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持续下跌的现实。似乎并没有影响钢铁巨头们增资中国的热情。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正极力在中国高端钢铁市场排兵布阵,而德国的蒂森克虏伯在中国成立控股公司的举措,更加剧了中国钢铁业高端市场的竞争气氛。  相似文献   

2.
产业趋势     
中国钢铁业整合全面提速;能源企业“煤电一体化”战略加速;楼市滑入下降通道;中国互联网发展形势堪忧;中国乳业遇十年来最大瓶颈。  相似文献   

3.
刘岚 《改革与战略》2012,28(4):209-212
近些年来,钢铁业所具有的特征使国际钢铁企业纷纷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调整,更多地以兼并、联合扩大产能等合作竞争方式来参与全球竞争。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其竞争力离钢铁强国还有较大差距。在全球化竞争背景下,中国钢铁企业必须从战略角度出发,在现有战略联盟实践的基础上,抓住全球钢铁业整合浪潮的机遇,通过各种有效的扩张方式,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孙玲 《中国报道》2009,(12):78-79
最大的全球铁矿石进口国却一直是贸易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中国模式”能否在新一轮谈判中有所收获,还得先从国内钢铁业的整顿开始……  相似文献   

5.
印度人创立的米塔尔钢铁集团并没有成为印度钢铁业老大,却在印度之外成就了世界钢铁业第一的伟业。20年前,我国的宝钢就已成为中国钢铁业龙头,然而今天它的地位已经受到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钢铁业呈现四大特征 世界钢铁市场需求强劲,为中国钢铁业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003年上半年,全球钢铁产量达到4.3亿吨,比2002年同期增加了3.9%,其中亚洲地区钢铁产量增幅最大,达12.1%.据国际钢铁协会预测,2003年全球钢铁市场的需求量将达到8.41亿吨,比2002年增加4.8%左右.2000年~2010年是全球钢铁产业的黄金10年,在此期间,全球钢铁市场将增加近3亿吨的消费,至2010年全球钢铁消费量将超过11亿吨.需求量和产量的双双增长引发了全球主要钢铁市场价格的上涨,钢铁价格的上扬促成了利润的增长,全球主要钢铁公司的经营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中国目前已发展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全球钢市走旺对我国钢铁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中国钢铁业面临的最需要突破的是自有技术创新的瓶颈。加快自主研发和实施利用的步伐,将成为我国钢铁业做大做强、决胜千里的利器。  相似文献   

8.
【台湾《经济日报》3月16日】钢铁业者表示,中国大陆的宏观调控是延续性政策,继续执行对钢铁业造成的冲击不大,反而应正面看待。  相似文献   

9.
方韶毅 《新财经》2001,(8):50-51
中国钢铁业是入世后第一个不受国家保护,全面进入国际竞争的产业。它与国际钢铁巨头的第一战.将直接影响其他行业的士气和信心。钢铁业准备得怎么样了?钢铁业的将来会如何?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钢铁冶金专家殷瑞钰院士。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05,(24):50-51
9年前以年产1亿吨钢首次成为世界钢铁第一大国之后,中国令人吃惊地在“亿吨量级”上连跨两大步,今年铜产量将历史性地突破3亿吨。与此同时,结构调整也几乎成为2005年钢铁业内的最大共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2007铁矿石谈判:闪电战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钢铁业目前正迅猛发展着,对铁矿石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不仅是钢铁业的大事,也吸引了大批国人的密切关注。2006年,铁矿石谈判旷日持久,时间长达7个多月,但最终,我们所期待的“中国价格”并没有出现,宝钢集团及中国钢铁业仍在一声叹息中接受了19%的涨幅。2006年底,铁矿石谈判重又鸣锣开场,各界都翘首以待,希望宝钢能谈出一个让大家眼前一亮的价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招标》2012,(12):50-51
天渐渐转暖,但中国钢铁业却依然寒气逼人。3月上旬,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通知,新一轮针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的整治,呼之欲出。时势使然春江水暖,但中国钢铁业却没有迎来利好消息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严重产能过剩让中国钢铁业遭遇"寒冬",精致化发展成为钢铁企业未来的转型方向。2013年刚刚开始,伴随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的大起大落、欧盟"钢铁行动"序幕的拉开,"唱盛"和"唱衰"钢铁行业的声音此起彼伏,中国钢铁业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4.
陈刚 《西部论丛》2007,(2):39-41
中国的钢铁业目前正迅猛发展着,对铁矿石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不仅是钢铁业的大事,也吸引了大批国人的密切关注。2006年,铁矿石谈判旷日持久,时间长达7个多月,但最终,我们所期待的“中国价格”并没有出现,宝钢集团及中国钢铁业仍在一声叹息中接受了19%的涨幅。2006年底,铁矿石谈判重又鸣锣开场,各界都翘首以待,希望宝钢能谈出一个让大家眼前一亮的价格。  相似文献   

15.
收购德国凯傲,成就中国企业在德国最大一笔直接投资 不走招标程序而是直接谈判,山东重工集团在国际并购中绝无仅有的非常规出牌,成就了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最大一笔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6.
一方面是中国钢铁业的产能过剩急需控制总量,一方面是中国钢铁业的结构失衡急需“拉长短腿”。在坚持结构调整主线不动摇这一共识的前提下,如何做好上述“破”“立”文章,已成为国内钢铁工业走出“两难”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关注     
钢铁业产能过剩将带来灾难性后果 在6月6日召开的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指出,目前中国钢铁业投资增长过快,特别是低水平产能扩张的问题较为严重,产能增长在建设和投产时间上过于集中,钢铁工业发展的结构、节奏失调。新增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完全适应,部分产品产能过剩。 据介绍,中国钢铁业固定资产投资往年均在400亿元至500亿元人民币之间,2002年达到704亿元,2003年达到1400亿  相似文献   

18.
俄国第二大钢铁企业耶弗拉兹集团(Evraz)通过持有在新加坡上市的民企德龙控股51%的股权而间接拥有中国数家钢铁企业,这一外资曲线进入中国钢铁业的现象引起了一些业内人士的关注。宝钢董事长徐乐江指出,越来越多的外资控股中国优质民营钢铁企业的行为值得警惕,很可能将对中国钢铁业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9.
钢铁业转型"养猪种菜",一时间成为笑谈,且不论消息是否属实夸大,其背后却深刻地折射着钢铁业正在面临的艰难。去年的四季度对于中国的钢铁行业来说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寒冬,由于决定钢厂成本的铁矿石价格与钢材价格变化的严重不同步,钢铁业在四季度几乎全行业的亏损吞噬了约全年的利润。华泰联合证券的数据显示,去  相似文献   

20.
行业点击     
钢铁业寒意犹存 近期,一股钢铁业的“暖流”似乎是突如其来,几家钢铁类的大型上市公司推出第三季度经营报告,当季利润同比大幅上升,“钢铁板块”在股市领涨,更有评论文章明确断言:中国钢铁业业绩反弹的“拐点”即将到来。但是,各大钢材市场内的分析人士对比有点摸不清头脑:“他们觉得热,我们却感觉寒意犹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