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章静 《现代商业》2007,13(23):171-171
我国外汇的持续"双顺差"让我们欢喜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着国际收支失衡的重大压力。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需与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调节国际收支政策和调节外汇储备规模等相适应,试分析我国当前面临国际收支平衡重大压力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外汇的持续"双顺差"让我们欢喜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着国际收支失衡的重大压力.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需与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调节国际收支政策和调节外汇储备规模等相适应,试分析我国当前面临国际收支平衡重大压力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人民币存在着一定的升值压力,但人民币升值会鼓励热钱的投机;会引致我国贸易类型的长久变化,即使将来汇率回到初始水平上,也难以使本国企业重新占有市场份额;人民币升值也不符合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也应建立在国际收支发生根本失衡的前提下。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应着重采用汇率之外的措施平衡国际收支。  相似文献   

4.
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是货币市场失衡的体现,一国经济增长不会恶化国际收支、人民币贬值不能有效改善国际收支逆差。选取1994年-2010年季度数据,以货币需求函数为媒介,分析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如何通过影响货币市场引致国际收支顺差。在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基本理论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国内信贷如何影响国际收支做了实证检验,得出外汇储备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与国内信贷负相关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货币需求函数,在货币需求函数中引入收入水平、汇率等因素,实证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引起货币需求增加进而引致国际收支顺差,并且人民币升值不能缓解我国顺差压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汇率机制改革的深入,人民币大幅升值引起我国经济一系列变化。汇率变化通过影响对外贸易、利率、国际收支状况等,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经济增长,同时人民币升值面临的经济质量、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三大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2003年以来,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现象的主要特征,人民币汇率保持不变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而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不绝于耳,2005年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为什么同样保持人民币汇率不变的政策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大受赞扬,而在几年后却饱受批评,显然,这是纯粹的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的。同样的人民币该不该升值、升值多少合适等一系列问题实际上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新选择问题。因此探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经典国际收支理论中,汇率变动是影响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2005年~2009年国际金融统计中汇率和国际收支中的相关数据,运用汇率支出转换效应理论,对人民币与美元的实际有效汇率和经常项目余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实际有效汇率呈现非平稳序列,经常项目也均是非平稳序列,因此无法进行协整检验,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洁琼 《商场现代化》2010,(10):142-143
当前我国人民币面临着持续的升值压力,汇率改革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汇率改革会对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要看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文章采用中国1994-2007年数据,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化是引起汇率变化的原因,但汇率的变动对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差额并没有影响。因此,如果单纯靠改变汇率来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8月11日正式对外宣布将优化和完善人民币中间报价方法,所以"811汇改"成为我国人民币外汇市场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提升在岸银行间外汇市场中间价定价机制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个市场化进程。自从我国实施"811汇改"后,人民币离岸与在岸外汇市场之间的汇率呈现出显著的双向波动、汇率价差越来越大的特点。所以,对离、在岸人民币汇差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研究非常重要。文章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人民币离、在岸汇率价差的波动特点,通过建立科学实证模型对汇率价差的影响因素和传导路径等进行实证研究后的结果显示:离岸人民币资金存量对汇率价差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作用,离、在岸利率价差与汇率价差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对汇率的预期、量化后的风险偏好、人民币利率、人民币汇率波动、资本项目管制等因素与离在岸人民币利率价差呈正相关。尤其是全球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改变会直接导致汇率价差的反向变动。  相似文献   

10.
<正>自外汇改革以来,随着外汇市场不断完善,市场供求开始发挥作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彻底扭转人民币汇率单边预期。汇率贬值的根源在于外汇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外汇收付连现逆差,资本金融项下的资本大幅外流,外汇流动性风险有所上升。过渡阶段应考虑人民币汇率的宽度波动,增强汇率弹性,稳定汇率预期与资本外流,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一、人民币汇率贬值风险和外汇市场供求失衡风险均在增大  相似文献   

11.
2014年以来人民币一改以往总体升值的趋势性特征,出现了自2005年汇改后从未出现过的突变反转性持续贬值,这一罕见现象具有重要的典型性学术和现实研究价值,但已有文献对此所进行的分析较为零散初步.本文采用BVAR等方法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出现了贬值趋势性特征,而不是短暂回调.国际收支的变化和贬值预期的变化是人民币汇率贬值的直接原因,经济基本面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经过国际收支和预期的传导来产生作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市场预期以及国际收支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上述结论对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理论和丰富汇率管理经验等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其走势对我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为国内外的物价和利率水平差异、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国际收支状况及央行货币政策等。在短期内,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美国经济逐渐复苏、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央行引导挤出套利资金以及国际收支的变动等原因的影响,我国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仍是双向波动,2014年内可能不会再出现人民币单边升值。预计未来跨境资金流动和人民币汇率仍保持双向波动的局面,且后者的波动幅度将加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持续的增长,固然增强了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稳定了汇率,增强了对外支付能力;但也造成了国际收支失衡,更重要的是扩大了人民币的供给,给实现稳定货币、抑制通胀的货币政策目标增加了难度。本文分析了物价稳定与汇率稳定的矛盾,提出要实现货币政策内外目标的协调,只能在国内物价基本稳定的大前提下实现汇率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4.
周小川回应: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主要考虑本国的对外经济、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因素.而不是个别国家的贸易逆差或者顺差;目前主要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不是简单地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  相似文献   

15.
2010年美国再次提出人民币汇率低估导致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人民币面临空前的升值压力。通过考察中美贸易差额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指出中美贸易失衡和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人民币汇率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通过对内部经济失衡、产品内分工、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和出口管制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原因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产业转移和外商直接投资主导的加工贸易,以及美国过度消费和对华出口管制。因此,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人民币汇率决定中的货币因素进行研究,主要就是研究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本文查找了相关数据,根据国际收支说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从中,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在实行盯住汇率制度期间,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不怎么显著;而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汇率存在着显著影响,并且它在人民币汇率决定过程中的贡献越来越大,这与该阶段货币政策存在独立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分析我国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呈现持续升值态势。汇率机制改革其目的是减少我国愈积愈多的国际收支顺差,促进贸易平衡发展。但从实际运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国际收支的变化对汇率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时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来自国际社会的升值压力等方面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并且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升值趋势探讨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际收支的变化对汇率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时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来自国际社会的升值压力等方面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并且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美贸易失衡的问题历来是双边贸易争端的核心,现今美国更是将贸易失衡责难于人民币汇率。本文通过对人民币汇率、美国信用卡贷款利率等变量与中美贸易差额之间建立相关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人民币汇率并非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的关键,提出缓解中美贸易争端需从推进内部经济均衡发展和改革国际贸易统计分析方法等方面入手。本文较以往文献,创新地在模型中引入了信用卡贷款利率,文章理论部分也增加了对国际贸易统计方法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