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乡村城镇化是指各类发展要素不断地向农村聚集,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环境始终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由乡村城镇化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家和人民群众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是未来乡村城镇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的分析,提出要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二是政府要树立“天人合一”的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城镇化整体建设状况的基础上 ,指出了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认为科学规划城镇建设、合理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土地、户籍制度问题和城镇管理体制问题是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 ,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土地属于自然资源,在城市发展中属于重要的资本,合理的经营城市土地,充分发挥城市土地资源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健康良好的发展,伴随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土地利用管理问题,本文对浙江省在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诸多环境问题,并对城乡经济发展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本文提出,协调农村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的理性选择应该是: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要兼顾农业持续发展的三个目标,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农村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大系统,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政府要强化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管理,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生态型城镇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师》2017,(5)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都有了长足的提高,截至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6.1%,但是由于我国在建设城镇化方面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和发展迅速,所以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土地流转和城镇建设等问题和矛盾。面对我国农村城镇化面临的诸多问题和矛盾,我们要科学合理布局,限制特大城市,扩大中小城市建设,新建一批卫星城,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进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理顺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要以极大的智慧和勇气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农村地区发展进步的重要战略.我国也将其作为“十二五”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现就我市海安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县域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富喜  王仲智 《经济地理》2005,25(6):838-842
改革开放以来,以农村工业化为主要源动力、以小城镇数量及城市市区的双重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亦给山东全省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了诸多方面的影响。新世纪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方针应该是:进一步强化大城市建设;积极合理发展中等城市;重点发展小城市;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在此基础上,就推进全省城镇化有序、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2012年,山西城镇化首次突破50%关口,社会结构进入新时期。在这个关键点上,城镇化应该如何推进,山西必须静心思量,唯此步履才能更为稳健。  相似文献   

10.
王友军 《经济师》2014,(9):189-190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过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给农村带来的影响,稳定发展第一产业,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构建一、二、三产业度高关联的产业体系。文章对山东省淄博市城镇化进程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对环境既产生了正的影响,也产生了负的影响。但贸易不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所以不能靠制定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政策来解决,而应当在环境污染的发生地实施有关的环境政策,使“外部化”了的费用,纳入生产者的成本中,这才是真正的贸易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从一般性来看可选择特大和大城市发展模式、中等城市发展模式、县城发展模式和建制镇城市化模式.但西部地区最好是选择以县城为重点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这是由西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历史状况、区域分工特点和西部地区的经济与政治条件决定的.为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应采取各种有效办法促进西部地区县城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nalyses a model in which botheconomic and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 as wellas all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arefully specified. It compares the short termand the long term effects of shocks inenvironmental policies. It appears that shortrun effects may differ substantially fromlong run effects, with respect to both levelsand growth rates of various variables. Thoughin the short run growth optimists may beright, in the long run there appears to be,under the chosen specification, a trade-off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quality.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产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早在本世纪初,英、美等发达国家就实现了城市化。1900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高达75%,美国也于1920年将其城市化水平提高到52%。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已达40%,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达80%以上,综观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可以发现其具有如下特点:1、城市化的历史前提是政治上独立的市场经济。2、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争取利益的最大化。3、经济发展进程是“六化”同步。4、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联系。5、发达国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无行政障碍。6、发达国家城市化有速度加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305,自引:11,他引:305  
陆铭  陈钊 《经济研究》2004,39(6):50-58
基于 1 987— 2 0 0 1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 ,城市化对降低统计上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作用。而地区间人口户籍转换、经济开放、非国有化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都是拉开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也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持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地方政府实施的带有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我国的科学技术正处于一个新的腾飞时期,高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积极改革,不断创新,使高校的科技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从高校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及其对策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聚集经济效应与我国城市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着显著的聚集经济效应.但聚集优势主要来源于同一产业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所带来的地方化经济效应,而不是城市本身发展所产生的城市化经济效应.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我国一直所奉行的所谓城镇化(而不是城市化)战略所致.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城市化经济所带来的聚集效益.但是,由产业空间集中产生的地方化经济效应不一定必然地导致城市化经济效应的结果,二者需要有一个转换过程.在我国,这个转换过程实质上就是由分散的城镇化模式转向集约型城市化道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梅 《经济师》2006,(12):8-8,10
城镇化中的农民问题有四类:务农农民问题、失地农民问题、农民工问题、城中村农民问题,这些问题因城镇化发展滞后而产生,也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而解决。具体推进路径包括: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劳务经济、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ustainability of Pareto optimal policies for the replenishment of renewable resources shared by two countries with asymmetrical wealth. It does so within a two-country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with externality. In the absence of commitment, it identifies simple self-enforcing mechanisms that implement social optima for a typical international resource (clean air) and a parametrization of the model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country five times poorer. Such mechanisms are trigger strategies involving transfers of wealth between countries and threats of economic isolation in case of defection. Necessary transfers can represent up to 2.6% of U.S. wealth.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Numbers: Q20, C73, C68  相似文献   

20.
陈银飞  茅宁 《经济问题》2007,336(8):7-11,21
和谐社会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人与人的和谐,因而环境政策不仅要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应能够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发展.环境政策的实施伴随着利益在各主体之间的再分配,分配的公平性不仅体现人与人的和谐还会影响环境政策的实施效果,所以,环境政策的研究必须要关注其再分配效应.阐述了各种环境政策工具,重点分析了这些环境政策工具的再分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