量农民工向城市转移,我国劳动力市场长期存在供大于求的状况,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单个劳动者难以对抗资本,工资不断被压低到低于合理水平。因此需要不断改善工会职能缺位的现状,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提高劳动者在集体谈判中的地位,通过平等集体谈判提高企业工资福利。2.规范初次分配的劳动法律法规。根据行业和地区设定最低工资指导标准,并督促各企业  相似文献   

13.
产业民主作为员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式,国外具体的运行方式与我国是不一样的,如英国的共同协商和集体谈判模式、德国的共决模式、美国的集体谈判模式等不同的运行模式。文章主要通过与德国的产业民主模式与我国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产业民主制度进行比较,为我国产业民主的发展、完善找到可以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集体协商制度是规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行为, 是以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目的。开展集体协商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平等、协商一致、兼顾职工和企业双方利益的原则, 保障职工实际工资收入与企业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既保证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中的劳资关系是以劳资双方为主要参与者,相关主体博弈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呈现.劳资利益失衡分配格局是劳资力量不对等博弈的必然结果.扭转“资强劳弱”利益分配格局的关键在于强化劳工博弈能力.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生产组织方式,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的劳资关系,形成了严重失衡的国别化劳资利益分配体系,传统劳资利益协调“三方机制”面临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资利益协调机制,必然是一个以集体协商为基础,政府、社会多方参与的多维网络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跨区调配资源的产权界定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跨区调配资源的产权界定是一个动态的谈判过程,它与制度环境、交易谈判和补偿机制有关.本文着重论述了资源输出方和输入方交易前制度环境的演进、交易中叫价谈判的模拟和交易后补偿机制的生成三个方面,并试图得出以下推断:我国跨区调配资源的有效产权形式由制度约束,交易合约和补偿机制三部分有机构成,其实现路径是,从资源调配前主管部门的制度供给到交易双方在既定制度约束下的交易谈判,并随着交易结束最终生成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该文在双向道德风险的模型下,从讨价还价的角度,研究了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之间的帕累托有效合约区间的确定问题.该文首先在给定条件下分析了帕累托有效合约区间的构造条件,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双方的努力效率和风险投资家的声誉动机对合约的帕累托有效区间的影响,以及投资额对帕累托有效合约的可行区间的影响,进而从理论角度解释了现实风险投资合约中存在的部分现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资关系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但我国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建立和谐的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必须要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强化政府在协调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中的责任,培育劳资双方集体谈判组织。  相似文献   

19.
有效分配制度是一种能调动企业利益相关者积极性的分配制度。我国国有企业有效分配制度的构建,应从构筑完整的激励基础、确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形成分配的竞争格局入手。  相似文献   

20.
不完全合约与履约障碍——以订单农业为例   总被引:113,自引:0,他引:113  
本文用不完全合约理论分析了我国农产品销售合约的问题 ,解释了我国农产品销售合约履约率低的内在原因———合约的不完全性 ,进而论述了产生于不同原因的两种具有本质区别的不完全性 :“通常意义上的”不完全性和“注定”不完全性 ,探讨了由此适用于这两种不完全性的不同解决方案和制度安排。对前一种情况 ,可以采取市场和行政、法律的手段 ;而对于后一种情况 ,经济学和法律均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本文重点讨论了后一种合约的约因、缔约条件、履约失败和制度安排 ,并由此引出了由不完全合约所产生的对法律合约理论的进一步思考。本文还就合约双方的市场风险承担问题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 :合约双方并非因为签约就将风险完全地转移给了另一方 ,在应该免责的情况下 ,合约双方应该共同承担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