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看过一篇报道,说人在运动时体内能产生一种快乐因子,怪不得我和赵越整天乐呵呵的。 佟凡,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早已从众多影、视、话剧作品中,熟悉了他那俊朗的形象和炉火纯青的演技,也从《京城健身潮》《大观园》《SK状元榜》等电视节目中,欣赏到他颇具亲和力的主持。生活中他充满激情,也感染着周围的许多人,与妻子赵越一起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懂得享受生活,把小日子安排得井井有条,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2.
灵魂的家园     
在我的案头长期放着两本书,一本是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一本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我虽然读过许多国外文学著作,但这两部作品被我当作一生的课本来阅读。  相似文献   

3.
事故     
《道路交通管理》2011,(9):65-65
问:我骑自行车不小心撞到一辆紧急刹车的小轿车的尾部,导致我摔倒轻微受伤,我的自行车损坏,小轿车后尾灯损坏,小轿车驾驶人要求我赔偿他的车损,请问我是否应当赔偿他,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作者是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公路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也是我的网友之一,自称“黑哥”。作为志愿者赶赴地震灾区,黑哥第一时间通知了我。为他鼓劲的同时,担心也如影随形,我深知,在那种环境下,他和其他志愿者不仅要面对余震和疫病的威胁,睡觉和吃饭都可能成为一种奢望。因此,在他到达灾区后,我没有打扰他。 一周时间的志愿者工作结束,黑哥返回了家乡。我在第一时间约来了这篇让人再次落泪的稿件,虽然没能赶上上期的地震专刊,但作为一名编辑,我有叉务让更宝贵经历。而他的经历,正在努力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向黑哥及更多奔赴灾区的志愿者们致敬!  相似文献   

5.
过去这一年好像有点背时,行车时三天被骗过两次,一个月丢失手机两部。 2001年8月1日早上,我接了一件活,谈好运价400元。货主听口音有点像兰州人。货主先看了货,后和我吃了午饭,装好货后又用手机向单位领导请示,问还需要点什么。忽然他对我说,他的手机没电了,“把你的手机借用一下”。我出于对货主的信任,便把自己的手机借给了他。他用手机说着话,向市场的办公室走去。五分钟过去了,我不见他还手机,就到办公室去找他。一看屋里没人,问发货的老板,他说货款也没付,马上派人去找他。结果找遍市场不见此人。这一来我4…  相似文献   

6.
小周的故事     
我叫何新杰,是一个来自安徽的驾驶员。今天我想用我老乡小周的遭遇来唤醒大家对交通安全的重视。 我和小周都出生在安徽一个贫困县,从小一块儿长大。小周的父亲是村里的一个小干部,家境比我好一点,他经常帮助我,因此我们成了好朋友。小周20岁那年,他爸从亲戚家中借了一点钱,让他去学驾驶技术。四个月后,小周考取了驾驶证。家乡经济比较落后,没有多少机动车辆,有了驾驶证后小周还在家干了两年农活。一年春节,小周的一个远房亲戚来到我们村。他出手十分大方,一打听才知道他买了一辆自卸车到宁波搞运输,一年就挣了5万元。5万…  相似文献   

7.
矫情的梦想     
吴昊 《西藏旅游》2014,(3):15-15
每当有人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时,我都会非常轻蔑地一笑,我想让他觉得谈梦想是一件很矫情的事情,不然说出来会让他觉得我是一个很矫情的人。但是我的确有一个很矫情的梦想,我想当一个驻唱歌手。当我说出这个矫情的梦想时,旁人会很惊奇地瞪着我,他们的眼神像是在对我说:“你怎么不去当一个诗人呢?”  相似文献   

8.
想起两年前的今大,眼泪不得干。我东挪西借凑了5万元钱买了一辆东风牌货车跑运输,那天从广州装货运回家,正是晚上8时许,在离家30公以的地方与一辆手扶拖拉机相刮,车辆无损,只是手拖司机工某从驾驶座上摔倒在地。于某从地上爬起来、问我有什么问题没有?我说没事。我立即问他的情况,他说手扶拖拉机的货厢上只刮了点印,不妨事。他的左腿刮伤了,但伤势不大。我将他的裤腿卷起一看,腿伤的确不大,擦伤点应。尽管如此,我还是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去交警队报案,由交警出面解决;二是送他去医院作检查,免得以后互相扯皮不得清场。王某说…  相似文献   

9.
绝不妥协     
磕磕碰碰地,我从农村进了城,当了一名管车的交通警察。一直在为我前途担心的父母为此舒了一口气。不过,打从当了交警那天起,我就从乡邻们热情得有些过火的笑脸中,看到一些模糊得令人难以言传的东西。这使我感到不安,似乎将有什么令人烦恼的事要发生。 没过多久,烦恼事便来了。 那天我正上班,一位邻居风尘仆仆地来找我,很着急的样子。我端起一杯茶递给他,他接过去犹豫了一下,又轻轻地放下了,脸上堆满笑容递给我一支香烟,然后才说明了来意。原来他因违章被我的一位同事扣了车,开先他是愿意交罚款的,后想到有我这么个邻居在,便…  相似文献   

