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内市场分割不利于发挥规模效应,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利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数据构造出度量地区间市场分割程度的指标,发现中国国内商品市场总体上处于趋向整合的状态。随后,我们将这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1985-200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经济开放、国有企业就业比重、政府消费的相对规模、地区间的技术差异和地理距离对于市场分割程度的影响,并且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经济开放上。研究发现,在经济开放水平较低时,经济开放加剧了国内市场的分割,但进一步的经济开放能够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而国有企业就业比重和政府消费的相对规模是加剧市场分割的因素。基于模型的预测表明,未来在一些省份国内商品市场分割有加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财政分权与地区市场分割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勇  李真 《财经研究》2008,34(2):88-98
财政分权对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在实证上仍然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文章首先利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数据测度了378对省际间的市场分割度,随后,利用1986~200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分权、经济分权、对外开放、FDI、相对财富、政府相对规模、预算外支出占预算内支出比重和地理距离对市场分割程度的影响,重点研究财政分权对市场分割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加剧了市场分割度,尤其是收入分权,而经济分权则降低了市场分割度,有益于市场一体化进程。此外,FDI、对外开放、政府相对规模、预算外支出占预算内支出比重是加剧市场分割的因素,而相对财富的提高则有利于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对区域专业化分工和发挥规模效应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价格法系统测算了2001-2015年间各城市的商品市场分割程度,并考察了影响商品市场分割的地区因素。研究发现:(1)除2008-2009年商品市场分割短暂加剧以外,2001-2015年间商品市场分割程度整体呈现下降态势。(2)各地区在市场一体化进程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东南部地区的市场整合程度高于西部地区。全国层面的商品市场分割程度大于局部地区层面的市场分割程度。(3)地区间竞争会促使地方政府干预市场,加剧商品市场分割;而较好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会减轻地区间恶性竞争,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4)城市层面的商品市场分割受行政区划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省界会阻碍城市之间的贸易往来,加剧商品市场分割。  相似文献   

4.
在财政分权、政绩竞赛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市场分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阻碍了区域间资源和商品的自由流动与竞争,本文通过构建地方政府间的无限重复博弈模型,探讨了区域经济差距和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机理,并以2003-2017年间中国任意两省市的配对组合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竞争格局下,地方政府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合作空间",具有共同建设并维护全国统一市场的动力.然而,市场分割阻碍了这种经济合作,其中区域经济差距超出合理区间是地方政府放弃合作策略、形成市场分割的根源之一,而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首先,两地间的市场规模差距和技术效率差距越大,地方政府越可能放弃合作策略而形成严重的市场分割;其次,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不仅会促进市场分割水平上升,而且还通过调节作用使地方政府的经济合作空间进一步减小,加剧了区域经济差距对市场分割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经济收敛理论分析框架中加入市场分割和经济开放因素,使用纠偏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对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收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中部地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西部地区的绝对β收敛特征不明显,但是三个地区内部都存在明显的条件β收敛。市场分割对东部地区经济存在促进作用;当市场分割程度较低时,市场分割对西部地区经济存在促进作用,但达到一定临界点后,市场分割将会阻碍经济增长;市场分割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经济开放对中部地区的经济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6.
揭示政府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变化是合理调控政府消费规模和有效配置政府公共资源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1978-2011年的数据,运用阈值协整模型对我国政府消费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二者存在阈值协整关系,且政府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始终为负,当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至0178 2(1978-1986年),政府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较小;当政府消费占GDP比重下降至0178 2(1987年左右),政府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发生非线性转移;随着政府消费规模的进一步降低(1996-2011年),政府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显著加强。实证结论表明,不断压缩政府消费规模有助于经济效率提升,尤其是将政府消费规模合理控制在临界值0178 2以下,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市场分割条件下,我国区域经济开放具有多重的性质。开放经济理论形成了丰富的思想成果,国家层次上的开放经济理论对于区域经济开放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地方利益的驱使是导致区域保护和区域经济分割的重要诱因,市场分割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会带来国民利益的损失。因此,我们应采取战略性调控措施,推进区域经济开放和区际利益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农村经济与通向现代工业国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cott  Rozelle  黄季焜 《经济学》2005,4(4):1019-1042
在考察中国农村经济与通向现代化工业道路问题时,我们集中分析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指标:农业生产力、产品市场和土地租赁市场。我们的分析表明,中国的农业研发体系能够为农业生产力增长提供先进的技术,并成为增加农业收入的重要途径;地区内和地区间商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都在迅速提高;虽然土地租赁市场规模不大,但它也在崛起。这些结果说明,中国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区域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莉 《现代财经》2006,26(2):51-55
利用1987年-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国内现有研究未能解决的地区间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厦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通过多变量VAR系统的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度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在各地区的因果关系不一致。其中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是贸易开放的格兰杰原因,而中西部地区则是贸易开放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直接关系,中西部地区应该立足于本地区情况,加快贸易结构的优化,形成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0.
