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龙飞 《经济师》2008,(9):263-263
河南是黄河文明的核心地带。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是由三门峡旅游区,洛阳古都旅游区、郑州都市旅游区和开封古都旅游区组成,黄河将这四大黄河文明旅游区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行产业集聚战略,构筑黄河文明旅游带产业集群,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优先选择。但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的构建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以黄河文明为基础,加强区域协作,采取产业集聚战略,将黄河文明旅游打造成世界知名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7,(9)
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阶层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职业群体。在社会学中,"阶层"一词来自源于社会分层理论,但是,我国对创意阶层的研究却更多偏向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称其为"创意人才"并强调了其经济学意义。文章旨在尝试以社会学视角还原中国创意阶层的价值。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创意人才"和"创意阶层"概念进行辨析,并以埃米尔·涂尔干的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创意阶层"的社会意义。然后结合实际提出了我国创意阶层的简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项兵 《商周刊》2011,(14):25-25
现在重铸中国商业文明,向世界贡献具有普世价值的"道"和"梦想",是扭转中国企业在全球遭遇的敌意态势、积极融入全球主流商业阵营,以及完成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的必然之途。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高新科技为支撑,以文化为依托,以个人的创意和技能为基础的产业门类,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对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危机的阴影尚未远离之际,需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5.
发展文化创意,促进河北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秀玲 《经济与管理》2008,22(10):81-83
河北虽然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但河北文化创意发展相对滞后,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提高河北经济的竞争力,需要发展文化创意为河北经济强有力的发展作文化支撑。文化创意使人们在消费产品的同时也享受精神文化的熏陶,提高人们消费的文化品位,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生产力角度考察创意经济,可以判明其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生产力形态的诞生,具有范式革命的意义。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应将"创意立国"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积极培养和扶植创意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进程中,绵延五千年之久的中国乡村文明,处在何去何从的历史十字路口。处在消亡中的中国乡村文明面临着文明、文化、经济、社会与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危机。从中华民族历史视角看,当今中国乡村的危机,绝不是一个村庄能否存在的危机,其背后表现出的是民族自信不足和主体性迷失危机。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看,乡村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之根、传承之载体,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自信之根、复兴之本。从生态文明的时代高度看,中国乡村文明的命运与生态文明紧密相连。中国乡村文明遇工业文明衰,逢生态文明兴,我们面临着生态文明建设再度从农村起航的历史选择。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的乡村文明,重新设计我们的未来。让乡村文明内生到中国特色文明模式中,成为中国城乡两元文明城镇化模式的一元而存在。我们呼吁社会各界拯救保护我们的乡村文明,共同建设我们的走向伟大复兴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9,(7)
文章在阐述中国元素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上,分析当下文化创意产业中中国元素的运用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提升中国元素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运用水平,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汉欣 《经济地理》2008,28(5):728-733
创意产业在国际上的兴起,被认为是继高新技术产业后的经济发展又一个新增长点.文章认为,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提法比较适合目前我国的国情.文章简要阐述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简况后,重点分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我国今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40字的战略思想与方针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增长阶段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创意,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它不仅追求经济的高速而稳定的增长,而且追求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构建河流伦理是应对生态危机、发展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河流伦理改变了只将人类作为道德主体的观点,强调河流的主体地位,把河流共同体作为道德主体和道德关怀的对象,是对传统伦理的突破和挑战。河流伦理强调河流的内在价值和健康生命,在理论和实践中构建一系列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从而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用"人水和谐"的价值观来指导人们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2.
营造绿色文化 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全新的世纪,这不仅预示着人为在将拥有更多的社会实践成果,以驰示着将有更科学,健康,完善的社会文明。上世纪末,人类已不断接到进入这种文明信号,其中之一便是出现了以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和自我保护的机会生存思想为核心的绿色文化。本文针对这一现象,阐明绿色文化的涵义,表现特征,分析营造绿色文化的意义与有利条件,且根据现实状况对这一文化的发展作出积极展望,呼吁社会为营造绿色文化,为建设生态文明作了努力  相似文献   

13.
以哈尔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切入点,从5个方面阐述了哈尔滨市文化市场的现状,指出了哈尔滨市文化市场主要存在发展规模小、文化消费水平低、供需矛盾突出、管理人才缺乏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体制性障碍等问题并且分析了原因,从而提出了以壮大特色文化市场主体为核心、以打造文化精品为突破口、以引导市民树立文明文化消费意识为保障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结合全球性绿色经济发展趋势与我国经济转型的现实国情,针对发展绿色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方针和政策,涉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创新绿色科技、倡导绿色消费、实施绿色新政等内容.中国共产党的绿色经济思想具有继承性、实践性、和谐性、文化性等特征,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文明的政府创新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社会的创建必然涉及到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新变革,生态文明社会的最终实现依赖于社会系统的良善调整与自主创新。作为公共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和公共权力的天然垄断者,推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重要政治任务和职责所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推进政府创新成为必然。努力实现政府管理的观念创新、体制创新、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及政策体系创新,是基于生态文明社会的政府创新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将绿色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既是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也是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制胜法宝;既有助于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也利于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当前,企业实施绿色责任的路径主要是:企业应树立绿色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绿色责任管理;推动绿色责任文化建设;营造绿色责任品牌;建立绿色责任形象。  相似文献   

17.
体验经济是生态文明经济的表现形态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鉴于中国的实际,以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提出要发展生态生产力,夯实经济基础;树立生态文明观,指引体验经济发展方向;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增强体验经济发展动力;缩小贫富差距,扩大体验消费群体;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验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代伟 《经济研究导刊》2013,(23):280-281
通过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内涵,从建设过程和结果两方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二维”评价模型,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测定应由两个分指数差距指数和进步指数复合成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指数进行,以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的绩效考核体系,使得考核工作能在真正意义上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挑战计划经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在加快。加入WTO必将对中国的计划经济化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从化层面做好“入世”前的准备即实现从计划经济化向市场经济化的转型,对于我国顺利加入WTO并获得益处是至关重要的。本人论述了市场经济化的内涵以及计划经济化的表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计划经济化创新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城市价值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城市是具有生态文明时代特征的城市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低碳城市建设本质上是在解决生态文明时代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质量的问题,是在正视和尊重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前提下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的过程,是在城市发展模式上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是人与自然在城市尺度上寻求和谐统一的过程,是在生态文明框架下实现城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建设低碳城市,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目标,把降低碳排放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结合起来,按照低碳战略、低碳规划、低碳产业、低碳文化和低碳管理“五位一体”等系统推进的路径,探索生态文明框架下城市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