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也带来了社会科学的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改革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决定作用的前15年(1978—1992年)和邓小平"南巡讲话"起决定作用的后15年(1992—2008年)。在这30年间,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取得重大理论突破,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30年的沧桑巨变令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3.
国企改革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企业的建立,从1949年建国算起,到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大约30年.国有企业的改革,从1979年开始,到现在大约25年.国企改革已取得了重大成果,国企的体制、结构、管理和模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必须承认,国企改革力度不大、进展不快.在新的一年里,以及在"十一五"规划期间,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经济改革问题,是中国经济学家最值得引为自豪的工作和责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现了历史性转折,迅速走上富民强国的金光大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穷落后的中国,经济迅速起飞。到200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24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5.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了避免重演“文化大革命”期间整个社会无法无天的混乱状态,适应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孟陶 《活力》2005,(12):89-89
外贸体制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它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国民经济的其他组成部分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贸易规范的新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也陆续展开,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在层次上渐次推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7.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30来,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建立和完善为基本线索,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重点探索改革开放的目标;二是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到本世纪初,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三是从党的十六大宣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来,改革进入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想就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特征和政府政策,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运用经济周期学说,从动态角度.考察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特征;第二,运用有效需求原理,从比较静态角度,分析中国经济运行在总量状态上的特征;第三,运用宏观管理理论,从政府角度,研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选择。第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前场经济周期变化的最新趋势自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过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的30年,其路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第二阶段是1978年以来的20年,其路径是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9.
正一、建国以来居民消费周期的波动特征从1952年开始的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到1978年改革开放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居民消费波动这个经济现象一直存在,消费波动的周期性特征比较明显。图l表明,从建国初期经过1956年所有制改造,到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居民消费运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序幕至今,我国的经济建设在各个层面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而作为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也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不断演进和完善,作为这种巨大变化的根本性因素之一,会计法规体系的改革性变迁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衣食住行”构成人民生活的基本层面,而住房制度改革让我国城市居民的“住”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我们倾一生积蓄甚至贷款举债购得中意的家居之后,我们究竟获得了一种什么的权利呢?一、住房制度改革后的住宅权利的性质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到1956年的城镇私有房屋的社会主义改造,乃至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城市的住房制度,可以说是以“实物供给”为核心、“集中统筹”(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设计、  相似文献   

12.
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跨入第33个年头。30年沧桑巨变,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国  相似文献   

13.
甲子兴邦。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企业经历了一个异常曲折的消亡和再生之路,从新民主主义经济下的“利用、限制、改造”到社会主义的单一公有制,再到1978年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再生和大发展,民营企业的命运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毋庸置疑,民营企业的发展伴随着我们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消亡、再生和今天大发展的历史证明:民营企业是中国实现强盛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本期我们用10年的间隔来梳理中国民营企业60年的历史,意图寻找民营企业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4.
程琳 《活力》2014,(10):54-54
新中国建立之初,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我国就对国情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从当时的国情出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而对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正是对于新民主主义的历史“补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观点,是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在历史上是相互衔接的,而且,两个发展阶段在某些方面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然而,当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后,不难看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两个发展阶段都是我国必然经历的,但是却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的不同的发展路线和纲领,因此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能看作是对于新民主主义的历史“补课”。  相似文献   

15.
张骞 《新远见》2009,(10):64-73
1949年人民革命的胜利,解决了第一个历史性课题。1978年开始的新的革命,在深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为解决第二个历史性课题开辟了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  相似文献   

16.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帷幕,标志着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此,各行各业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以1978年10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中国的改革开放到2008年已是30年的时间了,30年的历史“弹指一挥间”,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30年,中国的物流业虽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但行进的轨迹已经镌刻进人类的历史;这30年,沪上一个曾经有过灰色记忆的地方,摘下了“重污染”的帽子,一个大型陆港(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在上海市的西大门崛起,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一场渐进式的,以改造计划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线的伟大实践.从改革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再到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十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世人瞩目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葛蔓  刘桢 《中国就业》2006,(5):17-20
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到2004年,GDP增长了36.8倍,进出口总额增长了54.9倍;同期全国总人口增加了35%,城镇人口增加了215%,农村人口略有下降;同期全国就业人数增加了87%。从这几个数字可以大致看出,我国从社会主义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同时,就业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5月24日在2008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上作主题报告时提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我国企业改革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企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