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编辑同志:我父亲是开拖拉机的,在工地上帮包工头运材料。一天,他上工地运槽钢,一个工人(与我父亲认识但不是装卸工)主动帮忙,站在拖拉机后面指挥我父亲倒车,我父亲倒了一段后,他喊再倒一点。他没有意识到后面已没有退路,我父亲也不知道,刚一倒车就把那个人撞倒在墙上。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事后处理说我父亲要负全责。我想,虽说我父亲的责任很大,但那个人不是装卸工,指挥倒车应该清楚自己所处位置的危险。请问,他一点责任也没有吗?工地包工头是否应该负连带责任?读者陈丽晋陈丽晋同志:您好,鉴于您对该事件的陈述较简…  相似文献   

2.
<正> 在我12岁时的一天下午,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所有关于做买卖的学问。当时,我正在父亲的家具店里打扫地面,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走了进来。我问父亲可不可以由我来接待她。父亲回答说:"就看你的了!"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我以前在你们店里买了一张沙发,现在它的一条腿掉了。我想知道你们什么时候能帮我修好?"夫人,您什么时候买的?"有10年左右了吧。"我跟父亲说明情况。父亲吩咐我告诉她,我们下午就到她家里去修沙发。  相似文献   

3.
今年一月,我所在单位的党支部一致通过,吸收我为中共预备党员,十几年宿愿一朝得偿,我的兴奋和快乐难以言表。我生于60年代,在那黑白颠倒的十年,本是东江纵队老战士的父亲却屡遭批斗。但我上学的第一天,他对我说的唯一一句话仍是“要听党的话,好好读书,将来为党和国家多做贡献。”长大以后,我才明白,共产主义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一旦选择了她,绝不会因为暂时的挫折而改变初衷的。在父亲言传身教下,他的信仰最终也成为我的追求。深圳特区初创时,我满怀一腔热血来到特区。当我发现我所供职的公司大肆偷漏税时,虽与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4.
阿鸿 《三联竞争力》2005,42(8):42-43
当家族成员面对赵步长时,眼前只有一个“董事长”,而不是自己的丈夫或父亲。  相似文献   

5.
当个体劳动者协会的同志及同学和朋友们鼓励我经营服装生意时,我真有些害怕,不是我胆小不敢闯商海,而是因为家庭遭受的不幸已让我把本钱赔干,甚至还欠了几千元的贷款。经商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1986年高考落榜后,我便开始经营小百货。行医世家、思想守旧的父亲对我经商不屑一顾,但我还是在父亲的埋怨声中开张了。虽然是小本生意,但一年下来却也能盈利二三千元。1988年,当我准备扩大经营规模时,家庭却遭受了意想不到的灾难─—年仅25岁的妻子身患癌症,我花光了几年来的心血,却仍然没能留住她年轻的生命。埋葬了妻子,一无所有的我…  相似文献   

6.
龚细鹰 《华商》2014,(8):1-1
一天,与一位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是个寡言之人,吃饭期间,他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很少插话。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问道:“爸,怎么了?”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我与他合作过几次,对他印象不错。  相似文献   

7.
《广告导报》2004,(6):137-137
说到记忆,就是父亲,或者是说对上一代我们父辈的记忆。最关键的词就是苦难、坚毅和内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父亲是在我最辉煌的时候去世的,我记得是2001年7月14日,北京申奥成功的第二天,我在办公室,老家给我打电话,说我父亲可能是癌症,那个时刻我永远难以忘怀。因为我在农村长大的,父亲受了很多苦,刚能享福的时候他去了。大家都知道,食道癌在治疗过程当中是极其痛苦的,化疗做手术,但是他从来没跟我说过一次他不舒服,没说过一次。而且他不让任何人去看他,他说因为我职业的关系,别人要来看,会给我带来麻烦,我要还这个人情。  相似文献   

8.
<正> 我叫谢晓云,家住山西太原市介休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个煤矿工人,母亲做点小生意,家里还有奶奶、弟弟和我,一家人马马虎虎还算过得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读高二的那年,父亲在一次井下塌方事故中不幸断了右腿,从那以后所有一家人的负担全在妈妈身上。在农村男孩就是宝贝,面对只有姐弟俩的家,我的读书梦也将会变成泡沫,如果家里一旦支持不下去,我就得辍学回家,怎么办?我非常渴望能上学读书,可面对家里的困境我只有默默流泪准备接受命运的安排。"不考大学会给自己留下终生的遗憾!"在学校老师的  相似文献   

9.
品行与发财     
品行与发财[玻利维亚]莫隆伟父亲青少年时是一个一贫如洗的打工仔,后来却成下一个实业家。他几乎缄口不谈他的创业史,但饭后教子,我也多少知道一些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父亲说:“我20来岁时,老板常派他的儿子和我到香港去采购。而老板宁可让我管钱,也不让他儿...  相似文献   

