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明春 《中国企业家》2009,339(10):115-116
鉴于中国存在巨大的资源需求,中国企业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目前全球资源价格处于低位水平,因此我们认为当前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资源拓展的一个良机。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风险快速累积,成本日益增加。鉴于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长期存在,中国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有必要把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资源。一是扩大外汇储备使用主体和渠道;二是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方式。把部分外汇储备变成遍布全球的矿产资产、国外资源企业的股权、重大资源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以及相关勘探开发先进技术、知识产权和强大的研发力量,最终提高我国的重要矿产资源供应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征香 《中国企业家》2014,(19):100-103
2014年度中国企业国际化20强榜单解读是揭晓这份成绩单的时候了。2013-2014,在全球财富力量进一步消长,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地图中的权重再次改变的一年,中国企业在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市场,利用海外资源、引进国外技术、加速全球产业链的整合方面有哪些斩获?2013年是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到达高潮后第五年,当初以资源类和金融类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曾生发出一股海外抄底的冲动,左支右拙间,也从盲动和草率中汲取了教训。而5年后,随着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国际化经验和信心的积累,以及国外资产价格依然相对较低的事实,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国际化已经从暂时的低潮中完全恢复,而更富胆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4.
杨志浩 《企业经济》2023,(11):93-104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改变传统的经济运作模式,加剧了全球要素资源重组。在此背景下,本文解析了数字经济驱动全球要素资源重组的理论逻辑,探究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全球要素资源重组趋向。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削弱要素流动壁垒,加剧全球要素资源重组。在数字经济驱动下,以中间品和外商投资为载体的资本要素大量流入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通过贸易渠道跨境流动的技术要素,主要聚集于美国;通过移民渠道跨境流动的技术要素,主要集结于美国和德国。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全球要素资源重组冲击现行的经贸制度规则、削弱中国传统的要素禀赋优势、诱致“中国制造”低端锁定。因此,中国应加快完善数字制度规则体系、加快国内要素禀赋优势升级、构建由自主创新和国内需求支撑的国家价值链体系。  相似文献   

5.
张群 《价值工程》2014,(27):298-299
管控稀土资源是中国的主权权利,也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不违反中国的入世承诺。越来越多的国家因稀土问题将矛头指向中国,事实上,中国近年以36%的稀土储量为全球贡献97%以上的稀土产量,中国稀土储量仅能维持15年至20年。如果稀土资源枯竭,中国将处于一个十分尴尬和被动的处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中仍然是机会最好的市场。虽然苏宁也到海外市场去做了一些尝试,但我们仍感觉全球的投资效率、投资收益率最好的市场还是在中国。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全球地方化”的现实面前,中国人当三思,更当三思之后采取积极的行动经济全球化正在广度和深度上全面突进,代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特色的一种现象日益明晰起来。这就是“全球地方化”,以至于在英语词汇里,出现了“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地方化(localization)”合而为一的词汇“全球地方化(Glocalization)”。它表明,跨越国境的全球性经济活动,日益具备了越来越浓厚的所在国或地区的文化特征和地域属性,不再是简单的商品和投资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不再是跨国公司母企业或母国文化及管理资源、技术资源和实物资源等的物理性移动。…  相似文献   

