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工作如火如荼,文物艺术品行业也不例外。阐述了文物艺术品网站几种有偿服务的赢利模式,叙述了文物艺术品网上拍卖的几种主要形式,论述了集中式的没有最后期限的限时拍卖和荷兰式减价拍卖两种新颖的电子商务模式,给出了文物艺术品电子商务的流程和模式,旨在促进文物艺术品网站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近日发布了上半年全国拍卖业经营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文物艺术品拍卖在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自去年秋拍开始出现明显调整。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实现92.4亿元的成交额,同比2011年上半年的283.16亿元下降了67.4%。其中,5至6月春拍高峰时段累计成交56.81亿元,占上半年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的  相似文献   

3.
和西方200多年的艺术品市场历史相比,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兴起不过20年时间,如果从1992年深圳举办艺术品拍卖算起,正好20年,随后,朵云轩差不多同时也举办艺术品拍卖,但真正标志性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开端应该是1994年中国嘉德艺术品拍卖有限公甜的成矗:和首场拍卖,首场拍卖就取得开门红,随后,各地拍卖公司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相似文献   

4.
林梦达 《长三角》2011,(11):70-71
伴随着对未来经济环境的各种揣测,2011年秋季拍卖时节如期而至。尽管连续几年的文物艺术品拍场屡创天价,但未来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始终是漂浮在人们心头的一块阴云。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品流通领域繁荣背后的各种“灯下黑”时有报道,也引发了一些藏家对“中国艺术品市场还能走多远”的忧虑。不过,举足轻重的香港苏富比2011年秋拍近日...  相似文献   

5.
风险,是一个投资者永远的话题。与股市、楼市的低迷相比,2010年的文物艺术品市场可动用“疯狂”二字。在拍卖会现场,竞价此起彼落、槌声不断,哄抬出一个个成交天价,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前台正式踏人“亿元时代”。  相似文献   

6.
2010年秋注定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历史上被载入史册的一个拍卖季,372亿元的成交额比春季上涨了85%,比上一年秋季上涨了138%,几乎所有测量市场规模的指标都在争相创纪录。充斥拍场的40%的买家是新买家,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行为日益由财富阶层的个人爱好转化为一种企业行为。  相似文献   

7.
朱红亮 《企业经济》2012,(4):159-162
本文从浙江艺术品拍卖市场格局着手,重点分析金融危机给浙江艺术品拍卖市场带来的恐慌、画价缩水、业务下滑等灾难性影响,深入探讨其存在的根源,提出在困境中的浙江艺术品市场迎接新机遇的根本策略。从错位经营、疯狂操作到理性回归各自市场本位;从市场多层次需求开辟新的市场方向,构建由单一到多元的经营结构;从单打独斗的粗放经营到走品牌化发展之路,逐步与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接轨,实现浙江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海派民间收藏展展出了众多民间收藏的文物精品。无论是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拍卖,还是近日在上海闭幕的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已成为收藏界关注的主要话题,一度借助于经济辐射散发出斑斓色彩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好日子似乎也已经到头。面对经济调整阴影下的中国艺术品收藏,不少参加  相似文献   

9.
近段时间以来,艺术品拍卖市场频频被曝光,一些拍卖公司知假拍假、联手做局,存在欺诈、自我炒作、洗钱行贿、贪污等四大黑幕。业界人士疾呼:须重拳整治艺术品市场拍卖乱象,保护书画家的知识产权,维护收藏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艺术品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字     
《数据》2011,(4):6-7
近日法国专业网站“艺术价格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达31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33%,成为世界第一。中国艺术品拍卖交易额从2007年全球第三到2010年全球第一只用了3年时间。  相似文献   

11.
艺术品除了收藏鉴赏的价值,还为广大投资者开辟了一条财富通道。据相关的数据显示,中国艺术品市场从2010年拍卖成交额580多亿,市场总交易额近1800多亿,到2011年拍卖成交额975亿,市场总交易额2108亿元,为世界第一,且占了全球总量的40%,充分反映了艺术品市场迅速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12.
郭青 《现代企业》2010,(6):35-35
本刊讯 据《北京晨报》报道: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诞生了,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在今年保利春拍夜场中以3.9亿元成交,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这一事件被业内认为是中国书画“扬眉吐气”的一刻,中国艺术品终于可以在数量级上比肩西方油画作品了。  相似文献   

13.
世界最大的拍卖公司英国苏富比属下的香港苏富比与国企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旗下的北京歌华美术公司,联合组建了一家合资公司。名为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这是近年来国内有关艺术品拍卖最重磅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7,(16):98-101
艺术品拍卖,“拍卖”是主语,不是“艺术”。但缺乏艺术专业精神与品味的交易热潮能否持久?  相似文献   

15.
头条     
《数据》2011,(1):8-8
艺术品拍卖的资本定价时代:大鳄凶猛《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2期资金从股市和房地产流向艺术品市场,类似的联想现在变得越来越直接和普遍。虽然目前仍没有系统的数据支撑,但是从2010年上半年国内艺术  相似文献   

16.
《企业标准化》2007,(5):69-69
艺术品市场信息全球领导商Artprice每天公布2900家国际拍卖行超过2100万种拍卖品的拍卖价格和有关指数,各拍卖行的实力大小和交易额都难逃世界各地财经新闻报刊和代理商的法眼。  相似文献   

17.
六安 《长三角》2011,(7):68-69
由于民国距离人们的时间并不是很遥远,一直以来,在收藏界,民国的瓷器没什么地位,始终是瓷器拍卖专场上的“杂货”。时至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各地相继举办辛亥文物展览及拍卖,民国瓷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曾经不往眼里夹的“杂货”,如今成了一小撮有心藏家的掌中宝。有人相信,民国瓷器中的精品会有“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英国伦敦曾拍卖过一件唐三彩,以4955万港元成交,这一价格一直保持了十几年。但是近几年,中国艺术品迭创天价,前十位排行榜屡屡被刷新。如2005年,正当国内艺术品拍卖高潮迭起时,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卖公司传来喜讯,一只元代青花大罐在拍卖会上出人意料地以1568万英镑(约合2.3亿元)的价格成交,买家为英国一著名收藏家。  相似文献   

19.
在印刷和艺术品行业,雅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另类”。它的利润80%以上来自印刷业务,却声称不能把它当成一家印刷公司;它不参与艺术品经营和拍卖业务,但这个圈子的信息和内容资源却被它掌控在手里。从印刷拍卖图册起家,雅昌如今已拥有全球最大的中华艺术品图文数据库,通过这个核心数据库把艺术品行业最主要的参与者——拍卖行、画廊、投资者、画家、印刷出版公司联结在一个平台上,由此开展印刷、互联网、数字资产管理、摄影、出版、高仿真复制品销售以及展览策划等业务,在被称为“夕阳产业”的印刷行业中突破,创出了一种全新的“传统印刷+IT技术+文化艺术”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20.
陆昂是收藏界的“异类”。当嘉德在线2002年以250万的高价拍出徐悲鸿的油画《愚公移山》时,她懊悔为什幺当初没有破了戒律,自己拍下来;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请人在嘉德拍卖上花几百元拍下一幅艺术品,她兴奋得逢人就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