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00—2021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新注册企业数据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在对数字产业集聚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数字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采用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和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数字产业集聚水平的区域差异性与动态演化特征。研究认为,全国数字产业集聚水平不断下降,地区差距明显扩大,呈现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数字产业集聚水平主要受地区规模、市场化程度、区位条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科技人力投入的影响,研发与技术导向尤为明显。数字产业集聚水平的空间非均衡性突出,区域间差距是主要来源。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产业集聚水平偏低,科技人力投入不足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中国应在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引进和培养人才、统筹调配资源等方面采取措施,从而优化数字产业空间布局和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城市群旅游产业与经济建设协同共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区位熵指数法,测算长株潭城市群2007-2016年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并从时空角度比较分析各市集聚程度;通过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其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产业发展优势,但各市间存在差异;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推移而平稳上升,逐渐从严重失调发展演变为良性协调状态,由旅游产业集聚主导发展型转变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型;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旅游产业集聚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两者为单向因果关系。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各市应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提高城市间旅游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西部城市化进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也是振兴我国西部经济的巨大动力,同时,西部大开发也为西部城市化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所以,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积极推进城市化战略,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全面繁荣的重要任务。一、西部城市化滞后及负效应城市化水平是一国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东部经济正是由于开放过程中形成了一批作为要素集聚中心的城市和城市带,才使东部地区迅速成为现代产业的集中地和消费中心,从而使其地理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相比之下,我国西部的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已成为西部地…  相似文献   

4.
经济集聚与区域发展空间格局密切相关,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本质是不同区域的经济集聚程度发生了变化,是经济集聚与经济扩散的统一。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形成就是地理区位和政策影响下的经济集聚与扩散过程的统一,经济集聚在该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地理区位和政策通过经济集聚间接发挥作用,产业的集聚与扩散引起区域的经济集聚与扩散现象。促进经济集聚(扩散)发展是一种内涵式的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方式,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集聚的重要途径。在一体化和经济集聚基础上,加强城市群与发展轴的相互耦合,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发展轴为引导"的区域发展新空间拓展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发展存在差异性。在不同的区域发展水平下,比较优势和地方政府竞争对产业集聚的影响作用也不同。以东、中、西部制造业为例,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劳动力比较优势的集聚力正在减弱,地方政府竞争主要体现为分散力;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比较优势的集聚力正在日益增强,地方政府竞争则主要体现为集聚力。这就要求不同地区要处理好本地区比较优势、政府竞争与产业集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我国油田化学产业环境分析入手,提出我国油田化学产业应当加快技术发展,实施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进而分析得出,油田化学产业的集聚发展模式为政府引导,大型技术服务公司为核心,研发、生产、应用纵向一体化的区位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7.
物流产业集聚是新经济形势下有效的物流发展模式。文中分析了常州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然后选取区位熵法对常州物流产业集聚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常州地区物流集聚度较低,规模化、专业化运作不足的问题,最后,文中从政府、物流行业协会和物流企业三个层面给出了提高常州地区物流业集聚水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推动应急产业集聚发展与增加应急财政支出是应对突发事件并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揭示应急产业集聚与应急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应急产业健康发展、对调整升级产业结构与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以2008—2017年我国(部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区位熵方法测算了我国应急产业集聚度;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从整体与局部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应急产业集聚与应急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促进我国应急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结果显示:我国应急产业集聚和应急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集聚水平越高或者财政支出越多,促进效果越强。  相似文献   

9.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同时也是商贸与民营制造业集聚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物流业是泉州市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实现产业战略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综合分析泉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路径及对策,以推动泉州市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助力泉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常州市作为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实力、区位优势、创新能力、协同创新、新兴产业、产业布局、城市环境等方面具备较好的基础。常州市作为苏南的重要板块,应实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深化以产学研结合、开放集聚创新资源为特征的自主创新模式,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港口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港口相关概念和发展历程开始,阐述了我国商贸港口发展面临的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以及如何及时抓住机遇,继续扩大区位优势,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培育产业集聚形态,促进港口经济繁荣,增强港口城市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一带一路"进程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新的飞跃和提升,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产业集聚对于带动产业发展十分重要,产业共同集聚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会逐渐集聚在某些地区,因此对于产业共同集聚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区域经济学理论并指导城市发展。文章通过研究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理论来进一步研究长江三角洲物流产业集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级市数据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和区际差异,研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呈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点状集聚状态,集聚程度较高,且近十余年间自我强化。在空间集聚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对"地区属性"的偏好及其"区位选择性"主要表现为:相比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更集中于市辖区;在≥95%百分位的城市中呈现更集中的集聚状态,在向前5%高位次城市集聚的同时,在高位次城市之间呈现均衡扩散趋势;在75%~90%百分位区间的城市中所占比重增长较快,相应位次城市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承载空间。最后,通过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特征的对比发现,东部集聚最为显著,西部次之,中部集聚程度最小。从集聚模式看,东部地区偏向位序规模分布模式、中部地区呈现均衡分布模式,而西部地区则为混合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构建京津冀都市圈旅游产业密集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京津冀都市圈旅游业无论在地理区位,还是在经济、交通、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良好条件。研究京津冀经济圈的旅游产业集聚现象,通过发展集聚产业和优势产业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对于京津冀地区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由大量相互协作、同时又相互竞争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其发展模式以专业化、规模化和集中化为主要特征。产业集群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一是资源集聚效应明显,二是分工与协作关系较为紧密,三是形成了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创新系统内从事创新活动的主体——人才群落对区域竞争优势的作用入手分析人才集聚的内生机制:人才是创新型经济的第一资源;人才基于互补性机制、利益和声誉激励机制、企业/产业发展机制、循环累积的自增强机制实现在特定地域的空间集聚;进而为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以政策打造区位优势、加快形成人才集聚自发演进的市场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培育产业集群能够提升县市经济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是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关键,而物流产业集聚更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文章以广东江门市物流业为例,利用区位熵法对物流产业集聚状况进行定量实证分析,得出了江门市物流业集聚度和附加价值相对较低、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等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物流业转型发展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正在重塑全球和区域竞争格局。推动未来产业布局是面对新型国际关系、把握产业发展主动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举措。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格局和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因此,紧跟创新趋势,加快广西未来产业布局,推动广西经济提质增速,对于国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创新趋势给广西未来产业布局带来挑战和机遇,机遇大于挑战。经过研究表明,广西未来产业布局应按照“双核—三轴”的空间布局,聚焦“优中培精、有中育新、无中生有”3种类型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将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科学地对未来产业进行布局。  相似文献   

20.
穆春晓  李小民  黄春丽 《价值工程》2011,30(30):148-149
近十年来我国网络经济得到了蓬勃高速发展,但西部地区的网络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本文用网络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等理论,分析西部地区发展网络经济的区位条件、布局以及挑战与机遇,提出利用西部中心城市发展优势带动与辐射整个西部地区,促进西部地区网络经济发展,并提出了发展西部发展网络经济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