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能源效率与能源生产率:基于DEA方法的省际数据比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能源生产率和能源效率有着巨大的差异,但当前的研究往往对两者并未进行明确区分。本文对传统能源效率的各种指标进行了梳理,认为这些传统指标并没有刻画出"效率"的本质,而且存在着诸多缺陷。为了同能源生产率相区分和比较,本文基于DEA方法构建了一个能够反映内在技术效率变化的能源效率指标,并根据各省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测算,将结果同以往的研究进行比较后发现,采用两种指标计算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而本文提出的能源效率则是一个更优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变动与分解分析:1978~2004年--基于非参数的HMB生产率指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使用非参数的HMB生产率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农村改革以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并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应和投入产出混合效应四个部分。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技术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而规模效应和混合效应影响较弱。文章还指出中国农业的育种能力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并分解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并对变化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构建了投入产出导向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跨期动态变化,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变化指数。为了减少计算偏差,我们引入了不良贷款和资本要素。分析表明,2000~2005年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4.8%,其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国有商业银行生产率改进明显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强。同时我们发现,如果不考虑不良贷款,则会高估中国银行业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6.
7.
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法,对1997~2007年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其结果显示: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由于技术进步增长不快,且技术效率负增长对技术进步的削减作用较大,因此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缓慢。通过各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一些更进一步的结论,为预测全要素生产率对技术进步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指数等的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法评述与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首先对Malmquist指数法进行了回顾,对Malmquist指数各种分解的分歧和争论作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介绍,并指出国内已有研究在指数分解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1979~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技术效率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得到了较大进步。但是1997年以后,由于技术效率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下降趋势。总体而言,由于地区之间技术差距的拉大,我国并没有出现全要素生产率的趋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11.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alternative econometric framework for estimating and decomposing productivity change that does not require a distribution for inefficiency or the uncorrelatedness between inefficiency and the regressors. We develop our methodology for the input-oriented radial measure of productivity change and establish that this equals the negative of the time change in the log cost function. Our econometric framework is based on a fixed-effects, multiple-output cost frontier, where we decompose productivity change into discrete shifts in the frontier and changes in firm efficiency levels relative to the frontier. We also show that the standard non-frontier specification is nested within our frontier model and thus can produce different estimates of productivity change. Using a panel of twelve US railroads from 1951 to 1975, our estimated cost frontier suggests average annual productivity growth of roughly 0.3 percent, with efficiency change rising then falling over the period. Specification tests reject the non-frontier model, which yields smaller gains in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2.
我国能源生产率的地区划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能源生产率状况以其对能源消费量的重要影响而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整理了我国各个省区1995~2003年的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来研究这些省区能源生产率的分类情况及差别原因。通过聚类分析,本文将各省划分为能源高效区、中效区和低效区三类,并利用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投资情况以及能源价格等因素对能源生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动态前沿生产面的非参数方法获取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依据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发展耦合于蕴涵前沿技术的机器设备投资过程逻辑,以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设备工器具投资表征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检验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及其匹配结构对我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是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来源,但技术效率实现与否内嵌于经济环境,受制于行业利润率及技术与人力资本的匹配程度。行业整体合意技术结构效应不明显,而以利润率和国有化程度分组发现,高国有化行业和高利润率行业存在合意技术结构。 相似文献
14.
袁鹏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11):70-85
基于二次型影子成本模型,建立能源需求增长的分解框架。采用1985-2010年中国省域数据的分解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扩张是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技术效率的提升则有效地降低了能源需求;技术变化对能源需求增长的影响较小;劳动力与能源之间价格扭曲的变化显著地增加了能源需求,而资本与能源之间的价格扭曲效应则不明显;能源对劳动力的替代和资本对能源的替代从正反两个方向对能源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正负相抵,总的替代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收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使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28个省区市1978~2007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并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个方面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TFP不断提高,但增长幅度呈阶段性下降态势。随着服务业资本深化过程的推进,服务业增长的要素推动作用相当明显,而TFP的增长贡献则逐渐降低,而且,在TFP的变化中,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明显,但技术效率的水平效应相对有限。在空间分布上,TFP增长及其分解存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区域性差异,但收敛检验表明,各省区市的TFP增长呈现出长期的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6.
物化性技术进步与我国工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物化于设备资本中的技术进步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变量。本文对Solow的时期性增长模型进行了扩展,并据此分析了物化性技术进步在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中的作用。研究认为,要保持我国工业的持续性增长,必须改进资本投资结构,注重效率资本的积累,加大对物化有最新技术的设备投入,这样既可以提高生产率,也可以缓解资源供给限制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We add to the literature on the US productivity slowdown and effects of public capital on productivity by employing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es to measure productivity. These indexes allow us to decompose productivity growth into efficiency chang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e derive these components for each observation, which we exploit to explore factors which may lead to differences in productivity across regions, including business cycles, both own-state and cross-border public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relative sizes of the manufacturing, service and public secto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mponent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 lend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fairly complex effects of public capital on productivity growth. 相似文献
18.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 The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has been based on ratios of radial Farrell efficiency scores. Calculating these relative to piecewise linear production frontiers...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生产率与效率:1952-2000——基于时间序列的DE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一个时间序列DEA模型,并运用时间序列DEA模型对中国1952-2000年生产率和效率的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的主要结论有,在整个样本期内技术进步的平均增长率为正;总体效率和各种要素的效率在改革开放前增长率均为负,而改革开放后均为正值;特定要素强度指数在改革开放前除了劳动投入外增长率均为负,而改革开放后均为正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