8.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促进企业以全球视野谋划和统筹国内外创新要素,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07—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这一决策行为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研究表明: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能够有效促进企业价值创造,在多重稳健性、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企业价值创造效应主要通过促进创新资源获取、拓展市场战略布局和增加高管海外经历等3条路径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内部控制水平高的企业、产业链下游、知识产权保护强度高的地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价值创造效应更加明显。一系列结论为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创新合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创新能力、塑造发展优势、提升企业价值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处于全球经济异常艰难生态之中的国际贸易神经倍显脆弱.日前,美国和欧盟就中国政府限制钨、锑、稀土等九种稀有金属原材料出口的措施高调"发难",声称将共同向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提起诉讼.这是中国加入WTO之后首次收到的关于中国出口政策方面的控诉,也是奥巴马上任后美国向WTO起诉中国的首例贸易纠纷案.该案一旦展开,国际贸易领域的摩擦有可能迅速升级和恶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进入WTO后,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必然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与此同时,随着全球范围贸易壁垒和关税的逐步取消,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获得资源和分销渠道的机会也将会前所未有的增加。尽管在许多商品和服务领域,中国仍然是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市场,但是中国企业不应该拘泥国内市场,而应该将视野放得更远,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11.
全球农产品食品检验联盟3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主办,广州市质监局、广州检验检疫局联合承办的全球农产品食品检验联盟筹备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广州市副市长周亚伟出席会议并讲话。魏传忠表示,全球农产品食品检验联盟筹备工作会议的召开,是国际检验检测检疫领域的一大盛事。全球农产品食品检验联盟的成立,旨在建成行业资源集成共享的平台和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通道,通过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  相似文献   

12.
IBM整合全球创新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IBM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模式分析1、全球资源整合理念IBM公司主席兼CEO塞缪尔·帕米萨诺(Sam Palmisano)在美国《外交》杂志(2006年5、6月号)上发表了《全球整合企业》一文,宣称随着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和公司的不断演变,"跨国企业"概念正在逐渐地被"全球整合企业"所取代。文中指出,"全球整合企业"是21世纪的新型商业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物价高空起舞、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飙升之际,储量和销量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国稀土市场,不断爆出一条又一条新闻。先是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钨、稀土、钼等稀有金属产品提高出口关税,禁止外资介入部分稀土金属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开采:接着,日本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放话,指责中国造成资源短缺,要求中国放开稀有金属市场,不要对日本和其他国家限制,同时表示,日本将积极与南非等国接触,寻求确保取得这些稀有矿物的替代渠道。为此,日本还会提供探测技术援助,以帮助这些国家能够核实其潜在的矿产储量。  相似文献   

14.
十三年来,一家民营企业在跨国公司压力下的"非合资成长"作为低压电器的全球老大,法国企业施耐德惯在全球各地施以并购。同样,合资、收购,贯穿于它在中国20年的历史。法国企业看上去不像美国企业那么高调、富有进攻性,但其商业野心自潜藏在柔和、低调的风格中(想想达能)。此前,低压电器国有企业的赢弱,令它在中国市场上的拓张势如破竹,故能以较低成本整合产  相似文献   

15.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蔡力自本世纪七十年代起,全球兴起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运动的热潮,各国政府、组织已看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意识到环境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政治和经济生活,为此陆续制定了许多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中国21世纪议程》结...  相似文献   

16.
1、若干大宗资源商品国际贸易案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00年以来,中国相继成为原油、铜、铝、铁矿石、棉花、大豆及豆油、棕榈油等商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甚至是最大进口国。此时,全球大宗资源商品市场进入新一轮牛市,价格持续上扬,高振幅波动。中国在大宗资源商品国际贸易中的失利事件开始频频出现,一些事件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相关产业的运行。我们看看以下一些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占世界杜仲资源99%,全球总产量只满足需求1/9。目前国内杜仲保健品、饲料添加剂、杜仲胶等尚属起步阶段,市场潜力巨大。杜仲综合开发利用成为新的引人注目投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研究》2010,(5):84-84
4月23日,北京现代在新车云集的北京车展全球首发了一款战略车型VERNA(产品代码RC),这款车型是现代汽车集全球资源,历时5年,由南阳研发中心、北美研发中心和欧洲研发中心共同设计研发一款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全新A0级车型。  相似文献   

19.
11月20日,第二届中国蘑菇节在福建漳州开幕。本届蘑菇节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漳州市政府主办,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省食用菌学会等单位承办,全球最大的蘑菇菌种供应商美国Sylvan集团在内的30多家企业代表参会、参展。  相似文献   

20.
孟为 《经营者》2014,(14):73-73
面对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Google原有的服务资源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Android Auto或许将不得不寻求更多地与中国本地的移动服务商谋求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