在考察中国农村经济与通向现代化工业道路问题时,我们集中分析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指标:农业生产力、产品市场和土地租赁市场.我们的分析表明,中国的农业研发体系能够为农业生产力增长提供先进的技术,并成为增加农业收入的重要途径;地区内和地区间商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都在迅速提高;虽然土地租赁市场规模不大,但它也在崛起.这些结果说明,中国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供了一个运用离散选择模型进行需求及行业分析的实例。本文在一个三层次嵌套 Logit 模型的框架中,将消费者的购买过程假定为首先在国产品牌和外国品牌之间,然后在大、中、小冰箱之间,最后在不同的品牌之间进行选择。通过对消费者选择概率的加权平均,我们预测了每种冰箱的市场份额,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半价格弹性,并借此分析了北京市冰箱市场上的价格竞争特点。所有的经验结果都充分反映了消费者特征和产品特征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该文综述了中国农村到城镇迁移问题的经济学研究.综述主要的关注点有四个:(1)城乡分割和移民的演化;(2)对于农村到城镇迁移的解释;(3)迁移与劳动力市场演变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劳动力市场的柔性和工资差距;(4)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麦金农的高储蓄两难综合症理论提出了质疑.通过分析该理论背后两个关键命题(汇率变动对经常项目的调整无效和本币资产的风险升水为负)的证明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得出结论:前一个命题只是一个未被证明的假说;后一个命题则不适用于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的情形.据此,我们认为麦金农的高储蓄两难综合症理论是有缺陷的,高储蓄未必是两难的,同时麦金农关于如果人民币升值,中国将很有可能最终陷入通货紧缩螺旋和零利率流动性陷阱的说法也是不能令人完全信服的.  相似文献   

14.
换手率与股票收益:流动性溢价还是投机性泡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察了中国股票市场股票换手率与横截面股票收益之间负相关关系的原因,研究发现这种关系不能由流动性溢价理论完全解释,多项证据表明由于换手率可以作为投资者异质性信念波动程度的代理变量,在市场卖空约束和投资者异质性信念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投机性交易所造成的股价高估(投机性泡沫)是更为合适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各国金融安全网的实施导致银行的监管体系发生重构,会导致市场约束受到"挤压",已经逐步地被经济学家们认可。但是对于亚洲国家来说,监管力量的重构是否影响了市场约束却尚未得到明确的实证结论。本文的研究立足于此,研究发现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约束的扭曲较大,各国和地区在银行危机后加强银行监管的行为导致了这种"低成本"的市场约束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两个常见的土地投机案例为切入点,揭示了现行征地制度的公共利益界定不明晰、征地范围过宽以及征地补偿不合理可能是土地投机等土地问题滋生的土壤,并在其后以较长的篇幅讨论了公共利益含义界定、征地范围划分以及公平补偿问题。本文的观点是,我国现行征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清晰地界定公共利益的含义或者明确划分征地范围,并实行以土地市场价值为基础的征地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双边市场中的银行卡组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个完备市场中,当面临外生冲击时,家庭要进行风险分担和消费平滑。本文用广东省家庭收支数据检验了中国城镇家庭在面临外生经济冲击时能否对消费进行风险分担以达到完全保险。我们首先检验家庭总消费和各类消费品的风险分担情况;然后检验不同收入组家庭消费的风险分担状况;最后检验家庭消费是否能够对地区的特定冲击进行完全保险。结论是:大部分的计量检验都拒绝了城镇家庭消费可以完全保险的假设。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市场价格离散度的收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随机鞅理论分别从基于可得信息集和完全信息集这两个角度深入地探讨了资本市场的信息有效性与资源配置最优性和次优性。在理性预期和交易成本为零的假定下,其基本结论有四:一是资本市场(条件)有效等价于事后帕累托最优,资本市场完全有效等价于事前帕累托最优;二是资本市场事后帕累托最优的充要条件是信息强对称;三是资本市场事前帕累托最优的充要条件是信息强对称和信息强完全;四是不满足信息强对称的资本市场一般只能实现事后帕累托次优,而不同时满足信息强对称和信息强完全的资本市场一般只能实现事前帕累托次优。最后,根据上述观点提出了实现资本市场完全有效或事前帕累托最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2003—2005年中国省际产品贸易及缴纳增值税的数据,在边界效应模型中对省际贸易的本地偏好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发现:在各种模型设定下,中国省际产品贸易确实存在明显的本地偏好;在控制了经济规模、对外贸易、行政区划、临近效应、双边及多边贸易壁垒等因素之后,历年的省际边界效应大约在4—6之间;2003—2005年,省际边界效应没有出现一致的变化趋势。本文的结果表明中国国内产品市场的一体化已具备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鉴Mueller和Reardon(1993)的模型以及Bau-mol等(1970)的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4年的资本投资回报率进行了估算。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率仅为2.6%,并且,资本投资回报率低于资本成本,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堪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察了投资环境和所有权结构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环境的改善和适当的所有权安排有助于资本投资回报的提升。在进一步考察投资环境和所有权结构的交互作用后,我们发现,二者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