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按劳分配的“决定”作用(一)商品型按劳分配的产生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不再表现为价值,劳动者的劳动被直接当作社会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在作了社会扣除以后,从社会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这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产品型按劳分配。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的设想不同,是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那末,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的实质就是按劳动贡献分配;由于现实社会发展不具备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条件,因此不可能实现马克思设想的严格意义上的按劳分配。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按劳动贡献分配的分配形式,就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的本质是按贡献分配而言,我们也可沿用按劳分配这一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3.
社会产品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十分清楚,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情况下,广大劳动者对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更为关注,因为分配问题直接涉及到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在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的改革中,“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处理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加强劳动者之间的团结,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的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社会主义废除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资料分配的主要形式。关于按劳分配的问题,虽然我国理论界开展过多次大模模的讨论,但是,过去的讨论,主要是在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前提下展开的。这样,就难免使人们对按劳分配问题的认识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重新认识和论证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是经济理论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具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公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著名青年经济学家刘福堂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创造价值量分配比按劳分配更科学.他分析说,马克思提出按劳分配时设想三个前提:没有商品、没有货币和单一的所有制社会.从我国社会主义现实看,马克思提出按劳分配的三个前提条件不存在,因而按劳分配只是一个理想和产品经济概念.从社会实践看,劳动是一种活动,不能成为一种价值尺度,体、脑劳动强度大也许创造出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大甚至为零,劳动强度小创造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甚至很大.所以按劳分配对具体劳动而言是无法把握的尺度,对社会劳动而言是无法具体的抽象.因而,几十年实行按劳分配的结果是“大锅饭”.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分配体制上,除按劳分配形式外,还有各种非按劳分配的形式。为此,有必要对按劳分配原则进行再认识。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论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产品的价值……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又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每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同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  相似文献   

7.
(一)对个人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客观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直接原因是旧的分工的存在,根本原因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因此,按劳分配存在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过程的始终。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按劳分配方式的成熟程度是有差别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的实质是什么?近几年来,不少教科书和文章有一种习惯的表述和解释,即“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这种表述实际上把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尺度视为按劳分配的实质。这就给人们产生一个错觉,似乎按劳分配的全部内容就是分配尺度。既然如此,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决定条件的提法也成问题了,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分配  相似文献   

9.
一、对按劳分配原则再认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被视为劳动者之间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即在全社会通行的唯一分配原则。奉行这一原则的权威根据是马克思1875年写作的《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在他的这本著作中,对未来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设想是下列三方面的条件具备为条件的:一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共同所有;二是社会生产力发达,物质产品丰富,三是商品货币关系已经消失。显然,这些条件在后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诸多国家都不具备。然而,基于对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按劳分配理论的机械、教条式理解,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所有制结构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结构上,也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是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形式,是公有制经济在分配方式上的实现形式。另外,由于存在多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各种非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与此适应,必然存在多种分配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制度应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提出了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阶段的一个基本分配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根据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并没有把什么问题都讲到、都讲清楚了。例如,《资本论》研究的商品经济局限于私有制的商品经济,这在第一卷第一章已有明确的交代。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所以,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按劳分配中通行的原则是“资产阶级权利”,其实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与提高脑力劳动报酬李枝葱按劳分配是马克思的"生产决定分配"的科学原理在社会主义生产高度发展阶段的特定分配形式。建国后,我国在建立公有制经济方面为按劳分配创造了条件。但是、我国现阶段落后的生产力和不发达的经济,决定了实行按劳分配必然有着自己的特...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问题,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报告对分配问题的阐述,奠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的基本格局。首先,它肯定了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并在现阶段是分配的主体;其次,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以外,还存在多种所有制形  相似文献   

15.
丁家树 《南方经济》1992,(5):56-59,73
分配原则和分配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个人所得的分配方面,无论是分配原则和分配机制均已出现了重大的变化。由于商品经济和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我国在指导思想上已经把分配原则由过去只强调按劳分配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相结合;而分配机制的变化则表现为市场分配机制越来越在广泛范围内发生作用和政府分配机制相应地受到限制,这些变化都是合理的和合乎规律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仍然是社会主义的理想。对于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  相似文献   

16.
一、更新按劳分配的观念改革开放十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随着改革的实践,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突破和深化,但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分配理论和分配体制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改革的实践。近年来,由于个人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收入差距拉大,消费基金膨胀,个人手持现金存量巨大,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和实践的矛盾突出起来,理论上强调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践上走的是平均主义道路。这里有指导思想上的失误,也有客观迫不得已的原因。转变中的分配体制,既不能体现公平亦缺乏效益,公平与效益的矛盾困扰着人们,要求对社会主义初级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计划经济,是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调节社会生产,实行对国民经济统一领导和管理的制度。而市场调节实质上是价值规律的自动调节,它是商品经济固有的一种调节形式。二者各有长短,相辅相成。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对二者的应用各有  相似文献   

18.
一、建立调节模式的依据(一)、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建立我国经济调节模式的理论依据。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资源如何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合理分配,它具体通过什么规律,运用什么机制及其调节形式来实现,是建立经济调节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按比例分配劳动时间的规律,是社会经济资源分配的一般规律,它调节着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实现劳动时间的节约和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平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个别的、特殊的劳动不能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必  相似文献   

19.
分配体制经济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分配关系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①分配原则,如原始社会是平均分配,资本主义社会是按资分配,社会主义社会是按劳分配;②分配方式,是分配原则的具体化,在我国目前除按劳分配之外,还有按资分配、按股分配等多种形式;③分配形式,实施分配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如在按劳分配中,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等,其数量的变动也有多种方法,如调资、增资、升级、靠级、工资包干、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等.  相似文献   

20.
一、按要素分配原则确定的新思路分配问题,就是解决社会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研究社会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各阶级、各集团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提出,与我们过去所通行的理论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是突破。过去我们有一种误区,认为实行按劳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