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管理层收购(MBO)是近年来比较火热的一个概念,而MBO融资是MBO成功的关键,本文介绍了MBO的概念、作用,MBO融资特点与风险,指出我国MBO融资中现存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MBO作为一种产权转移的方式 ,在我国的资本市场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 ,然而其融资渠道却一直不够通畅 ,这对MBO在我国的发展影响非常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几种典型MBO融资方式并分别指出其不足 ,在此基础上 ,笔者认为证券公司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 ,积极参与MBO ,从而为MBO融资问题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MBO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存在着很多问题,政策上也不明朗。本文简要介绍TMBO在国内的实践。分析了上市公司曲线MBO在目标公司选择、评估定价、融资渠道与途径,以及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钱文 《西部财会》2005,(6):15-17
MBO即管理层收购,是美国80年代兼并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种通过融资来完成并购的方式。MBO是一项大规模的资本运作。股权交易所需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外部融资。目前国内的融资渠道十分狭窄。种种法律限制使得在现阶段可运用的金融工具十分有限。在此情况下。大胆实践,大胆创新。设计出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MBO的融资渠道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BO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管理层为了控制公司而收购公司部分或大部分股份从而获得控制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实施MBO所运用的各种融资方式中,管理层以企业的资产或股权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贷款融资是最主要的债务融资方式。但是,该融资方式不仅存在着很大的法律风险,而且很可能造成融资风险的转移。为此,本文开创性地提出了“企业家价值保险合同抵押贷款”债务融资方式,这不仅为管理层实施MBO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现阶段我国的上市公司不宜实施MB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MBO(Management Buy—outs)在中文中译成“管理层收购”、“管理者收购”、“经理层收购”或“经理层融资收购”等,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的美国,之后流行于欧美国家。近来,MBO在我国正悄然升温,一些上市公司在想方设法尝试MBO,许多财经媒体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各种有关MBO的培训、研讨会的广告更如雪片一样满天飞。在现阶段,上市公司实施MBO究竟是为了调动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盘活国有存量资产,还是公司管理层乘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之机侵害国有资产、损害流通股东的利益,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MBO中作为收购者的管理者和作为出让者的公司股东,由于各自所处的地位及专业程度的限制,常使得收购价格难以协调。因此,MBO的评估定价问题是进行MBO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我国证券市场中的部分案例,分析和研究了上市公司MBO定价时采用的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MBO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为了规范上市公司MBO行为,监管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而在实施MBO的过程中,管理层则利用各种手段来规避这些法律义务。本文首先对上市公司MBO实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上市公司隐性MBO的手段。然后针对这些手段提出了几种治理对策。即政府应该明确可以实施MBO的范围,完善MBO相关法规体系和建立市场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吕红 《财会通讯》2009,(7):96-98
本文以我国1998年至2002年间实施MB0的3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实施MBO的绩效、风险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BO并未从根本上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和经营成长质量,并且加大了公司的整体风险,绩效与风险的相关性不显著,有悖于“高风险、高报酬”投资原理,在目前股权非全流通、相关措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不鼓励上市公司实行MBO。  相似文献   

13.
MBO融资实务     
马钧 《企业活力》2005,(1):19-21
<正>一、美国MBO的融资实践 在美国,MBO从一开始就是一种LBO(LeverageBuyout),作为杠杆收购的一种形式而存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市场上掀起一股"退市"(与上市相对)的风潮:金融投资者利用高负债购下公司,撤换高层管理者(非MBO的情况下),然后新的管理者(或者MBO之后对公司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MBO绩效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1998年至2002年间实施MBO的3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实施MBO的绩效、风险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BO并未从根本上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和经营成长质量,并且加大了公司的整体风险,绩效与风险的相关性不显著,有悖于高风险、高报酬投资原理,在目前股权非全流通、相关措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不鼓励上市公司实行MBO。  相似文献   

15.
李茜 《企业家》2001,(22):34-35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MBO融资方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正在探索的管理层收购(MBO)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收购资金的来源问题。收购资金规模庞大,仅仅依靠管理层自有资金很难顺利实现收购,如何筹集到充足的收购资金是摆在管理层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收购价格的确定问题。收购价格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收购资金的规模,间接影响到整个MBO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如何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制定出能够使各利益相关者均认可的收购价格也是MBO实务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技术和社会问题。三是国有资产是否流失问题。对大多数实施MBO的国有企业来说,只要收购价格没有远远高出每股净资产,那么MBO的实施就有可能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  相似文献   

17.
辩证地看待中国的MB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中国资本市场一个最热门的话题就是MBO,许多机构已在悄然动手开始实施,如新华信托率先推出的“MBO资金信托计划”,各类有关MBO的研讨会层出不穷。事实上,几年前自粤美首开先河之后,深圳方大、宇通客车、特变电工、佛塑股份、胜利股份等也分别试水其中。据估计,目前上市公司通过MBO达到管理层控股的为数不少,只是其中相当部分因种种原因尚未完全浮出水面。MBO的字面意思是ManagementBuyout,Buyout是指通过购买一个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来获得该公司的控制权,其核心在于控制权。由于中国的MBO中的高层管者多包括中层…  相似文献   

18.
MBO为何总遭诟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有经济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的提速,一个国有产业资本民营化的高潮正在到来。在这个企业家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面前,“管理层融资收购”(Management Buy-outs,缩写为MBO)无疑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自粤美的首开先河之后,深圳方大、字通客车、特变电工、佛塑股份、胜利股份、洞庭水殖等陆续试水其中。据估计,目前上市公司通过MBO达到管理层控股的已超过百家,只是其中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19.
20.
周斌 《企业经济》2005,(7):184-186
作为一种并购的重要方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MBO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的一些MBO实践中可以发现,由于运作不规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上市公司实施MBO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