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是国内外先进地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凝练城市文化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对江浙两省及温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现状、特征及问题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温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的理想框架。  相似文献   

2.
赵乾海 《乡镇论坛》2014,(33):15-15
文化产业园区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许多地区争先恐后地设立了动漫园区、数码园区、游戏园区等.就连一些欠发达地区也赶时髦地设立了文化产业园区。虽然部分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成为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助推器”.然而火爆背后.弊端丛生.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3.
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该地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程度有密切联系。作为文化产业欠发达地区,河南省要实现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仅依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需要辅助运用政府力量,坚持"政府运作"和"市场运作"双轮驱动,引导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创造全新的产业集群,逐步培育起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韩君 《价值工程》2012,31(13):92-93
鲁家峙岛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发展中遇到了产业选择不明确、产业集聚力不强等问题,通过运用SWOT矩阵分析,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和路径,并对产业选择和产业集聚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滨海旅游业、涉海休闲业等为主的海洋文化产业在海洋经济中逐步显现其发展潜力和重要地位。海洋文化产业人才集聚对加快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产业经济升级具有重大意义。面对在海洋文化产业新型人才集聚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种种问题,通过对国内海洋文化产业人才的集群现状分析,总结出人才集聚区域失衡、产业集聚效应不佳等问题,进而从人才集聚环境、集聚载体和分层次集聚模式等方面提出优化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海洋文化产业人才合理高效集聚。  相似文献   

6.
张荃香 《财会月刊》2012,(12):35-37
文化产业集聚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文化产业集聚区企业大多拥有知识产权使其具有知识产权融资的可能。本文分析了银行及风投机构对知识产权融资所存在的谨慎态度、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的不健全、交易市场尚未成熟及融资后的管理问题,并提出了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制度、建立文化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融资补偿机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技术层面构建了绝对和相对、静态和动态产业集聚指数和识别产业集聚发展阶段的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对各种指标的"恰适性"和"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澄清了在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指标应用上的误区与混乱。上述指标从不同侧面更精准的反映了我国近20年绝对产业集聚和相对产业集聚现状、产业集聚速度及产业转移趋势。  相似文献   

8.
宋充  程磊 《企业经济》2015,(2):109-11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文化产业正在发挥着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发展质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而文化产业集聚区则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把生态文明建设与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走"双赢"路子,对实现区域经济的永续发展,建设美丽景德镇、美丽中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生态文明视角下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探讨了集聚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表明,只有实现生态文明与集聚区规划、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相融合,才能更好地推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中通过分析物流产业内部B2B业务和B2C业务的不同经济属性和集聚发展特征,从理论角度论证我国物流产业内部的不同集聚结构标准,构建物流产业集聚模型;并从实证角度以我国物流产业为研究对象,评价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区域集聚程度(基尼系数)、企业集聚程度(赫芬达尔系数)和集聚结构(E—G指数),验证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发展的不同路径和趋势,提出我国物流产业应该走和如何走集聚化发展道路等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了促进应急产业集聚发展等6项主要任务,这必将引导应急产业要素汇集,推动应急产业集聚发展,使我国应急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本文分析了推进应急产业集聚发展的必要性,研究了我国应急产业集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应急产业集聚发展的具体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11.
孙继琼  徐鹏 《财会通讯》2010,(10):103-105
本文在借鉴区位商和Hoover系数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产业静态集聚指数和动态集聚指数,利用不同细分程度的27个行业,计算了四川产业静态集聚指数和动态集聚指数。研究表明,四川产业静态集聚指数和动态集聚指数较高的都指向了能源、家电、造纸及纸制品、食品加工业等产业,其中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集聚趋势明显,而房间空气调节器、彩色电视机、农用化肥等产业则存在明显的外移趋势。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济》2016,(2):108-112
集聚区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默认形式。本文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知识流动路径问题,从知识属性的视角,通过文献分析整理了知识的类型划分和流动特征,并总结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知识是以依赖实践的隐性知识为主。进一步细分了初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创意主体,基于此构建了集聚区创意主体之间隐性和显性知识流动路径。研究结论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有效合作提供了可行的发展路径,使集聚区从硬件设施建设发展成为产业协同合作建设。  相似文献   

13.
广东"双转移"是生产要素长期向珠三角地区集聚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要素由集中集聚走向分散集聚的过程。广东"双转移"通过一定的产业空间组织,促进产业集聚、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交织发展,产生产业升级效应、区域城市化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和区域协调发展效应,促进资源空间再配置和产业空间重组。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集聚效应是反映某一产业在当地发展速度与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通常来讲,要分析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主要是利用对产业集聚效应的测算结果来衡量的。本文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为例,以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为基础,通过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并在深入分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级市数据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和区际差异,研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呈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点状集聚状态,集聚程度较高,且近十余年间自我强化。在空间集聚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对"地区属性"的偏好及其"区位选择性"主要表现为:相比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更集中于市辖区;在≥95%百分位的城市中呈现更集中的集聚状态,在向前5%高位次城市集聚的同时,在高位次城市之间呈现均衡扩散趋势;在75%~90%百分位区间的城市中所占比重增长较快,相应位次城市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承载空间。最后,通过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特征的对比发现,东部集聚最为显著,西部次之,中部集聚程度最小。从集聚模式看,东部地区偏向位序规模分布模式、中部地区呈现均衡分布模式,而西部地区则为混合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与硅谷的区域发展网络的比较,提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网络体系,并提出通过政府、企业、大学与研究机构、现代金融制度、创新的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不断完善,进而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集聚,发挥出更大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7.
论人才集聚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地区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业集聚在其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我国经济的战略转型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产业集聚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将不断产生和释放集聚效应,这对人才的结构和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由此更加注重人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人才的集聚化程度。本文介绍了人才集聚,归纳了人才集聚的动力因素、国外人才集聚模式、人才集聚载体及人才集聚效应,讨论了人才集聚软环境建设,分析了产业集群、人才流动及其相关政策对人才集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人才集聚能力开发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运用SPSS16.0软件,通过CES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了反映辽宁省产业集聚现状的h值,并得出了辽宁省1999-2008年的产业集聚效应变化轨迹。同时对辽宁省的产业集聚效应h值进行因素分解,将h分解为内部集聚经济、布局集聚经济和城市集聚经济。结果表明:辽宁省产业集聚效应很不理想。这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规划政策的制定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运用SPSS16.0软件,通过CES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了反映辽宁省产业集聚现状的h值,并得出了辽宁省1999-2008年的产业集聚效应变化轨迹.同时对辽宁省的产业集聚效应h值进行因素分解,将h分解为内部集聚经济、布局集聚经济和城市集聚经济.结果表明:辽宁省产业集聚效应很不理想.这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规划政策的制定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聚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分析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影响效果。研究方法:通过错配指数计算划分错配类型、面板门槛回归确定集聚发展阶段、面板聚类区分错配程度,最后对不同分类情况进行面板固定效应和Tobit模型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资源错配的因素非常复杂,既与错配本身的技术因素有关,也与产业的空间集聚因素有关。产业集聚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对资源错配起到积极效果,而处于产业集聚成长期且资本配置不足劳动力配置过度的行业资源错配情况最严重。研究创新:从内涵型错配和集聚发展阶段的视角,多方面分类比较。研究价值:产业集聚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为行业补足发展短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