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银行业实施资产证券化问题是当前亟须研究的课题,文章分析了当前实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认识和宣传导向上存在误区;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金融业分业经营的体制制约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资本市场不健全;中介服务机构的质量有待提高.并指出,在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应注意五方面问题:政府应积极支持和适当参与;尽快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债券资本市场;建立各相关行业密切配合的协作机制,不断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商业银行做好角色转换,避免资产证券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研究韩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改革的特点和经验,结合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问题,总结提出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完善资产证券化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相关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资产证券化的配套服务体系;加强市场基准建设.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中的税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产证券化是资本市场上创新性的投融资工具,作为投融资成本的税收直接影响着其效率的发挥.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只有零星个例,这与包括税收在内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有紧密关系.本文主要从资产证券化各交易主体出发,并结合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来探讨其存在的税收问题.  相似文献   

4.
尹伊 《甘肃金融》2007,(12):14-16
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 当前在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改善银行经营管理和发展资本市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美国次级按揭贷款证券市场开始出现危机.并迅速蔓延到全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造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一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及需要关注的几个法律问题,提出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谈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是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的创新之一,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受各种法规、制度、市场等条件约束,要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应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分阶段、逐步地改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和制度环境,提高政策透明度,规范资本市场,降低资产证券化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资产证券化(ABS)业务经历了十余年的探索历程,包括起步、停滞、重启试点、扩大等阶段。随着宏观经济下行,传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余额逐步上升,不良资产证券化于今年正式重启。而相比于正常资产支持证券实践方面具有成熟经验,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存在定价难、次级档销售难、二级市场流动性差、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难点,文章旨在基于对这些难题的分析为不良资产证券化顺利开展提供策略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业务是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种金融产品,它以其独特的筹资方式而具有高效的融资功能,同时也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我国也开始试点,由于在经济环境、法律框架等方面的限制,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业务还面临许多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其风险的防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风险,不断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模式和相关政策,使风险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9.
实行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将信贷资产转换为可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证券,能够连接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改善银行流动性,提高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的协调发展.因此,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引入具有相当的必要性.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试行资产证券化尚存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扩张规模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就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继续推进,监管层也达成了一致意见。但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法律法规不健全,投资主体范围较窄,中介服务机构落后,资产支持证券流通性差等问题影响其健康发展。只有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扩大市场需求,规范中介服务,才能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晓娟 《金融论坛》2004,9(3):57-61
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存在一种既竞争又融合的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构成的挑战和机遇:资本市场的发展分流了商业银行信贷客户和存款资金,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和竞争压力;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商业银行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拓展、资产质量的改善和资产结构优化.作者最后提出了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商业银行的具体策略,包括负债业务证券化、积极争取同业存款、创新信贷业务品种、大力拓展表外业务、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资本证券化、完善信息技术系统建议、加快人才培养和创新市场营销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跨国资产证券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国资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它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崭新的融资工具和融资观念。为了探讨跨国资产证券化为什么能风靡世界,我国的情况如何,我们怎样实施跨国资产证券化,应明晰跨国资产证券化的涵义,分析其理论成因、历史背景,及我国开展跨国证券化的意义;讨论当前实施跨国资产证券化的相关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欧阳琪 《新金融》2016,(5):60-63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自2013年扩大试点以来,市场扩容迅速。同时,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大幅增加,这为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重启提供了契机,但目前我国重启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面临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定价难度较高、流动性不足及资本占用高影响发行等困难。由此,本文提出要制订专门的法律法规,合理估值和定价,联动一二级市场实现良性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葛军 《征信》2016,(10):87-89
作为介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模式之间的一种金融创新,信贷资产证券化通过把“间接融资”形成的金融产品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给参与“直接融资”的投资者,不仅能有效盘活存量、提升银行业有效信贷供给能力,还有利于实现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对社会融资供给侧的创新和发展.但是,当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仍然较为缓慢,参与主体受限,操作成本偏高,证券化效益较差,配套法规不健全,因此,必须创新监管体制机制,完善证券化产品结构,扩大资产支持证券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参与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可以改善资产负债管理,提高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水平。同时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也将促进商业银行系统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现代化和规范化。商业银行应积极创造条件,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并充分利用优势,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中充当多种角色,提高银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资产证券化的推行将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表内证券化模式的开展将是另一大现实要求.表内资产证券化将为维护我国金融稳定,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渠道,提高我国金融业风险管理水平作出巨大贡献.但立法,会计,和税收上存在的问题对表内证券化的开展形成了制约.本文将从四个部分进行探讨,一是阐述了表外证券化与表内证券化带来的不同风险;二是从国际金融危机后两者的市场表现来进一步证实第一部分的分析,进而得出结论:我国应适度开展表内资产证券化;三是谈论了当前我国在立法,会计和税收上对表内资产证券化开展的约束;四是简单地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晓英  张艳芳  阎虹 《会计师》2008,(11):66-67
<正>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积极作用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不但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也是我国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必然选择。1.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发展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实施,开辟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链接与融合的新通道。它的发展,不仪增加了新的市场工具,健全了市场定价机制,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而且也为商业银行主动创新求变,积极开展综合经营,努力实现经营战略转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文强 《金融研究》2009,(5):194-206
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作为实体企业一种新兴的结构融资方式,微观上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助于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宏观上则可以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我国的资本市场。本文在剖析实体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特点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主要风险,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以探索在当前次贷危机影响下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风险定价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金融脱媒”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应打破传统业务,开发与资本市场紧密相关的业务,当前银行资产证券化是业务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中促使资本的合理流动以及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的主要方式就是将企业资产证券化。根据当前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形式、模式,企业对资产证券化率的提高、对资本布局的优化、推动企业产业的多样化、聚集化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