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公司外部投资者虽无法对公司经营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卖流通在二级市场上的股票以实现自身对公司价值的判断,另一方面收集媒介对公司价值判断的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形成内在价值在他们头脑中的意象,这种价值意象通过外部投资者的噪音机制,他们会系统地错误理解公司的内在价值,使得公司市场价值偏离其内在价值,形成定价偏差,定价偏差再通过反馈机制和诱导机制被放大,形成一个反馈环进而推动市场的非有效性。市场的非有效性使得CAPM计算的风险贴现因子β系数由于噪音风险而产生偏差,所以用市场数据计算出的CAPMβ大于资产实际的风险贴现因子BAPMβ。另一方面,被高估的公司市场价值降低了市场风险溢价,而降低了的市场风险溢价在β系数的倍数作用下被进一步缩小,从而形成较低的公司投资回报率;相反,被低估的公司市场价值提高了市场风险溢价,使得市场风险溢价在β系数的倍数作用下被进一步放大,从而形成较高的公司投资回报率。因此,以折现值计算的公司市场价值会偏离其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换手率究竟是投资者基于流动性溢价理论提前察觉风险脱身的表现,还是频繁交易下的股价泡沫?为此,本文以2013—2021年上证A股为数据来源,考察超额换手率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额换手率与股价崩盘风险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本文结合流动性溢价理论认为,高流动性股票不会出现转手买卖难的局面,进而降低未来出现股价崩盘的风险,从股价崩盘风险角度研究超额换手率对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Mehra和Prescott( 1 985 )提出著名的股票溢价之谜 (EquityPremiumPuzzle) :合理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 ,不能解释美国S&P5 0 0指数的收益率为什么比无风险债券的收益率高出 6个百分点。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相对财富的资产定价模型 ,其中代表性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不但依赖于消费 ,还依赖于投资者的绝对财富 ,及社会平均财富。本文使用该模型 ,解释了股票溢价之谜。  相似文献   

4.
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需要对证券市场进行正确的定位估值,分析股票溢价度量的居民消费结构差异与证券市场收益率两大影响因素,从而深层次的反映我国居民消费、投资等经济行为,可以正确理解股票溢价水平,指导投资者的行为,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上市公司高溢价并购已成为资本市场一大热点,高溢价并购带来的风险随着业绩承诺考验期的来临,已凸显出存在的风险。本文对高溢价并购的原因、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治理高溢价并购及风险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9~2015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事务所转制对审计收费风险溢价的影响,寻找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检验审计保险价值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事务所转制提高了公司的审计收费风险溢价,但具有时滞效应.进一步地,在法制环境建设水平较高地区,事务所转制后公司的审计收费风险溢价显著增加,而在法制环境建设水平较低地区,事务所转制对审计收费风险溢价没有显著影响.本文对考察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转制的政策效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莉 《商场现代化》2009,(21):142-143
本文针对主板市场、海外创业板市场开创初期炒作风险的危害,从首日公开发行高溢价的角度进行了探讨,面对过渡炒作风险存在的必然性和危害,我国可以通过建立市场化的发行定价机制、实行重大信息实时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投资者的教育、强化交易监管等进行风险控制,从而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创业板市场。  相似文献   

8.
李凌 《新财富》2006,(11):16-18
发行市净率表明,国际投资者认同中国的商业银行高于国际一流银行的估值水平,愿意付出“中国溢价”。随着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了解和认知越来越多,他们对投资中国公司的信心大为增强,这无疑是支撑“中国溢价”的重要因素;除了传统欧美大型基金,日本、中东等地区的新增投资者也将目光移向中国,助推了“中国溢价”。从发展趋势看,未来将有更多行业的更多公司在海外IPO时获得“中国溢价”。  相似文献   

9.
凸显理论刻画了凸显信息对投资者注意力的诱导和投资决策影响的心理过程,提出投资者决策权重是各状态凸显性和客观概率的函数。区别于现有文献在美股市场从“价”的角度测度凸显性和构建凸显因子的方式,本文从“量”和“涨跌停”的角度考虑了注意力分配机制在A股与美股的差异、在量与价上的差异,构建了综合反映交易量和涨跌停限制对投资者关注影响的中国市场凸显因子STV。本文的实证分析包括两大部分,其一,探究凸显因子产生溢价的机制,投资者对凸显状态的过度关注是产生溢价的根源,而真实市场存在的套利限制使该溢价得以长期存在;其二,通过单变量排序、条件双变量排序、Fama MacBeth回归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方法,证实了本文构建的凸显因子STV可以负向预测股票未来收益,在控制了一系列其他影响收益率的变量后,凸显溢价仍然显著,凸显因子在我国股市中具有定价功能。本文深化了交易量信号与投资者行为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监管者基于异常交易量设计市场稳定机制,加强投资者保护。  相似文献   