10.
父亲卖瓜     
父亲六十岁了,他没有固定的收入,生活的艰辛让他越发苍老。他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钱供我读大学。今年夏天骄阳似火,父亲在街边摆了个西瓜摊。他每次用板车从市郊的瓜农那里拖回一车瓜后,都会累得腰酸背痛。卖瓜的利润很低,为了能够及早把瓜卖出去,他一刻也不敢休息,很早就出摊了。一天,我们高中同学要在父亲瓜摊斜对面的一家餐厅聚会。当我从父亲手里接过用于聚会的30元钱时,我觉得沉甸甸的。我独自坐在餐厅靠窗户的椅子上,心不在焉地听同学们高谈阔论,时不时地望着窗外。透过窗户,我看见父亲的瓜摊前冷冷清清,父亲在如火的烈日下,肩上搭着…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农闲的时候,被亲戚们拉拢着做些买卖,谁知父亲这一做就做上了瘾,五六年了从没间断过。父亲的生意不大,只是贩卖一些农家常用的东西,也没有门脸儿.远集便去,平时就在家里。虽然赚钱不多,父亲却忙得津津有味,很多人都熟悉他。父亲中等个头,一张报@的脸,人们还跟他开玩笑说是“用应过度”。其实父亲是有因病病,尤其是一到三天,农活一忙,痛得就更厉害T。我不忍看他东问西跑的,便骑古自行车带力那个沉甸甸的大包管他去赶集。这天,我早早地到了某场,紧挨着一位卖莱籽的大爷上了摊。十点多钟,是位…  相似文献   

12.
中学时,我们家在县城开了一家饭馆。虽然处于闹市,可是因为是新近开张,光顾的人很少。父亲很着急,找喜欢文学的我商量对策。我想出一招,就在饭馆门口贴一副“请到这家餐馆用餐”的广告语招徕顾客。结果,越来越多的路人驻足观看,继而露出会心的微笑踏进餐馆。这让我第一次领略到广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父亲赚的和我花的──一个农家大学生的经济帐刘俊彦儿子在北京上大学,农民父亲的脸上很荣光,连自己节衣缩食也成了一种快乐。前几天父亲给我来了一封信,像年终总结似的.把家里一年的收支列了出来;收入:1、棉花:1028元;2、小麦:刨去提留得120元;3、做...  相似文献   

14.
咨询台     
《商界》2008,(1):112-112
2007年7月,我的父亲因为一次意外受伤住院,在整个陪护期间,我便以《商界》杂志为伴。通过父亲住院以及在家治疗的经过,让我想到了社会上还有许多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旁得不到相应的照顾,而且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时代,我考虑着开办一家养老公寓,相关事宜还望指点一下。  相似文献   

15.
肖昕 《市场周刊》2009,(12):57-57
我父亲因智力障碍,缺乏判断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使其生活更有保障,2009年1月,我将71岁的他送至一家老年公寓托养。合同约定的服务范围为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三个月前,我父亲在前往食堂就餐时,因路面较滑不慎摔伤,经检查诊断为“右下肢腓骨骨折”,已用去医疗费用17000余元。经多方交涉,老年公寓却以摔倒是我父亲自身行为所造成,不存在任何外力为由,一再坚持拒绝赔偿。  相似文献   

16.
缘起黑骏马我的父亲在我5岁的时候就去西藏支边,工作地点在喜玛拉雅山脉临近尼泊尔的一座气象科考站,他这一去就是6年。回来后父亲常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讲述雪山的故事,所以我从小就特别渴望亲自去攀登高山。高考时,我的志愿是地质大学,但最终却以3分之差名落孙山,只得放弃了通  相似文献   

17.
罗拉拉 《市场周刊》2011,(10):36-41
父亲10岁前是在秦淮河边长大的。如果不是那颗来自日本人的炸弹.爷爷的纸店会一直在升州路上开下去.而父亲的童年也会在南京延续。久居苏北县城的父亲那天画了一张地图:”当时我的家住在党家巷,我去钞库街小学上学.必然要经过夫子庙,  相似文献   

18.
王跃文 《华商》2014,(15):75-75
作为一位瑶族诗人,黄爱平的诗歌里有一种强烈的对瑶族文化血统的追忆,对瑶族文化虚根的抗拒。他的血脉里流淌的是瑶族的血液,瑶族人民苦难深重的历史,注定了他诗歌灵魂的沉重和苍凉。他不断地用诗歌追问、寻觅,试图印证他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血统,执著而又迷惘。他在《父亲回家》‘诗中这样发问:“谁是他的父亲/谁给他讲述已经逝去的秋天/讲述鸟巢与河流/劳动与汗水/谁会告诉他/生活是一件严肃的事?”诗人在急切的追问之下,又说:“父亲……我不认识他/事实上/我也不认识我自己”。诗人对父亲的渴求和追念是那么焦灼迫切,而父亲在他眼里却又那么的模糊。父亲只能在诗人的遥想中出现,作为诗人的自己,却“不知道他的脏脸和烟卷/更不了解/他的酒量和哭泣……”诗中的父亲是一种隐喻,是诗人对瑶族文化身份和文化血统日渐失传的伤痛,是对日渐模糊的瑶族特征的沉重喟叹。父亲是根,根的缺失使得诗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知变得惶惑而茫然,所以他在诗中说,“事实上/我也不认识我自己。”  相似文献   

19.
黄胶鞋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或象征,但在我父亲眼里,更是一种精神。父亲是一位退休工商干部,大家都尊敬地叫他赵老师,父亲曾在不通公路的高寒山区小学任教22年后,上世纪80年代进入宾川县工商局工作。  相似文献   

20.
管理智慧     
《品牌》2006,(5):78-78
<正> 1 自己煮一碗好吃的水饺现在科技发达了,每次我煮饺子时都会用抽油烟机上的定时器来定时。我有时觉得自己的行为都感到可笑,非到最后一秒是不会把饺子捞出来的,以至于经常吃不到可口的饺子。当然,这里有我忙的原因。记得我在小学时就会包饺子,并且我可以包几十种饺子。每当一家人吃饺子时,都是我来煮。都说我煮的饺子好吃。我的父亲调侃地说:"童男煮饺子好吃。"其实现在看来那更是一句激励我的话而已,这样我就得多干一些。当然我也感谢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