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豆四化     
<正>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植物蛋白的需求越来越多,大豆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战略性保障物资。可以说,没有发达的大豆产业,就没有现代化的畜牧业和食品工业,但  相似文献   

2.
三、学习邓小平的“农村发展论”推动 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邓小平同志以总设计师的远见卓识,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明确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强调要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寿阳县城关乡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针对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业务素质低下、日常管理混乱等问题,采取了“四化五统”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四化”是:一是会计专职化。全乡6名专职会计脱产统管45个村的会计核算工作;二是财务规范化。真正实现“账、款、批”三权分管,强化内部控制机制;三是管理制度化。乡农经站制定了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制度化管理。这些制度是: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财产管理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集体资产清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四是理财民主化。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建立“两会…  相似文献   

4.
“第三产业”概念已有界定我国把第三产业分为"两大部门四个层次"。两大部门即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四个层次是:一、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业和仓储业;二、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而随着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加快普及,在广袤的中国乡村,一个高度依赖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新型农业从业群体正在出现,学术界将其称为"新农人"。新农人既包括本地农民、返乡打工者,也包括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宝应县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任务,围绕"六个注重"和"五个转变"的要求,坚持以产业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广大渔民和科技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将许多宝贵的管理经验提炼成几句“四”字诀,笔者根据生产实践将这些“四”字诀进予以浅显的解释。 一、“四看”判断水质 1、看水色:水色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褐色水,包括黄褐、茶褐、红褐、褐带绿;另一类是绿色水,包括黄绿、油绿、绿带褐,这两种水均是典型的肥水型水质,也是高产精养塘必须  相似文献   

8.
致富的“金钥匙”──“信息牌坊”如今,河北省阳原县要家庄乡村村建起了“信息牌坊”,这种专门发布致富和市场信息的方式,被当地农民称为发家致富的“金钥匙”。近年来,这个乡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同时,认识到了信息的重要性。何不搞个“信息牌坊”?乡党委提出了...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18日,由县委党校、县科协、县农业局组成的“流动党校”课题调研组,分赴忙丙乡忙丙村、凤尾镇大柏树村、勐堆乡勐堆村、南伞镇白岩村四个“三村”示范点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是继西方“有机农业”自生自灭之后产生的一种思潮和学派,它是对“石油农业”的拟判与否定。我国引进“生态农业”之后,有许多自相矛盾的论点。“生态农业”遵循自然生态学原理,强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把农业生产视为闭合式自然系统;主张减少外源物质能量投入,强调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和自我调节。当全国人民正在紧迫地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实现粮食生产上“两个台阶”的时期,“生态农业”实际上起到削弱物质能量投入的消极作用。预料它和“有机农业”的结局一样,将随岁月流逝而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湖北省当阳市育溪镇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规范村组集体“三资”运营,保护了农村“三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预防了集体资产流失;使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真正实现了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从“制度民主”向“程序民主”、  相似文献   

12.
实现四个现代化,基础是农业现代化,而畜牧业是整个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畜牧业将越来越占有重要的位置。分析昭乌达盟的畜牧业生产的历史和现状,总的看仍处于靠天养畜、粗放经营、低而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增强农业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和“压舱石”的稳定作用,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国政府网公布的该规划内容如下:“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编制本规划。  相似文献   

14.
发刊词     
农业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农业生产好坏,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四个现代化进程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巩固工农联盟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重大问题。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总结了我国三十年来的历史经验教训,及时地强调指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集中精力使目前还很落后的农业尽快得到迅速发展,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保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可见,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把农业搞上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很好地研究我国农业中生产关系发展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从1996年开始,山西省临猗县全面推行了财务公开制度,做到农民的事情农民管,群众的事情群众办,把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理财科学化、管理程序化、监督制度化、工作一体化”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一、理财科学化。在科学理财中,他们从实际出发,把握好聚财、管财、用财三个基本环节。①“聚财”:这是民主理财的基本前提,要求村干部必须做到“三讲”:讲开源,培植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扩大集体经济财源,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开拓群众致富门路,减少农民负担;讲政策,“三提五统”和其他向农民收取的款项,必须符合党和国…  相似文献   

16.
“征实”是农业税最为古老的税收缴纳方式,即以征收实物的方式实现税收。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农业税以“实物缴纳”和“折征代金”这两种税收征纳方式都曾交替出现,但更多的是“实物缴纳”方式。税收术语通常称为“征实”。它对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确实起到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税仍然采用“征收实物”的方式进行,这对巩固我国新生政权,保证国家掌握粮源,平抑市场物价,保障人民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指出,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的内容可凝练为三个代表、三大先锋、三大文明、三大生计等“四个三”。牛文元教授在学习中分析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华民族前进和实现伟大复兴的总体指导方向,是“四个三”中的灵魂。“三大先锋”是中共自身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定位,即中共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首次提出,这充分显示出中共作为执政党的胸怀与度量,将最大限量地包容和团结海内外志士…  相似文献   

18.
<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事关人民生活、社会稳定的大事。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源头治理、全程控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回应社会关切,做好与食品安全法的衔接,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蕉的原产地之一,栽培至少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由于蕉适宜于温暖多湿的气候,因而粤地得天独厚适宜种蕉。蕉有多方面的经济用途,历来“广人重蕉”蔚然成风。蕉不仅是著名的岭南佳果、优良的绿化树种、淀粉植物、药用植物,而且是重要的纤维植物。蕉一身是宝,综合利用大有可为。它在广东人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大的历史作用。著名的蕉麻和蕉布曾是当地重要的特产。它不仅是本地人民大众主要的衣着来源,而且远销全国各地。唐时端(州)潮(州)盛产的蕉布还是献给皇帝的贡品。足证质量非同一般。及至明、清时代生产和消费依然是盛况空前。遗憾的是近百年来,这些历史事实似已被人忘却了。称著于古代的蕉布,而今已是鲜为人知了。颇感可惜。本文用现代科学的观点,从蕉的家族、麻纺技艺、综合利用、科学种蕉四个方面,论证了“广人重蕉”的历史经验及其科学性,提出总结和借鉴历史上的宝贵经验。重视历史上获得成功的经济信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开发利用当地植物资源,发挥地方优势,多种经营、综合利用。恢复和发展传统名牌产品,创新提高,打开销路,以丰富国内外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正>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当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机遇,必须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这一目标,以规划为统领、以产业为支撑、以治理为手段,坚持塑形铸魂并重,稳步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坚决克服“五种冲动”、加快实现“五个转变”,努力把乡村打造成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