10.
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数字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由于数字化的非竞争性,平台经济数字创新产生了“赢家通吃”的市场结构,它允许规模经济并降低创新成本。后者刺激了更高的创造性破坏率,导致更高的风险,从而使市场份额不稳定,市场不稳定又为投资者带来了风险溢价。市场租金主要由投资者和高层管理人员累积,而普通工人的累积较少,因此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并购溢价支付风险对并购换股比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公司并购确定换股比率的实际需要出发,在研究并购溢价与换股比率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换股比率的本质,分析并购溢价支付风险给换股比率带来的影响,最后通过过高估计目标公司价值的例子,说明溢价支付风险对换股比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国泰安CSMAR数据库20112013年的数据,摒弃传统运用跟踪误差和折溢价对ETF进行评价的旧习,通过从收益水平、风险水平、风险调整收益水平以及择时与选股能力四个方面对我国成立满三年的20只ETF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对其进行综合得分排名,希望能为投资者提供参考意见,并对实证研究中涉及到的当事人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信用债投资者的视角,对城投债风险溢出的多重路径进行探究,明确了不同地区间城投债风险的溢出机制,以及城投债风险对信用债市场整体的溢出效应及其反馈效应。本文构建省级行政区城投债利差指数以代表地区的城投债风险,将GVAR模型与FAVAR模型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包含上述两个层面城投债风险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模型。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微观层面,局部地区的城投债风险会对关联地区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这一结论与现有研究的观点一致;宏观层面,城投债风险的上升伴随着信用债市场利差水平的总体下降。此结果表明城投债风险上升会迫使信用债投资者减少对隐性担保的追逐,倒逼信用债投资者更为积极地承担信用风险赚取溢价,从而改善其他非城投主体在信用债市场上的融资环境。进一步地,本文以来自贵州、江苏两地的城投债风险冲击为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对比其短期溢出效应,以考察不同地区的城投债风险冲击对系统的短期溢出效应有何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王莉静 《现代商业》2014,(15):233-234
溢价并购是指并购公司以高于目标公司市场价值的价格获取目标公司股权或资产的商业行为。目前,国内并购案例中,支付溢价已经很普遍,溢价幅度也高低不等,之所以并购公司愿意支付溢价,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目标公司的发展前景和并购后的协同效应。本文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无形资产的确认角度,分析上市公司高溢价并购的商业实质,协助投资者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15.
货币幻觉与我国城市住宅估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住宅租金收益率随着名义无风险利率和主观风险溢价的提高而提高,与货币幻觉假设相吻合,说明在高通货膨胀时期,投资者降低估值倍数,低估市场;低通货膨胀时期,提高估值倍数,高估市场。近年来在长期低通胀环境下,尽管我国几大城市实际租金指数保持稳定,但是投资者受到货币幻觉的影响,提高住宅市场的市盈率,从而高估房价。  相似文献   

16.
2014—2018年,我国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并购热潮。2015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达到6507亿元,2016—2022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也一直在万亿以上。如此高额的商誉,意味着存在着很大的商誉减值风险。本文选取了掌趣科技连续高溢价并购的案例,主要分析其巨额商誉成因和风险以及产生的后果,并分别针对上市公司、评估机构、投资者、监管部门提出防范措施,为规避商誉减值风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的资本市场场合,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性.由于投资者的鉴别能力有限,会计信息质量的不确定性便会给信息使用者带来风险,可称其为会计信息风险.从可能导致的结果来看,会计信息风险包括财务非知情风险、估计风险、逆向选择风险、控制者败德隐藏风险以及不具备鉴别能力的使用者处于信息劣势的风险.这是一种不可以通过多样化投资加以分散的风险,投资者如果能意识到这种与会计信息质量相联的不可规避风险的存在,则会修正原有的信念,改变其投资决策或要求更高的溢价以弥补所承受的风险,因此我们推断会计信息质量有可能成为影响资本资产定价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上市公司治理中的机制设计,选择47项指标综合衡量公司治理质量,并从资本市场研究治理机制的作用。结果发现在控制公司成长性、资本市场风险、制度背景、年度和行业变量下,通过滚动回归逐步剔除市场风险因子、公司规模因子和账面市值比因子的影响后,公司治理质量的进步将显著提高公司对应在下年度的超额回报率,公司治理溢价存在。研究结果为股东改善公司治理质量、监管机构对公司治理实施监管和投资者制定投资策略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于静 《商业研究》2012,(6):166-173
在投资者保护的分析框架下,借鉴迎合理论的基本思想,本文采用1998-2010年所有沪深A股的年度分配方案,在控制自由现金流、成长性、公司规模、盈利性和资产负债率的条件下,检验了股利溢价对现金股利支付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给予的现金股利溢价越高,公司发放股利的可能性越小;在法治水平较差的地区,迎合理论的印证能力更强,说明法治水平越低,利益输送越强。  相似文献   

20.
牛子龙  陈婧 《商》2013,(9Z):159-159
本文对近年来金融理论文献中涉及的投资者关注进行综述,总结了投资者关注对资产组合集中化,传染,资产溢价和波动率之谜以及羊群效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