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认识船员用工法律关系是船员合法权益保护的前提,理论上和实践中对船员用工法律关系都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应当依据《劳动合同法》、《船员条例》及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并结合我国船员用工现状来分析我国船员用工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慧凯 《商》2014,(14):128-128,111
本文主要阐述了以前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产权在整个社会经济体制中的确认程度不够,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常常受到侵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保护其财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财产权保护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想法。  相似文献   

3.
王金凤 《消费导刊》2009,(20):62-62
非公有制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非公有制经济所承受的不公平待遇制约其发展。本文查摆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待遇的现状,指出了人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错误认识,在查摆问题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需要法律的有力保护。于此同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要自强素质,善于运用政策和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贸导刊》2005,(6):35-36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意见》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苏商业会计》2009,(6):I0011-I0012
为加强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维护正常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国家、股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等有关精神,现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发布实施。在我看来,这个《决定》中涉及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方面的核心规则有四项:一是扩大覆盖范围,二是做实个人账户,三是改革计发办法,四是建立调整机制。这些规则指出了下一步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基本方向,同时其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认真讨论。1扩大覆盖范围新《决定》提出:“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为重点,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要预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劳工问题也日益突出,并被国际社会所关注。目前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严重,如签订劳动合同的比率很低,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劳动条件恶劣、劳动安全问题严重,不支付加班工资,劳动者的生存权受到侵害等。文章提出,为维护劳动者权益,第一,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登记制度。第二,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拒不执行最低工资规定的用人单位。第三,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劳动定额标准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日常监察制度。第四,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抓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参保问题。第五,要加快制订《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修改完善《劳动法》。  相似文献   

8.
企业发放的职工薪酬是企业职工的核心收入来源,职工薪酬核算、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关乎企业乃至企业职工切身利益,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我国企业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形式、劳动关系也变得日渐复杂化、多样化。随之,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想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劳动者薪酬。要以新准则为基点,全面而客观地分析职工薪酬核算问题,多层次、多角度采取合理化的措施加以解决,促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减少企业、职工之间纠纷的发生,避免企业内部大量人才流失,减少运营成本,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蔡潇剑 《商》2013,(14):216-217
随着市场的剧烈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人力资源的竞争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本。伴随发达的信息交流和劳动者的求职需求,劳动派遣应运而生。但我国派遣机构秩序混乱,经营地位不明确,混业经营现象严重,派遣员工处于弱势地位,合法权益遭到侵犯。规范劳动派遣的发展,规制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派遣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光彩》2004,(10)
8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省考察时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出了五点意见:一是国家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权益。非公有制企业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二是国家制定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非公有制企业要认真执  相似文献   

11.
《船舶经济贸易》2008,(2):28-30
《劳动合同法》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具体到船舶行业,该法对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增强就业的稳定性和提高就业质量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引发了对中国船厂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的担心,以及如何理解劳务派遣同工同酬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本刊记者甘丰录就有关问题请业内专家进行了解读。——编者  相似文献   

12.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第一,政府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不违反价值规律,不违反供求规律,不违反竞争规律.第二,要改革审批制,减少审批事项,必要时改审批制为核准制或备案制.第三,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依照《宪法》和《物权法》对待非公有制经济,使之同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为了应对这些矛盾和保持社会稳定,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不乏向计划经济体制回归的因素,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本文站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认为必须消除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宏观调空体系,切实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田晓芳  陈夕子 《商》2012,(5):96-96
《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劳务派遣中存在的争议得到了缓解,但是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又企图使用隐蔽用工的方式来降低雇佣成本,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逃避法律责任。近两年,超市中的销售女工的隐蔽用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究其原因,社会发展的过渡阶段的不足和法律条文的漏洞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还要遵循客观事实,从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出发探讨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问题既是重要法律问题,也是重要社会问题。当前,现行《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权益保护存在缺陷,企业裁员对劳动者权益损害严重,过渡条款适用对劳动者产生不利影响。完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应重视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提高裁员后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水平,加强对过渡条款适用范围限制,从劳动合同签订的主体入手,加强其法律意识,从根本上解决法律缺陷对劳动者权益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16.
童效金 《商场现代化》2010,(23):152-153
当前企业职工福利费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与工资及其他成本费用界定不清、发放或支付不合理,尤其是垄断国企、事业单位等,导致国家的税收流失严重,《通知》的出台正是为了解决该问题,从而完善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更好地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本文分析了《通知》具体实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部分缺陷产品进入市场,引发了许多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的问题,并且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我国虽然一直致力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法治化国家,但尚未建立健全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损害,法治的进步受到阻碍。因此,制定《缺陷产品召回法》,有利于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及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8.
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经常采取不正当的价格对比,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权利、社会的整体福利和妨害了社会竞争秩序。从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广告法等角度对不正当价格对比进行规制都不能消除其对经济运行所带来的危害,应该完善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遏制不正当价格对比。  相似文献   

19.
程晓棠 《现代商业》2013,(32):64-65
我国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的《劳动合同法》,客观来看,新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更加全面,随之而来企业所处的用工环境也将更加艰难。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例层出不穷,一些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严格存在一些不理解。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要想合理降低用工成本,切实规避用工风险,最根本措施还是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人事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田丽娜 《消费导刊》2012,(5):178-179
劳务派遣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第一次为《劳动合同法》所规定。劳务派遣连带责任的制定是立法上的创新,符合我国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和谐劳动关系的立法目的,存在立法上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但此规定过于笼统,尚未细化,存在制度设计单一的缺陷,对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不区分雇主责任,是一种扩大适用范围的连带责任规定,存在显失公平的立法弊端。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成熟立法经验,试着提出对劳务派遣连带责任规定的完善建议,力求为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