10.
挨劫     
一个春光明媚、梨花吐艳的日子,我驾车去河北省蔚县拉煤。之前早有耳闻,矿区一带路霸恶棍横行,拦路抢劫、敲诈案件时有发生。为防不测,司机们多选在白天进矿装车,日落之前急火火驶出矿区。同伴的心情很好,不停地哼着时下流行的一首电视剧插曲。谈笑间已驶上矿区路,正与同伴商量去哪座矿装煤。一辆摩托与我车平行,戴墨镜的骑车人冲我车不住地指手划脚。听不清他说什么,心想莫不是我超车时吓了他?我扬起左手冲他敬个礼,示意他前行。那戴墨镜的汉子并不吃这一套,把我们硬别到路边,气鼓鼓下车近前,大声嚷道:“你撞了我!”得,遇…  相似文献   

11.
臭嘴     
前不久,我与同车队的小王擦肩而过,见他大张着嘴在笑,嘴里能放进一个乒乓球,便回头拉着他的衣角问:“怎么,摸到大奖了?”他说:“我老婆生了个儿子!”我赶紧说:“恭喜恭喜,要请客噢!”他说:“那是,那是。”三步并一步地走了。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个驾驶员,又是一名党员,把车开好,把旅客照顾好,安全送抵目的地,这是我的本份。”他是一名开车能手,行车20余年来,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安全行车里程200万公里以上。2007年,他当选为中共陇西县第十三届党代会代表,并荣获“全省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他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光荣称号。他就是定西市陇西县运输公司客车驾驶员何焕林。  相似文献   

13.
正是六月石榴红徐向田有一位警察叫石榴。石榴是他的小名,初次认识石榴时,他还不是警察。一年初夏,我随调动工作的父母迁来这座小城,插入一所高中读二年级。大约是一个月后的一天,我收到一本省城出版的文学期刊,上面有我的一篇名为《石榴咏》的散文习作。当时我注意...  相似文献   

14.
王玉海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交警支队机动车管理处证照科的一名普通民警.同事们都信服他对待工作的执着和那么一股子韧劲儿,领导称赞他是学无止境坚持原则的业务尖子;群众们说他总是笑脸常现,是地道的热心肠;不法分子说他是胆儿大不要命的家伙……王玉海则这样评价自己:我就是一名普通交警,我的职责就是为群众服好务,办实事。  相似文献   

15.
当我正坐在一户藏家小院里,一边享受青藏高原早上特有的阳光,一边逗弄着家里那只懒洋洋的老猫时,一位友人打来了电话。友人要沿着湄公河去寻找法国女作家杜拉斯的《情人》路,他带着他那天生热爱浪漫的文艺腔调说着。“这样,你住江头,我在江尾,共饮一江水,即使身处异乡相隔万里,仍感你我近在咫尺。”听着友人兴高采烈地计划着未来的行程,湄公河?我倒是茫然得很。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大学课堂纪律比较松散,但他们一般不迟到。我注意到坐在我旁边的一名黑人学生,每次上课他总是迟到,每次都是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在课间聊天时.他问我们怎么来学校, 我说我们十三人同乖你们也不是自己开车来呀。”我问他每次来晚是不是住得很远 交通不够方便?他说:“唉,上学期我还有车开,可是现在因驾驶记录上违章分数累积太多,驾照被扣了,所以每天都要赶公共汽车,很不方便,所以总来晚。”可能是亲身经历的缘故吧,他对有关违反交通法规如何被处罚搞得挺清楚的。他告诉我,如果分数累积到一定数量,车管所将暂扣驾照六个月或…  相似文献   

17.
20多年前,我在某国营大厂办公室当主任的时候,曾为手下秘书岗位未能“成就”一个人才而感到遗憾。当时,从外单位调来一个年轻司机到办公室开小车,姓李,28岁。调动之前,我曾看过他的档案,入伍后当了驾驶员,但没多久便被他所在连队的报道组“借”走了,因为他能写,文笔不错。他的稿件常常被报刊选登,为此他还立过两次三等功。我对他的印象不错,因为当时能写的司机是凤毛麟角,为此我竭力促成了他的调动。他来上班后,发现他对时政很关心,对文件、政策理解都有独到之处,文字表达能力强,还写得一手好字。在他车上,总有很多报刊,不出车的时候,他就呆在车上看报看书,还报考了新闻、文学等函授专业,不像其他司机,一有空就聊天。我觉得秘书的工作更适合他。  相似文献   

18.
李政 《民航政工》2002,(1):48-48
十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了军。在部队度过的那段时光里,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那位入了党、转了志愿兵,但因化程度低而未被提干的老兵。在部队时,每天早晨,我总能听见操场上他“刷刷”的扫地声;每天晚上,我总能看见猪圈旁他忙碌的身影。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你党也入了,  相似文献   

19.
朝圣     
我每天都会见到他,从未有过交谈,但我相信他认识我。他的衣衫褴褛,额头的厚茧像二郎神的第三只眼那么触目惊心。他的手板带有铝片,击打的声音清脆响亮。  相似文献   

20.
感恩父亲     
父亲去世三年多了,每每看着全家人的合影照,我愈加怀念我的父亲——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最可爱的人”。我的爷爷奶奶去世早,父亲一生吃了不少苦。1951年.父亲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青海省民和县参加西北剿匪战争,后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在一师三团二营任班长。我看过他的复员证和各种荣誉证童,听父亲讲,他是炮兵,战争中多次负伤,身上留有弹片,耳朵也被震聋,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被评为三等甲级残废军人,同国后,存辽宁沈阳治病疗养,我还记得他治疗期间和战友们照的已经发黄的相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